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19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白藜芦醇在制备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药物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选用的氧化白藜芦醇,属于植物天然化合物,来源广泛,尤其能够从桑的各部位中提取分离。与CCl4诱导组相比,分别以100mg/kg体重和300mg/kg体重的氧化白藜芦醇处理后,动物肝脏的纤维化损伤程度减轻,α‑SMA、TGF‑β1、p‑SMAD、p‑ERK1/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Cl4诱导组相比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指导开发新的肝纤维化治疗方法,为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学、保健食品
,尤其涉及氧化白藜芦醇在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去动态平衡,胶原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将致使过多的ECM沉积于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肝细胞、血小板和窦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s),使之活化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发生表型及功能改变,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途径,使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ECM,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胞因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预防肝纤维化的药物。大量文献表明,在胶原蛋白等ECM积累阶段的肝纤维化是可以预防的。近年来,对HSCs活化调控的细胞信号转导,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等细胞因子以及干扰素(IFN)等ECM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较多。TGF-β是迄今所知作用最为明显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能够明显上调HSCs中Smad蛋白磷酸化活性等,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途径调控细胞基因表达,从而激活HSCs。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具有病变典型、模型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和造模时间短等优点,是常用的经典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筛选与作用机制的研究。经肝细胞中细胞色素代谢,CCl4将被裂解形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进一步与氧反应形成具有更强反应活性的三氯甲基过氧化氢,从而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膜性结构等,从而导致狄氏间隙内原本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出IV型胶原酶,降解IV型胶原,同时,贮脂细胞由合成分泌III型胶原改为合成I型胶原,促使肝组织发生纤维化。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等药理活性,其药理活性与其所含有活性成分密切相关。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是桑中的代表性芪类成分,可存在于桑根、桑皮、桑枝、桑叶、桑椹各药用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4和3'位上的羟基,对于清除超氧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具有重要作用。氧化白藜芦醇也是桑中桑皮苷A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据报道,在大鼠体内约有50%桑皮苷A转化为氧化白藜芦醇,从而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胆汁与尿液中均检测到氧化白藜芦醇,它经过胆汁排泄与尿排泄的比例约为3∶1。迄今,对于桑中主要化合物氧化白藜芦醇在动物急性肝损伤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缺乏相关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会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和ECM积累的特性,以及纤维化后将导致肝硬化等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已知化合物氧化白藜芦醇的新应用。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氧化白藜芦醇对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所述氧化白藜芦醇在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防治方面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从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买麻藤科(Gnetaceae)、百合科(Liliaceae)植物中提取,优选的,上述的氧化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枝叶及果实部位。优选的,所述氧化白藜芦醇的重量百分比为任意比例。优选的,上述的利用氧化白藜芦醇制备的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悬浮剂或乳剂。优选的,所述氧化白藜芦醇或氧化白藜芦醇苷的使用浓度为10-1500mg/kg体重。优选的,所述含有氧化白藜芦醇的桑提取物,还应用在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所选用的氧化白藜芦醇,属于植物天然化合物,来源广泛,主要从桑中提取分离。与CCl4诱导组相比,分别以100mg/kg体重和300mg/kg体重的氧化白藜芦醇处理后,动物肝脏的纤维化损伤程度减轻,α-SMA、TGF-β1、p-SMAD、p-ERK1/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Cl4诱导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可指导开发新的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防治方法,为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氧化白藜芦醇的化学结构式;图2为不同组肝脏组织的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情况,图2(b)是图2(a)中天狼星红染色切片的数字化统计结果;图3为不同组肝脏组织中α-SMA,TGF-β1,Smad1/2,ERK1/2,p-Smad1/2,p-ERK1/2的相对表达水平。表1为不同组血清中ALT和AST,肝脏中GSH、SOD和MDA的含量;表2为不同组血清TNF-α、IL-1β、TGF-β1的相对表达水平;表3为不同组肝脏组织中MMP2的RT-PCR检测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1.实验动物分组与肝纤维化诱导实验用雌性SD大鼠购自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为:SCXK(鄂)2011-0012。氧化白藜芦醇购自南京景竹生物科技公司,批号20160909。将SD大鼠按6只/笼随机分配至各个饲养笼,二笼为一组(即每组共有12只老鼠),共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300mg/kg体重水飞蓟素处理组、100mg/kg体重和300mg/kg体重氧化白藜芦醇。SD大鼠适应饲养一周后,按0.1mL/100g体重的量,每周给SD大鼠腹腔注射二次40%CCl4,连续注射8周,从腹腔注射第一天开始,按每组的设计浓度,灌胃氧化白藜芦醇(CCl4处理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纯水),连续处理8周后,处死老鼠,收集肝脏和血液。2.氧化白藜芦醇对CCl4诱导SD大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按1中的方法处理老鼠,8周后处死,收集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并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将石蜡切片脱蜡并经天狼猩红染液染色,用苏木素浅染细胞核后,显微观察胶原蛋白在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如图2)显示,正常组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窦无扩张出血,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有少量胶原纤维。CCl4处理组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脱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窦周纤维化,中央静脉与汇管区间可见纤维间隔形成及增生。有假小叶形成。氧化白藜芦醇处理组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坏死及炎性反应程度减轻,纤维间隔变细,胶原分布减少,I型胶原纤维(红黄色)分布减少。3.氧化白藜芦醇对CCl4诱导SD大鼠血清ALT、AST以及肝脏中MDA、SOD和GSH含量的影响按1中的方法处理老鼠,8周后处死,收集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室温自然凝固20min后,1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清,按ALT和AST检测试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白藜芦醇应用在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白藜芦醇应用在防治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从桑科、桃金娘科、买麻藤科或百合科植物中提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白藜芦醇提取自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枝叶及果实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提取物中氧化白藜芦醇的重量百分比为任意比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利敏赵鑫孟伊娜张平李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