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53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压缩机包括机壳、压缩机构部和油分离装置,压缩机构部设在机壳内,油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油分插管,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一壳体上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第二壳体设在第一壳体上且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二进气口,油分插管设在第二腔室内且油分插管内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出口朝向油分离装置的外部开口,排气通道的出口位于压缩机构部的上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通过设置油分离装置实现了压缩机的小型化、低噪音、低吐油量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中冷媒经过压缩后排入消音器内进行初步消音,然后排入旋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内、并经过电机转子的旋转搅拌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油气分离,随后流入较大的缓冲空间,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实现冷媒中油雾的沉降。然而,这种油气分离方式对低压低密度冷媒例如R22、R134a等的分离效果较好,当旋转式压缩机采用高压高密度冷媒如R410A、R744等时,分离效果较差,这是因为冷媒密度和速度的增加,使得其携带油的能力更强,上述油气分离方式的离心力已不能满足油气分离效果;而且上述油气分离方式依赖于外壳内部大的空腔来实现油雾的沉降,导致旋转式压缩机的成本较高、外形尺寸较大,从而影响了制冷装置例如空调的空间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实现了小型化、低噪音、低吐油量设计。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油池;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油池;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气缸和曲轴,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气缸内设有活塞和滑片,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滑片槽内,所述曲轴穿过所述气缸,所述活塞外套在所述曲轴上;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油分插管,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油分插管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油分插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油池;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气缸和曲轴,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气缸内设有活塞和滑片,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滑片槽内,所述曲轴穿过所述气缸,所述活塞外套在所述曲轴上;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油分插管,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油分插管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油分插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油分离装置的外部开口,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压缩机构部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上设有排油口,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朝向所述排油口延伸超过所述第二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的横截面上、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位于扇形区域内,所述扇形区域的圆心为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投影,所述扇形区域的圆心角为150°且所述扇形区域关于基准平面对称,其中,所述基准平面为所述滑片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所在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二腔室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与所述滑片的中心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成虞阳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