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水文专利>正文

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38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提升杆主体采用方形空心钢管,过渡链轮和过渡轮分别安装在提升杆主体两端,过渡链轮采用齿轮,主链条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主链条两端分别绕过提升杆主体两端的过渡链轮竖直向上设置,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设有两组,两组过渡轮分别设置在过渡链轮两侧,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分别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第一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二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对称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
本技术公开一种立体车库动力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受制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停车即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立体车库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停车问题,其可设计成两层或三层,甚至更多层,以便于停放更多的车辆。目前的立体车库结构大多是采用提升机构将车辆提升至指定停车层,然后再将车辆平移至指定位置,由于有些车辆自身车重较重,传统的立体车库的动力装置很难承受车辆自重,在提升过程中容易产生危险,或者链条断裂、或者侧倾等,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很多立体车库都对停放车辆的自重有一定限制,这样也给立体车库的使用造成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车库承重有一定限制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其采用主链条配合平衡链条的形式,可增加提升装置的承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提升杆主体、过渡链轮、过渡轮、主链条、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提升杆主体采用方形空心钢管,过渡链轮和过渡轮分别安装在提升杆主体两端,过渡链轮采用齿轮,主链条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主链条两端分别绕过提升杆主体两端的过渡链轮竖直向上设置,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设有两组,两组过渡轮分别设置在过渡链轮两侧,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分别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第一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二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对称设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提升杆主体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提升杆主体一端的支撑板设有两块,两块支撑板平行设置,过渡链轮安装在两块支撑板中间,两块支撑板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渡轮。每组过渡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轮。所述的支撑板外侧固定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包括导向轮主体和导向轮侧边,导向轮侧边固定设置在导向轮主体两侧,导向轮侧边内侧面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导向轮主体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所述的导向斜面与导向轮主体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105°。所述的支撑板中间固定设置有压块,压块与过渡链轮对应设置。所述的固定板采用两层结构,分别为内层固定板和外层固定板,内层固定板固定焊接在提升杆主体两端,支撑板固定焊接在外层固定板上,内层固定板和外层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的提升杆主体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凸头,限位凸头顶部采用锥形结构。所述的提升杆主体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块防滑垫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主链条配合平衡链条的形式,可增加提升装置的承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升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提升杆主体,2-固定板,3-支撑板,4-限位凸头,5-防滑垫板,6-导向轮,7-过渡链轮,8-压块,9-过渡轮,10-立柱,11-主链条,12-第一平衡链条,13-第二平衡链条。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看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主要包括提升杆主体1、过渡链轮7、过渡轮9、主链条11、第一平衡链条12和第二平衡链条13,本实施例中,提升杆主体1采用方形空心钢管,过渡链轮7和过渡轮9分别安装在提升杆主体1两端,本实施例中,过渡链轮7采用齿轮,主链条11穿插在提升杆主体1内,主链条11两端分别绕过提升杆主体1两端的过渡链轮7竖直向上设置,连接在提升机构上,一侧的过渡轮9设有两组,两组过渡轮9分别设置在过渡链轮7两侧,第一平衡链条12和第二平衡链条13分别穿插在提升杆主体1内,第一平衡链条12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1一端的过渡轮9竖直向上设置,连接在提升机构上,第一平衡链条12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1另一端的过渡轮9竖直向下设置,固定连接在车库底部,第二平衡链条13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1一端的过渡轮9竖直向下设置,固定连接在车库底部,第一平衡链条12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1另一端的过渡轮9向上设置,连接在提升机构上,第一平衡链条12和第二平衡链条13对称设置,可起到对提升杆主体1的平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提升杆主体1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本实施例中,提升杆主体1一端的支撑板3设有两块,两块支撑板3平行设置,过渡链轮7安装在两块支撑板3中间,两块支撑板3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渡轮9,每组过渡轮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轮,其中一个过渡轮起到过渡导向的作用,另一个过渡轮起到压住平衡链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外侧固定安装有导向轮6,导向轮6主要包括导向轮主体10和导向轮侧边11,导向轮侧边11固定设置在导向轮主体10两侧,本实施例中,导向轮侧边11内侧面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12,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12与导向轮主体10工作面(即导向轮主体10的外圆周面,使用时,其与立柱10相接触)之间的夹角为100°~120°,优选为105°。本实施例中,两块支撑板3中间固定设置有压块8,压块8与过渡链轮7对应设置,可通过压块8压住主链条11,防止主链条11从过渡链轮7上松脱。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采用两层结构,分别为内层固定板和外层固定板,内层固定板固定焊接在提升杆主体1两端,支撑板3固定焊接在外层固定板上,内层固定板和外层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提升杆主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凸头4,限位凸头4顶部采用锥形结构,可对载车板进行限位。提升杆主体1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块防滑垫板5,防滑垫板5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本实施例中,防滑垫板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提升杆主体1上,可防止载车板载使用过程中滑动。本技术采用主链条配合平衡链条的形式,可增加提升装置的承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提升杆主体、过渡链轮、过渡轮、主链条、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提升杆主体采用方形空心钢管,过渡链轮和过渡轮分别安装在提升杆主体两端,过渡链轮采用齿轮,主链条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主链条两端分别绕过提升杆主体两端的过渡链轮竖直向上设置,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设有两组,两组过渡轮分别设置在过渡链轮两侧,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分别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第一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二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提升杆主体、过渡链轮、过渡轮、主链条、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提升杆主体采用方形空心钢管,过渡链轮和过渡轮分别安装在提升杆主体两端,过渡链轮采用齿轮,主链条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主链条两端分别绕过提升杆主体两端的过渡链轮竖直向上设置,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设有两组,两组过渡轮分别设置在过渡链轮两侧,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分别穿插在提升杆主体内,第一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二平衡链条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一端的过渡轮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另一端绕过提升杆主体另一端的过渡轮向上设置,第一平衡链条和第二平衡链条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提升杆主体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提升杆主体一端的支撑板设有两块,两块支撑板平行设置,过渡链轮安装在两块支撑板中间,两块支撑板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渡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每组过渡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水文
申请(专利权)人:戴水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