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扳二档排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42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在低水箱座便器水箱中与进水阀配套使用的前扳二档排水阀,由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旋转支承架、滑轮支承架、换向滑轮、杠杆机构、排水拉链和旋钮组成。其中,排水拉链分别连接于杠杆机构、换向滑轮、溢水管和半排水套筒。通过改变旋钮的旋转方向,使与杠杆机构连接的排水拉链借助换向滑轮的换向而分别作用于溢水管或半排水套筒,从而使与溢水管底端连接的排水密封圈相应处于全排水状态或半排水状态,因而达到二档分级排水的目的。它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能调节用水量,节约用水。(*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水箱座便器水箱配件,特别是前扳二档排水阀。目前,虽然有二档排水阀用在作为座便器配件的低水箱中,对于根据座便器的脏污程度来分档排水从而节约用水,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通常这类普通二档排水阀为按压式或称顶按式,即控制分档排水的按钮只能安装在水箱的顶盖,这对于原有由前面控制排水阀的低水箱,显然无法适用而不能取代旧式的一档排水阀,因而在这类低水箱中收不到分档排水、节约用水的效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在低水箱座便器水箱中与进水阀配套使用的二档排水阀,特别是前扳二档排水阀,以克服现有普通按压式、顶按式二档排水阀只能从水箱顶盖上按压导致使用不方便和不适用于由前面控制排水阀这类水箱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前扳二档排水阀由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旋转支承架、滑轮支承架、换向滑轮、杠杆机构、排水拉链和旋钮组成。其中,排水拉链分别连接于杠杆机构、换向滑轮、溢水管和半排水套筒。通过改变旋钮的旋转方向,使与杠杆机构连接的排水拉链借助换向滑轮的换向而分别作用于溢水管或半排水套筒,从而使与溢水管底端连接的排水密封圈相应处于全排水状态或半排水状态,因而达到二档分级排水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水箱中全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水箱中半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本技术前扳二档排水阀由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旋转支承架(11)、滑轮支承架(7)、换向滑轮(8)、杠杆机构、排水拉链(15)及(14)和旋钮(5)组成。其中,溢水管总成包括溢水管(12)、连接于溢水管(12)下方的溢水管浮筒(10)、连接于溢水管(12)底端的排水密封圈(18),以及将排水密封圈(18)固定的上、下两片排水密封圈卡片(17);半排水套筒总成包括半排水套筒(9)、安装在半排水套筒(9)侧面并可绕固定支点转动、用于在半排水状态时将调节杯(13)的重力叠加于溢水管总成上的套筒限位块(16),以及安装在半排水套筒(9)有轨道式卡齿的上方、可上下活动用于调节半排水量的调节杯(13);杠杆机构由旋钮转轴(2)、以及用螺钉固定于旋钮转轴(2)一端的旋钮杠杆(1)构成,旋钮转轴(2)另一端穿过旋钮座(3)后与用于控制排水的旋钮(5)采用有机溶剂固定在一起,再用旋钮螺母(4)将旋钮座(3)固定在水箱(6)上,旋钮杠杆(1)的两端均连接有排水拉链(15)、(14),该两条排水拉链(15)、(14)分别通过安装在滑轮支承架(7)中的换向滑轮(8)连接溢水管(12)和半排水套筒(9);旋转支承架(11)通过旋转卡槽安装在排水底座(19)之上,其作用是支承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和滑轮支承架(7),旋转支承架(11)的上部有一段圆形直管,用于引导套在其外壁的半排水套筒(9)和套在其内壁的溢水管(12)作垂直上、下运动,从而保证溢水管总成和半排水套筒总成封水、排水动作的可靠性。此外,溢水管(12)的管体中央部位具有围绕其外壁的凸筋,以便于半排水套筒(9)被提起时能将溢水管(12)提起,因而可完成半排水动作。旋转支承架(11)的直管中间位置有一斜筋,用以保证半排水套筒(9)被提起时套筒限位块(16)能卡在溢水管浮筒(10)顶面,其上部有一斜面,用以保证封水状态时套筒限位块(16)离开溢水管浮筒(10)顶面,滑轮支承架(7)是通过其底部弹性倒勾齿卡紧在旋转支承架(11)的孔位中。