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61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包括:两表层结构,分别设置于动车车体的内外两侧;加强筋,设置于两所述表层结构之间,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进行连接和支撑;封边结构,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的边缘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表层结构为碳纤维板材。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两层碳纤维板材和加强筋结构的设置,使得裙板的重量得到了有效的减轻,促进了轨道交通的轻量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裙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动车裙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轨道交通
,为了防止行人或其余物体跌落于动车车侧而被卷入车底,常在动车侧面安装裙板装置。目前的裙板结构为金属材料,且通过金属支架安装固定,整个裙板装置的重量较大,制约了轨道交通的轻量化发展。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动车裙板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本技术中所提供的动车裙板结构,使得裙板的重量得到了有效的减轻,促进了轨道交通的轻量化发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包括:两表层结构,分别设置于动车车体的内外两侧;加强筋,设置于两所述表层结构之间,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进行连接和支撑;封边结构,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的边缘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表层结构为碳纤维板材。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波浪形结构,且至少具有一个波动周期。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结构的每个波动周期内至少具有一上平面和一下平面,两平面分别与两所述表层结构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铝合金型材。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结构的局部位置处设置有碳纤维填充结构,所述碳纤维填充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上平面和与其相对的表层结构,或者连接所述下平面和与其相对的表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封边结构为闭孔泡沫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封边结构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上平面和下平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边缘通过金属包边,所述金属包边将所述封边结构包覆于其内。进一步地,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边缘处设置有一级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所形成的凹陷区域供所述金属包边安装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动车裙板结构,通过两层碳纤维板材和加强筋结构的设置,使得裙板的重量得到了有效的减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动车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强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表层结构1、加强筋2、上平面21、下平面22、连接面23、封边结构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和2所示,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包括:两表层结构1,分别设置于动车车体的内外两侧;加强筋2,设置于两所述表层结构1之间,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进行连接和支撑;封边结构3,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的边缘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表层结构1为碳纤维板材。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两层碳纤维板材和所述加强筋2的设置,使得裙板的重量得到了有效的减轻,促进了轨道交通的轻量化发展。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加强筋2为波浪形结构,且至少具有一个波动周期。波浪形的结构相对于条状板材的结构支撑强度更大,其波峰和波谷分别与两所述表层结构1相连,可进行有效的支撑。其中,目前的裙板结构为了实现美观性的目的,大多设置一定的弯曲弧度,波浪形结构的设置,使得其更容易适应弯曲的情况而延伸,根据不同的设置位置,波动周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所述加强筋2可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表层结构1实现连接,此方式较为方便,且粘接可靠。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波浪形结构的每个波动周期内至少具有一上平面21和一下平面22,两平面分别与两所述表层结构1贴合。通过两平面的设置使得所述加强筋2与所述表层结构1的接触面积得到有效的增加,相对于线接触连接强度更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两所述表层结构1发生瞬间的微小错位时,通过连接所述上平面21和以下平面22的连接面23的轻微倾斜即可平衡和缓冲,其中,两平面间的角度可根据裙板的弯曲程度具体设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加强筋2为铝合金型材,通过拉拔的方式成型。铝合金型材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优异,且重量较轻,通过其设置可进一步的促进轨道交通的轻量化发展;在使用的过程中,裙板和底板所围设成的腔体为动车的设备舱,通过铝合金型材优良的导热性,也可保证设备散热,保证行车安全。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加强筋2也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同样可得到有效的保证。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波浪形结构的局部位置处设置有碳纤维填充结构,所述碳纤维填充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上平面21和与其相对的表层结构1,或者连接所述下平面22和与其相对的表层结构1。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裙板结构面积较大时,为了保证其安装稳定性,难免在其中部位置设置连接处,而即使有所述加强筋2的存在,两所述表层结构1之间还是为中空的腔体,这样使得连接的牢固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在需要连接的位置处设置碳纤维填充结构,可获得局部的实体结构,从而使得连接件安装时更加稳固可靠,通过此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所述加强筋2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增强,当然多此处的填充结构为金属材料,也可实现所需的目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封边结构3为闭孔泡沫材料。因封边结构不影响整个裙板的强度,因此可选择价格低廉且重量较轻的闭孔泡沫材料,闭孔泡沫材料的泡孔是由泡壁和泡棱围城的闭合结构,结构完整,泡孔之间相互鼓励,互不相通,可实现良好的封闭作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封边结构3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上平面21和下平面22连接。泡沫材料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接较易实现,且粘接强度可得到保证。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上平面21和下平面22的边缘通过金属包边,所述金属包边将所述封边结构3包覆于其内。通过泡沫材料可实现裙板边缘的密封,但是由于其硬度较低,因此容易受到损伤且难以实现连接件的安装,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包边的设置来对其进行保护,且通过金属包边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整个裙板达到连接的强度和形状要求。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上平面21和下平面22的边缘处设置有一级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所形成的凹陷区域供所述金属包边安装。通过凹陷区域的设置,使得金属包边安装完成后裙板表面平整美观。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表层结构(1),分别设置于动车车体的内外两侧;加强筋(2),设置于两所述表层结构(1)之间,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进行连接和支撑;封边结构(3),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的边缘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表层结构(1)为碳纤维板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表层结构(1),分别设置于动车车体的内外两侧;加强筋(2),设置于两所述表层结构(1)之间,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进行连接和支撑;封边结构(3),用于对两所述表层结构(1)的边缘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表层结构(1)为碳纤维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为波浪形结构,且至少具有一个波动周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结构的每个波动周期内至少具有一上平面(21)和一下平面(22),两平面分别与两所述表层结构(1)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为铝合金型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强华谈源张军王瑞恽桃峰沈俊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复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