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59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绳索能随链条从水稻用田的横向一侧沿纵向至横向另一侧再复位到原来位置实现自动赶粉,从而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杂交水稻制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近年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4亿亩,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杂交水稻的生产过程包括育种、制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割等,其中制种是杂交水稻重要的生产环节。制种环节中的授粉过程,仍然需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来完成,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式和人力式两种方法:机械授粉主要方式是飞机(无人机)赶粉,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同一品种的大面积制种,不适合多个品种同时制种;人力授粉的主要方式有绳索拉粉、竹竿推粉这2种。目前,育种家在对苗头组合的小面积制种还是用人力授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劳动力迁移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劳动力问题不断凸显,这就需要研发一种适应于杂交水稻小面积制种的自动赶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赶粉装置能实现自动赶粉,从而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案一)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优选地,每组电驱动装置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缠绕于两链轮上并且在两链轮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以及用来驱动链轮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所述赶粉绳索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上,所述链轮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装置也可以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齿条及带动该齿条前后往复移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或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构成,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两根固定杆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置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固定杆中部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本专利技术可以不设置加强杆,本方案设置加强杆能使该赶粉装置更加稳定,不会摇晃,从而赶粉时更加顺畅。进一步地,每一根固定杆包括位于下端的且上部设有竖向导向孔的固定段及套设于导向孔内且沿导向孔上下移动的活动段,所述的固定段和活动段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锁定两者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的电驱动装置的链轮安装于活动段上端。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两根固定杆上端之间连接有支杆,两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杆上方之间可拆卸地覆盖有塑料遮雨薄膜。本方案能在阵雨时,盖上遮雨薄膜,从而降低父本花粉的浪费,能使授粉更加完全。进一步地,每根支杆中部向上凸起,两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杆之间架设有横杆,所述的遮雨薄膜覆盖于支杆和横杆上表面。能使薄膜更加稳定地固定于支杆上方,而且不会在中间积蓄大量的雨水,导致薄膜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的赶粉绳索下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多根长短不一的且刷头朝下的细毛刷。本方案采用细毛刷,能将父本上的花粉更加完全地输送到母本上,不会浪费花粉,从而能减少因为未授粉而产生的种子空瘪的概率。进一步地,所述的链条上套设有用于穿设固定赶粉绳索的固定套。方案二)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将赶粉绳索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带动赶粉绳索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绳索能随链条从水稻用田的横向一侧沿纵向至横向另一侧再复位到原来位置实现自动赶粉,从而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2、能调节活动段的位置从而调节固定杆高度,从而根据水稻植株的高低选择绳索高度。3、设置加强杆能使该赶粉装置更加稳定,不会摇晃。4、采用细毛刷,能将父本上的花粉更加完全地输送到母本上,从而能减少因为未授粉而产生的种子空瘪的概率。5、能控制赶粉的时间及频率,不会损坏父本,而且能使授粉更加完全。6、遮雨薄膜能在阵雨时降低父本花粉的浪费,能使授粉更加完全。7、减少遮雨薄膜中间的积水从而减少损坏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绳索,2、电驱动装置,2-1、链条,2-2、链轮,3、电机及其传动组件,4、固定杆,4-1、固定段,4-2、活动段,5、细毛刷,6、控制装置,7、加强杆,8-1、支杆,8-2、横杆,9、遮雨薄膜,10、固定套,11、种植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1、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1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2。每组电驱动装置2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2-2、缠绕于两链轮2-2上并且在两链轮2-2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2-1、以及用来驱动链轮2-2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所述赶粉绳索1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2-1上,所述链轮2-2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4构成,所述的链轮2-2与所述的固定杆4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6。所述的链条2-1的一个链条单元上套设有用于固定赶粉绳索1的固定套10。本实施例的每个链条2-1在竖向方向上等高,而且每个链轮2-1的半径相等。采用本实施例的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2,将赶粉绳索1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2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2带动赶粉绳索1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赶粉时根据杂交水稻的高低设置绳索的高低。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赶粉绳索1下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多根长短不一的且刷头朝下的细毛刷5。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赶粉绳索(1)、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1)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赶粉绳索(1)、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1)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2-2)、缠绕于两链轮(2-2)上并且在两链轮(2-2)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2-1)、以及用来驱动链轮(2-2)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所述赶粉绳索(1)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2-1)上,所述链轮(2-2)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4)构成,所述的链轮(2-2)与所述的固定杆(4)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置(2)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固定杆(4)包括位于下端的且上部设有竖向导向孔的固定段(4-1)及套设于导向孔内且沿导向孔上下移动的活动段(4-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诗航周鹏董瑞霞张水金郑菲艳王洪飞郑轶郑家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