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4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置一个中空的圆柱体作为管桩主体,管桩主体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的交合处连接中心轴的外圆面,管桩主体、加强筋板和中心轴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加强筋板和中心轴的一端与管桩主体平齐便于承受压力进行沉降,加强筋板和中心轴的另一端突出于管桩主体的另一端并设有棱锥尖角便于楔入地面,管桩主体的两端套接有钢套箍,用于增强管桩主体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桩体结构强度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混凝土管桩的横截面结构以及管尖的结构,使得沉降管道所需的压力大幅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易沉桩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特别涉及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混凝土管桩有十字型、圆锥型和开口型。十字型和圆锥型也称闭口型。上海地区采用开口型桩尖(靴)比较多,而广东及港澳地区,采用十字型桩尖(靴)较多。开口型桩尖(靴)沉入土层后桩身下部约有1/3桩长的内腔被土体塞住,沉桩时发生的挤土作用比封口型桩尖(靴)要小一些。但封口型桩尖沉入土层中,桩身内腔在电灯和手电光的照射下一目了然,因此,可用目测法检查成桩的桩身质量,并用直接量测法复测沉桩长度。桩尖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所以广东标准《预应力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5-22-98对常用桩尖规格作出了规定。管桩沉桩方法有多种,在我国国内施工过的方法有:锤击法、静压法、震动法、射水法、预钻孔法及中掘法等,而以静压法用得最多。由于柴油锤打桩时震动剧烈、噪音大,为适应市区施工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开发了大吨位的静力压桩机施压预应力管桩的工艺,静力压桩机又可分为顶压式和抱压式,抱压式是桩机的夹板夹紧桩身,依靠持板的摩擦力大于入土阻力的原理工作,静力压桩机最大压桩力需要5000-6000KN才能将直径500-600的预应力管桩压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如此就对压装机有着很高的功率需求,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来进行施工,从而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减少施工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易沉桩的技术问题,在保证桩体结构强度的状态下,改变混凝土管桩的横截面结构以及管尖的结构,使得沉降管道所需的压力大幅降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主体、加强筋板、中心轴和棱锥尖角和钢套箍,所述管桩主体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管桩主体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所述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交合处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外圆面,所述管桩主体、所述加强筋板和中心轴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所述加强筋板和所述中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管桩主体平齐,所述加强筋板和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管桩主体的另一端并设有所述棱锥尖角,所述管桩主体的两端套接有所述钢套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桩主体和所述加强筋板的主体均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和所述棱锥尖角由不锈钢材料或高碳钢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板的数量是三片至三十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桩主体和所述中心轴的直径比是三比一至十比一。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易沉桩的技术问题,设置一个中空的圆柱体作为管桩主体,管桩主体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的交合处连接中心轴的外圆面,管桩主体、加强筋板和中心轴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加强筋板和中心轴的一端与管桩主体平齐便于承受压力进行沉降,加强筋板和中心轴的另一端突出于管桩主体的另一端并设有棱锥尖角便于楔入地面,管桩主体的两端套接有钢套箍,用于增强管桩主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保证桩体结构强度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混凝土管桩的横截面结构以及管尖的结构,使得沉降管道所需的压力大幅降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桩主体;2、加强筋板;3、中心轴;4、棱锥尖角;5、钢套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主体1、加强筋板2、中心轴3和棱锥尖角4和钢套箍5,管桩主体1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管桩主体1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加强筋板2,加强筋板2的交合处连接中心轴3的外圆面,管桩主体1、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的一端与管桩主体1平齐,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的另一端突出于管桩主体1的另一端并设有棱锥尖角4,管桩主体1的两端套接有钢套箍5。进一步,管桩主体1和加强筋板2的主体均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此外的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中心轴3和棱锥尖角4由不锈钢材料或高碳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和高碳钢材料具有很高的硬度,可以轻松的楔入底面而不变形。进一步,加强筋板2的数量是三片至三十片,具体根据本技术管桩主体1的直径进行设定。进一步,管桩主体1和中心轴3的直径比是三比一至十比一,具体根据本技术管桩主体1的结构强度进行设定。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一个中空的圆柱体作为管桩主体1,管桩主体1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加强筋板2,加强筋板2的交合处连接中心轴3的外圆面,管桩主体1、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的一端与管桩主体1平齐便于承受压力进行沉降,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的另一端突出于管桩主体1的另一端并设有棱锥尖角4,便于楔入地面,管桩主体1的两端套接有钢套箍5,用于增强管桩主体1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保证桩体结构强度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混凝土管桩的横截面结构以及管尖的结构,使得沉降管道所需的压力大幅降低,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主体(1)、加强筋板(2)、中心轴(3)和棱锥尖角(4)和钢套箍(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主体(1)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管桩主体(1)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所述加强筋板(2),所述加强筋板(2)的交合处连接所述中心轴(3)的外圆面,所述管桩主体(1)、所述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所述加强筋板(2)和所述中心轴(3)的一端与所述管桩主体(1)平齐,所述加强筋板(2)和所述中心轴(3)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管桩主体(1)的另一端并设有所述棱锥尖角(4),所述管桩主体(1)的两端套接有所述钢套箍(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沉桩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主体(1)、加强筋板(2)、中心轴(3)和棱锥尖角(4)和钢套箍(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主体(1)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管桩主体(1)的内壁对称设有若干所述加强筋板(2),所述加强筋板(2)的交合处连接所述中心轴(3)的外圆面,所述管桩主体(1)、所述加强筋板(2)和中心轴(3)构成一个复合预应力承重管体,所述加强筋板(2)和所述中心轴(3)的一端与所述管桩主体(1)平齐,所述加强筋板(2)和所述中心轴(3)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管桩主体(1)的另一端并设有所述棱锥尖角(4),所述管桩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刚刘强范明徐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