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31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桩位上预置封底填料;S2:打桩机行走至施工桩位;S3:利用桩锤锤击双管达到第一扩大头的设计深度;S4:升起内管投砼料入外管内;S5:下内管压住砼料,拨外管准备夯扩;S6:重击内管;S7:锤击双管再次夯挤扩底密实砼;S8:起内管再次投料入外管;S9:缓拔外管重击内管形成第二个扩大头;S10:起内管吊钢筋笼入外管;S10:起内管再次投料入外管;S11:下内管压住砼。本发明专利技术该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在地基处理方面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具有成倍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省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易于普及推广的特点,在工程地基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沉管灌注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地基处理技术中,有夯扩桩,它是采用原打入式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机械,例如柴油锤桩机,经过改装增加拨管能力,再增加一根内夯管施打无桩靴夯扩桩,在桩端扩成平底扩大头的新桩型,夯扩桩在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桩身质量问题,特别是桩顶质量问题,因不能达到桩身截面积钢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致使其大部分桩端承载力得不到发挥。建筑地基的桩体其单桩承载力主要由桩底的端阻力和桩身的摩阻力决定,无论增加两种力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均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现有的工程地基处理中,桩体的垂直载力,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不够高,打入土体以后桩体的抗拔力不足,在夯击成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套管和外套管间因为发现相对转动和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从而导致套管损伤比较大。现有的公开的异形桩,用于制作具有扩底的异形桩的设备过于复杂,制作步骤较为繁琐,最终的桩体抗拔性和桩体承载力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次扩底型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桩锤低锤密击,桩身截面直径大于外套管,该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在桩位上预置封底填料,封底填料为干硬混凝土或为颗粒直径为2-4mm的碎石,用于封底止淤,防止桩管进泥;/nS2:打桩机行走至施工桩位,准备锤击施工;/nS3:利用桩锤锤击双管达到第一扩大头的设计深度;/nS4:升起内管投砼料入外管内,投料混凝土量为夯扩头体积的5/6;/nS5:下内管压住砼料,拨外管准备夯扩,外管拔起高度为扩大头设计高度的4/5;/nS6:重击内管,缓拔外管,将扩衣砼挤出,首次第一扩大头夯扩成型,重击内管的锤头行程为1-1.2m,视桩孔底部土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桩锤低锤密击,桩身截面直径大于外套管,该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桩位上预置封底填料,封底填料为干硬混凝土或为颗粒直径为2-4mm的碎石,用于封底止淤,防止桩管进泥;
S2:打桩机行走至施工桩位,准备锤击施工;
S3:利用桩锤锤击双管达到第一扩大头的设计深度;
S4:升起内管投砼料入外管内,投料混凝土量为夯扩头体积的5/6;
S5:下内管压住砼料,拨外管准备夯扩,外管拔起高度为扩大头设计高度的4/5;
S6:重击内管,缓拔外管,将扩衣砼挤出,首次第一扩大头夯扩成型,重击内管的锤头行程为1-1.2m,视桩孔底部土质调整;
S7:锤击双管再次夯挤扩底密实砼,下沉至第二扩头的设计持力土层,再次扩贯入度按设计要求,无要求时控制在8cm/10击以内;
S8:起内管再次投料入外管,投料高度在1.5-2m范围内,如笼下桩身过长,应分多次投料;
S9:缓拔外管重击内管形成第二个扩大头,锤头行程控制在30cm以内,拔管速度控制在0.8m/min以内,在试桩时测定;
S10:起内管再次投料入外管,投料高度:桩顶标高因设计而异,投料高度在试桩时测定;
S11:下内管压住砼,缓拔外管低锤密击内管成桩,锤头行程控制在30cm以内,拔管速度控制在0.8m/min以内,在试桩时测定;
S12:将内外管拔离地面,同主机一道微移离开桩柱;
S13:将钢筋笼与振锤装置套合后对准桩柱,振动下压至设计标高,完成单桩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扩底型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灌注桩施工中的打桩设备包括打桩机和安装在打桩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刚张东海熊小林邵忠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