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32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中所使用的油井堵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98%、纳米增强剂为1%‑30%、缓凝剂为1%‑20%,根据这种配方生产的堵水剂克服了以往常规水泥类堵剂稠化时间短,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能有效封堵低渗透底水油藏高含水井的出水裂缝,且能满足堵水后压裂增产的承压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中所使用的油井堵水
,具体涉及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
技术介绍
在低渗透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地层裂缝和非均质性的影响,加之压裂改造投产,极易造成油井措施后沟通底水,含水上升幅度大,高含水,这些井的存在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的发挥和油田长期稳产。目前常规的控堵水技术已无法满足该类油藏控水增产的需求。底水油藏控堵水技术在90年代初期国内外开始探索研究,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底水油藏先期堵水、底水水淹井堵水等针对中高渗油田的技术。但在低渗透底水油藏的控堵水方面一直存在技术瓶颈:一方面,目前常规的油井化学堵水主要为聚合物堵剂,而低渗透底水油藏高含水井往往出水强度大,且井口压力较高,聚合物堵剂强度难以满足封堵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低渗透底水油藏,在现有的技术下,强度大的水泥类等高强堵剂注入性差易造成近井地带储层伤害且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对高含水井表现出堵不住或堵住后增产难度大等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配方,根据这种配方生产的堵水剂克服了以往常规水泥类堵剂稠化时间短,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能有效封堵低渗透底水油藏高含水井的出水裂缝,且能满足堵水后压裂增产的承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克服常规的油井化学堵水主要为聚合物堵剂,而低渗透底水油藏高含水井往往出水强度大,且井口压力较高,聚合物堵剂强度难以满足封堵要求的问题;目的二是克服低渗透底水油藏在现有的技术下,强度大的水泥类等高强堵剂注入性差易造成近井地带储层伤害且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对高含水井表现出堵不住或堵住后增产难度大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98%、纳米增强剂为1%-30%、缓凝剂为1%-20%。所述主剂为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的粒径范围为0.2µm-20µm。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4:1-1:4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小于5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为50%质量浓度的堵水剂悬浮液,50%质量浓度的堵水剂悬浮液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80%超细水泥、15%纳米增强剂和5%缓凝剂。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捏合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0%-98%的主剂,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30%的纳米增强剂和重量百分比为1%-40%的缓凝剂,搅拌30min以上至三者混配均匀,停止搅拌,即得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配制简单,稠化时间可控,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控稠化时间,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稠化时间短,易造成井下安全事故的难题。2、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固化后微膨胀,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的问题。3、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由于纳米材料充填,固化后抗压强度大,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固化后强度低,不能满足堵水后压裂增产改造要求的难题。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50%质量浓度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的稠化曲线图;图2是50%质量浓度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的抗压强度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98%、纳米增强剂为1%-30%、缓凝剂为1%-20%。所述主剂为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的粒径范围为0.2µm-20µm;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4:1-1:4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小于5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捏合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0%-98%的主剂,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30%的纳米增强剂和重量百分比为1%-40%的缓凝剂,搅拌30min以上至三者混配均匀,停止搅拌,即得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配制简单,稠化时间可控,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控稠化时间,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稠化时间短,易造成井下安全事故的难题。2、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固化后微膨胀,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固化后易收缩,与地层胶结强度低的问题。3、根据本专利技术配方生产的纳米复合高强堵剂,由于纳米材料充填,固化后抗压强度大,解决了常规水泥类堵剂固化后强度低,不能满足堵水后压裂增产改造要求的难题。实施例2: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纳米增强剂为10%、缓凝剂为40%。所述主剂为粒径为10µm的G级水泥;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1:1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为5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捏合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0%的主剂,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0%的纳米增强剂和重量百分比为40%的缓凝剂,搅拌30min以上至三者混配均匀,停止搅拌,即得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实施例3: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纳米增强剂为10%、缓凝剂为40%。所述主剂为粒径为15µm的超细水泥;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1:1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为4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捏合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0%的主剂,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0%的纳米增强剂和重量百分比为40%的缓凝剂,搅拌30min以上至三者混配均匀,停止搅拌,即得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实施例4: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70%、纳米增强剂为5%、缓凝剂为25%。所述主剂为粒径为12µm的G级水泥;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1:1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为3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捏合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70%的主剂,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的纳米增强剂和重量百分比为25%的缓凝剂,搅拌30min以上至三者混配均匀,停止搅拌,即得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实施例5: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90%、纳米增强剂为2%、缓凝剂为8%。所述主剂为粒径为5µm的超细水泥;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1:1混合物;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所述纳米增强剂的粒径为20nm。所述底水油藏油井堵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98%、纳米增强剂为1%‑30%、缓凝剂为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混配而成:主剂为50%-98%、纳米增强剂为1%-30%、缓凝剂为1%-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为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G级水泥或超细水泥的粒径范围为0.2µm-20µ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增强剂为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和亲油型纳米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4:1-1:4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剂为落叶松磺化栲胶,落叶松磺化栲胶主要成分为单宁和非单宁的磺化产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型纳米二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功武龙李勇吴增智宋振云李志航万向臣唐冬珠赵晨君徐洋汪小宇王所良杨发蒋文学万向辉武月荣李珊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