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丰铎专利>正文

雨伞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7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包括一握杆、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复数根第一伞骨、复数根第二伞骨、复数个珠尾以及一块伞布,第一座体固定于握杆,第二座体滑设于握杆上,第一伞骨首端枢接于第一座体,第二伞骨的两端枢接于该第二座体以及第一伞骨,第一伞骨末端分别插置且固定于该些珠尾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插置于同一个珠尾内,而插置于同一珠尾的第一伞骨之间都形成一间隙,该伞布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的表面,该伞布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且该些折叠部分分别穿过该些间隙;藉由以上的设计,不同于习知伞布的成型是藉由多块防水布料再加以车合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发生车缝线处漏水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雨伞,尤指一种雨伞的伞布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雨伞,其伞布的成型是由多片防水布料加以车合而成, 所以伞布在车缝线的位置上,很容易发生漏水的问题,尤其当雨伞使用 时间越久,伞布漏水的情形也越严重。另一方面,也由于伞布具有多个 车缝线,所以使得伞布表面的图案会因为车缝线而间断,无法产生连续 的美感。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于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 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雨伞结构改良, 提高伞布的防水性能,而且伞布表面的图案能呈现连续的美感。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包括 一握杆; 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固定于该握杆; 一第二座体,该第二 座体滑设于该握杆上;复数根第一伞骨,该些第一伞骨的一端枢接于该 第一座体;复数根第二伞骨,该些第二伞骨的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二座体 以及该些第一伞骨;复数个珠尾,该些第一伞骨的相对另一端分别插置 且固定于该些珠尾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插置于同一个珠尾内,而插置于同一珠尾内的第一伞骨之间都具有一间隙;以及一块伞布,该伞布为 立体状的防水布料,该伞布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的表面,该伞布 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且该些折叠部分分别穿过该些间隙。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该伞布为一块防水布料,不同于 习知伞布的成型是藉由多块防水布料再加以车合的方式,所以习知伞布 在车缝线位置容易漏水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伞布不会发生,另一方 面,该伞布表面的图案也因为没有车缝线而能够呈现连续的美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雨伞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伞布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伞布立体成型于第一伞骨的流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握杆l 第一座体2 第二座体3 第一伞骨4 间隙40 第二伞骨5 珠尾6 伞布7 折叠部分70夹具8 基部80 第一固定部81 第二固定部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包括一握 杆l、 一第一座体2、 一第二座体3、复数根第一伞骨4、复数根第二伞 骨5、复数个珠尾6、 一块伞布7以及复数个夹具8,该第一座体2固定 于该握杆1的顶部,该第二座体3滑设于该握杆1上,该第二座体3位 于该第一座体2的下方,该些第一伞骨4的首端间隔地枢接于该第一座 体2的周侧,该些第二伞骨5的首端间隔地枢接于该第二座体3的周侧, 而末端间隔地枢接于该些第一伞骨4上。使用者推动该第二座体3往握 杆1的顶部滑动时,该第二座体3能够将该些第二伞骨5推开,并连动 该些第一伞骨4成放射状撑开,反向操作则能予以收折。如图1及图3所示,该些第一伞骨4的末端分别插置且固定于该些 珠尾6之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4插置于同一个珠尾6内,而插置于同 一珠尾6内的第一伞骨4之间都具有一狭小的间隙40。该伞布7为立体 状的防水布料,该伞布7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4的表面,该伞布7 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70,且该些折叠部分70分别穿过该些间隙40。每 一夹具8包含一基部80、两个第一固定部81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82, 该二第一固定部81分别由该基部80的相对二侧朝同方向延伸形成,该 二第一固定部81分别与该基部80相互垂直,而该二第二固定部82分别 由该第一固定部81远离该基部80的一端相向延伸形成,该二第二固定部82分别与该二第一固定部81相互垂直。该些夹具8分别夹设于该些 第一伞骨4上,使得该些第一伞骨4分别夹在该些基部80、第一固定部 81以及第二固定部82之间,而该些第一伞骨4藉由该些夹具8夹住该伞 布7的折叠部分70。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伞布7立体成型于该些第一伞骨4上 的过程S101:首先,将平面状的伞布7铺设于该些第一伞骨4上,此时伞 布7并没有紧密地贴合于第一伞骨4上。S102:接着,将一部分的伞布7拉入该些第一伞骨4的间隙40内, 且同时对该些间隙40间的伞布7进行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使得伞布 7成为立体状而紧密地贴合于该些第一伞骨4的表面。本技术雨伞结构,其伞布7为一块防水布料,不同于习知伞布 的成型是藉由多块防水布料再加以车合的方式,所以习知伞布在车缝线 位置容易漏水的问题,在本技术不会发生,另一方面,该伞布7表 面的图案也因为没有车缝线而比较具有连续的美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 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 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握杆;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固定于该握杆;一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滑设于该握杆;复数根第一伞骨,该些第一伞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座体;复数根第二伞骨,该些第二伞骨的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二座体以及该些第一伞骨;复数个珠尾,该些第一伞骨的相对另一端分别插置且固定于该些珠尾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插置于同一个珠尾内,而插置于同一珠尾内的第一伞骨之间都具有一间隙;以及一块伞布,该伞布为立体状的防水布料,该伞布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的表面,该伞布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且该些折叠部分分别穿过该些间隙。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个 夹具,该些夹具分别夹设于该些第一伞骨上,该些第一伞骨分别夹住该 伞布的折叠部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夹具包含一基部、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该二第一固定部分别由该 基部的相对二侧朝同方向延伸形成,且该二第一固定部分别与该基部相 互垂直,而该二第二固定部分别由该二第一固定部远离该基部的一端相 向延伸形成,且该二第二固定部分别与该二第一固定部相互垂直,该些 第一伞骨分别夹在该些基部、该些第一固定部以及该些第二固定部之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下方。专利摘要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包括一握杆、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复数根第一伞骨、复数根第二伞骨、复数个珠尾以及一块伞布,第一座体固定于握杆,第二座体滑设于握杆上,第一伞骨首端枢接于第一座体,第二伞骨的两端枢接于该第二座体以及第一伞骨,第一伞骨末端分别插置且固定于该些珠尾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插置于同一个珠尾内,而插置于同一珠尾的第一伞骨之间都形成一间隙,该伞布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的表面,该伞布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且该些折叠部分分别穿过该些间隙;藉由以上的设计,不同于习知伞布的成型是藉由多块防水布料再加以车合的方式,本技术不会发生车缝线处漏水的问题。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226896SQ200820117360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余丰铎 申请人:余丰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握杆; 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固定于该握杆; 一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滑设于该握杆; 复数根第一伞骨,该些第一伞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座体; 复数根第二伞骨,该些第二伞骨的两 端分别枢接该第二座体以及该些第一伞骨; 复数个珠尾,该些第一伞骨的相对另一端分别插置且固定于该些珠尾中,且每两根第一伞骨插置于同一个珠尾内,而插置于同一珠尾内的第一伞骨之间都具有一间隙;以及 一块伞布,该伞布为立体状的防水布料, 该伞布贴合且固定于该些第一伞骨的表面,该伞布具有复数个折叠部分,且该些折叠部分分别穿过该些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丰铎
申请(专利权)人:余丰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