以下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封水及排水原理当水进入水箱(6)中且没过排水密封圈(18)时,由于水压的作用,在排水密封圈(18)的上表面上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随着水位高度的升高,此压力不断增大,当水面没过溢水管浮筒(10)时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但此浮力小于溢水管总成部分重量与排水密封圈(18)向下的压力之和,因此,溢水管总成不会动作,此时,本技术为封水状态;当水箱中充满水且溢水管(12)受外力的作用被提起或通过旋转旋钮(5)使溢水管(12)提起时,水箱(6)中的水通过排水底座(19)的排水孔外流,此时排水密封圈(18)上、下表面均受水压的作用,其作用力接近为零,而溢水管浮筒(10)产生的浮力大于溢水管总成的重量,溢水管总成不会下落,此时本技术处于排水状态;当水箱(6)中的水位下降至某一高度,溢水管浮筒(10)的浮力无法支撑溢水管总成的重量时,溢水管总成下落而复位,本技术又处于封水状态,此时结束一个封水、排水循环。全排水原理当顺时针旋转旋钮(5)时,与旋钮(5)通过有机溶剂固定在一起的旋钮转轴(2)带动旋钮杠杆(1)及排水拉链(15)运动,排水拉链(15)的运动通过换向滑轮(8)的换向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运动,从而使与排水拉链(15)连接的溢水管(12)沿着旋转支承架(11)的直管向上运动,溢水管总成离开排水底座(19),实现排水动作。当水位下降至一定高度时,溢水管总成复位,此时排水量为水箱(6)水量的大部分,表明全排水动作完成。半排水原理当逆时针旋转旋钮(5)时,与旋钮(5)通过有机溶剂固定在一起的旋钮转轴(2)带动旋钮杠杆(1)及排水拉链(14)运动,排水拉链(14)的运动通过换向滑轮(8)的换向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运动,从而使与排水拉链(14)连接的半排水套筒(9)沿着旋转支承架(11)的直管向上运动,半排水套筒总成上升的同时则带动溢水管总成向上运动,其时,套筒限位块(16)通过旋转支承架(11)斜筋的限位作用紧压在溢水管总成上,由于排水密封圈(18)的上、下面受力接近为零,溢水管浮筒(10)的浮力大于溢水管总成与半排水套筒总成重量之和,该两总成均无法下落而离开排水底座(19)。此时,本技术为排水状态,当水位下降至调节杯(13)之底面时,调节杯(13)里的水因为不能在瞬间通过位于调节杯(13)下方的泄漏孔A流干而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此力通过套筒限位块(16)传递至溢水管总成,而此力与半排水套筒总成、溢水管总成重量三者之和大于溢水管浮筒(10)的浮力,因此,半排水套筒总成以及溢水管总成下落复位,此时排水量为水箱(6)水量的一部分,大约为一半水,表明半排水动作完成。而且,半排水量还可通过调节杯(13),沿着旋转支承架(11)的直管作上、下调整,从而根据座便器的脏污程度,减少或加大半排水量。上述之所以能分别完成全排水或半排水动作,是因为通过旋转旋钮(5)所分别带动溢水管(12)或半排水套筒(9)离开排水底座(19)时的上升高度不同,前者上升的高度高于后者,也就是前者动作的排水量大于后者动作的排水量。本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根据冲洗要求即座便器的脏污程度,分别排放水箱(6)里的一部分水或全部水,且能调节用水量,节约用水,能广泛适用于座便器水箱(6)中与进水阀配套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前扳二档排水阀,包括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旋转支承架、滑轮支承架、换向滑轮、杠杆机构、排水拉链和旋钮,其特征在于旋钮连接旋钮螺母,旋钮螺母连接旋钮转轴,旋钮转轴连接旋钮杠杆,旋钮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拉链,该两条排水拉链分别通过安装在滑轮支承架中的换向滑轮连接溢水管和半排水套筒,半排水套筒和溢水管分别套在位于排水底座上方的旋转支承架直管之外壁和内壁。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扳二档排水阀,包括溢水管总成、半排水套筒总成、旋转支承架、滑轮支承架、换向滑轮、杠杆机构、排水拉链和旋钮,其特征在于:旋钮连接旋钮螺母,旋钮螺母连接旋钮转轴,旋钮转轴连接旋钮杠杆,旋钮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拉链,该两条排水拉链分别通过安装在滑轮支承架中的换向滑轮连接溢水管和半排水套筒,半排水套筒和溢水管分别套在位于排水底座上方的旋转支承架直管之外壁和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生彭锦基任炳泰张引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力塑料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