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0084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属于水表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MCU、电阻、三极管和电容,MCU U1的PD1脚连接电阻R4的一脚,PD2脚连接电阻R5的一脚,PD7脚连接电阻R6的一脚,PD6脚连接电阻R12的一脚,PD5脚连接电阻R9的一脚和电阻R12的另一脚;电阻R9的另一脚连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的一脚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开关阀到位准确率,提高水表生产效率,减小次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属于水表检测

技术介绍
传统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时,是在智能水表的执行器中加入开阀行程开关和关阀行程开关,MCU通过检测行程开关的通断情况来判断开阀或关阀的到位情况,因为行程开关是一种机械式开关,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金属弹片和金属触点都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出现金属疲劳现象,导致行程开关出现不应有的长导通或不导通情况;加上水表常安装在潮湿环境中,行程开关的金属部件难免出现氧化生锈现象,容易出现误通或误断的情况,另外在接线方面,执行器和智能水表主板需要增加额外的两条信号线和一条公共端导线,加上电机驱动线共五条导线,致使智能水表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工人线序要求高、焊线工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易出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可以节省生产工艺,较少不良品的产生。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包括MCU、电阻、三极管和电容,MCUU1的PD1脚连接电阻R4的一脚,PD2脚连接电阻R5的一脚,PD7脚连接电阻R6的一脚,PD6脚连接电阻R12的一脚,PD5脚连接电阻R9的一脚和电阻R12的另一脚;电阻R9的另一脚连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的一脚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脚,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脚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容C4的另一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脚,电阻R2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脚,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脚和电阻R7的一脚,电阻R7的另一脚接地。进一步地,所述MCU为意法半导体STM8L151K4T6。进一步地,三极管Q4和Q5为PNP型三极管8550,三极管Q6、Q7、Q8、Q9为NPN型三极管8050。本技术的电路设计采用检测驱动回路阻抗的方式判断开关阀是否到位,通过检测执行器电机驱动回路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从而求得实时的驱动回路阻抗,根据求得的驱动回路阻抗判断出当前电机的运转情况,从而得出执行器开关阀到位情况。采用本技术设计,可以有效增加执行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阀到位准确率;执行器由原来的五线制转为两线制,提高了水表生产效率,减小了次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包括MCU、电阻、三极管和电容,MCUU1的PD1脚连接电阻R4的一脚,PD2脚连接电阻R5的一脚,PD7脚连接电阻R6的一脚,PD6脚连接电阻R12的一脚,PD5脚连接电阻R9的一脚和电阻R12的另一脚;电阻R9的另一脚连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的一脚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脚,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脚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容C4的另一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脚,电阻R2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脚,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脚和电阻R7的一脚,电阻R7的另一脚接地。所述MCU为意法半导体STM8L151K4T6。三极管Q4和Q5为PNP型三极管8550,三极管Q6、Q7、Q8、Q9为NPN型三极管8050。具体工作原理如下:以开阀过程为例:开阀过程中,MCU通过控制OP_VAL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4、Q8导通,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三极管Q4流入执行器电机正极VAL_P,从执行器电机负极VAL_N流出到三极管Q8,经过电流采样电阻R7后流入电源负极。MCU通过控制VOL_SEL输出低电平使电阻分压网络R9、R12导通,通过采集VOL_CHK模拟电压信号推导出实时的电池电压U;通过采集IN_PLC模拟电压信号(电流采样电阻R7上的电压)推导出流过执行器电机和三极管Q4、Q8上的实时电流I。根据阻抗和电压电流的关系R=U/I,推导出开阀驱动回路的实时阻抗。开阀动作开始的瞬间,执行器的电机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电机阻抗较小,开阀驱动回路阻抗也较小,以此时的阻抗作为参考阻抗RC;开阀动作开始以后,执行器的电机处于运转状态,此时电机阻抗较大,开阀驱动回路阻抗也较大。开阀动作结束时,即开阀到位时,执行器的电机处于堵转状态,此时电机阻抗较小,开阀驱动回路阻抗也较小。因此在整个开阀过程中,开阀驱动回路阻抗是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通过对比开阀驱动回路实时阻抗和参考阻抗RC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当前执行器电机是处于运转还是堵转状态,从而判断出当前执行器是处于开阀中还是开阀已到位。关阀过程和开阀过程同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电阻、三极管和电容,MCU U1的PD1脚连接电阻R4的一脚,PD2脚连接电阻R5的一脚,PD7脚连接电阻R6的一脚,PD6脚连接电阻R12的一脚,PD5脚连接电阻R9的一脚和电阻R12的另一脚;电阻R9的另一脚连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的一脚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脚,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脚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容C4的另一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脚,电阻R2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脚,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脚和电阻R7的一脚,电阻R7的另一脚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表开关阀到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电阻、三极管和电容,MCUU1的PD1脚连接电阻R4的一脚,PD2脚连接电阻R5的一脚,PD7脚连接电阻R6的一脚,PD6脚连接电阻R12的一脚,PD5脚连接电阻R9的一脚和电阻R12的另一脚;电阻R9的另一脚连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入电池正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的一脚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脚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圣仓丁红雷杨福辉周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秉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