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夷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425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方法,具体工艺为:化学沉淀—电芬顿—混凝沉降—气浮—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精密过滤—反渗透—UV‑O3消毒,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上述工艺的组合,确保废水经处理后能够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要求、无需采用生化法投入使用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废水的综合治理利用方法,属于环境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实验室不断扩建,实验室的种类、数量与规模也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则是实验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实验室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以及病毒和致病菌的生物性污染物等。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具有高毒性,高危害性,但环保部门并未列入环保检测的项目,即使列入,也因量小、易被生活污水稀释而难于检测到。而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数量很大,且实验室排放的废水比其它废水的成分更为复杂,排放水量及水质具有不确定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危害性也相对较大。并且,实验室的排水管道不利于集中处理,尤其是在老实验楼中,实验室下水道与生活污水共管排放,没有收集池和处理装置,含酸含碱、含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湖、河之中。甚至部分管道是铸铁管,没有防酸防碱的功能,腐蚀严重,四处渗漏。政府、学校以及科研工作者等,未对废液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室废水收集后,用化学沉淀剂进行沉淀,分离出初级污泥和次级废水;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初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步骤S1中所述的次级废水调节至酸性,得到酸性废水;S3、将所述酸性废水通入电芬顿反应池内,进行电催化处理后,得到三级废水;S4、将所述三级废水调节至碱性后,得到碱性废水;S5、将所述碱性废水通入混凝反应池中,用沉淀剂进行混凝沉淀后,得到次级污泥和四级废水;S6、将所述次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四级废水经调节pH为中性后,进行气浮反应,得到五级废水和三级污泥;S7、将所述三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五级废水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柱和精密过滤器的过滤,得到六级废水;S8、将所述六级废水导入反渗透膜反应器中处理,分离出浓水和淡水,在膜的一侧得到污染物浓缩后的浓水,因污染物被截留在膜的一侧所以在膜的另一侧得到淡水;S9、将所述浓水按照S1~S8的步骤进行继续处理直至得到淡水,将所述淡水经过紫外-臭氧消毒以及漂白粉消毒后,收集备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淀剂包括石灰乳、氢氧化钠、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3中所述的电芬顿反应池内装有双氧水和氯化钠。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双氧水的投加量为每升酸性废水加入3.0mL,所述氯化钠的浓度为17mmol/L。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芬顿反应池内,电极板的间距为5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催化反应的电流强度为0.6A。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化学沉淀池中,沉淀剂的加入量为实验室废水质量的5~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反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30s,水流流速为0.9~1.8m/s。实验室废水由水泵导入化学沉淀池中,通过化学沉淀法加入石灰乳或NaOH与PAM去除重金属离子降低悬浮物(以下简称SS))。化学沉淀池出水通过重力流流入pH调节池内,加入硫酸调节水质为酸性。pH调节池的出水通入电芬顿装置中,电芬顿反应产生二价铁离子与加入的过氧化氢生成芬顿试剂具有强氧化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降低COD值,同时产生的氢氧根还可去除重金属离子。电芬顿池的出水经pH中和池调节至碱性通入混凝反应池中,发生混凝反应,在沉淀池中产生沉淀,去除SS以及COD。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加入气浮剂在管道中与污水混合经泵导入加压溶气罐,由于压力提升气体溶解于水中,加压溶气罐的出水进入气浮池中压力下降,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以微细气泡的溶出。微细气泡上浮过程中将水中SS携带至水面通过刮泥机去除使得废水中SS降低。气浮池出水经离心泵提升水头后经过石英砂过滤器去除SS、经活性活性炭吸附柱发生吸附反应去除COD及重金属、经精密过滤器去除0.01μm及以上颗粒,精密过滤器的出水经增压泵提供渗透压通入反渗透膜中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于膜的一侧即为浓水。膜的另一侧污染物浓度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经UV-臭氧杀毒后可通入清水箱。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废水经处理后能够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达到绿化用水的各项要求;2、采用物理法、物理化学法、法学法等组合工艺处理废水,相比较与生化法处理废水而言具有系统启动快,稳定性高,处理效果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验室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开设基础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及环境、化工、生物、高分子材料、生态等5个专业的高校专业实验室的废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室废水收集至废液箱后通过在化学沉淀池中加入石灰乳或NaOH、PAM的方法使之产生沉淀,分离出污泥和次级废水,所述废水箱中装有液位传感器、COD监测传感器、SS监测传感器以及pH探头,所述化学沉淀池中装有pH探头;S2、将步骤S1中分离得到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燥,将所述次级废水通入pH调节池通过加入硫酸的方式调节pH为酸性得到酸性废水,所述pH调节池中装有pH探头;S3、将所述酸性通入电芬顿反应池内,进行电催化处理后,产生三级废水,所述电芬顿反应器加入H2O2、装有气泵、进出口均装有COD监测器;S4、将所述三级废水通入pH中和池得到碱性废水,所述pH中和池加入NaOH,、装有pH探头;S5、将S5诉述的碱性废水通入混凝反应池,进行混凝沉淀反应得到四级废水与污泥,将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燥,所述的混凝反应池加入PAC、PAM;S6、将所述的四级废水经调节池调节后加入气浮剂经过加压溶气罐后通入气浮池得到五级废水与污泥,将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燥;S7、将五级废水排入中间水箱由离心泵提升后依次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柱和精密过滤器得到六级废水;S8、将六级废水由增压泵导入反渗透膜反应器中生成浓水与淡水,所述反渗透膜反应器装有电导率在线监测仪与COD在线监测仪;S9、将所述浓水回流至废液箱继续处理,同时将所述淡水经UV-臭氧消毒臭氧来源为臭氧发生器与漂白粉消毒后排入清水水箱。本实例实验室废水处理前COD值高达59300mg/L经上述步骤处理后COD值为100mg/L,并且经过本实施例方法的处理后,其它水质指标均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科研单位实验室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所实验室主要对外承担各项委托监测、环境现状监测、建设项目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以及参与各种科研课题研究等工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室废水收集至废液箱后通过在化学沉淀池中加入石灰乳或NaOH、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室废水收集后,用化学沉淀剂进行沉淀,分离出初级污泥和次级废水;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初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步骤S1中所述的次级废水调节至酸性,得到酸性废水;S3、将所述酸性废水通入电芬顿反应池内,进行电催化处理后,得到三级废水;S4、将所述三级废水调节至碱性后,得到碱性废水;S5、将所述碱性废水通入混凝反应池中,用沉淀剂进行混凝沉淀后,得到次级污泥和四级废水;S6、将所述次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四级废水经调节pH为中性后,进行气浮反应,得到五级废水和三级污泥;S7、将所述三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五级废水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柱和精密过滤器的过滤,得到六级废水;S8、将所述六级废水导入反渗透膜反应器中处理,分离出浓水和淡水;S9、将所述浓水按照S1~S8的步骤进行继续处理直至得到淡水,将所述淡水经过紫外‑臭氧消毒以及漂白粉消毒后,收集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室废水收集后,用化学沉淀剂进行沉淀,分离出初级污泥和次级废水;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初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步骤S1中所述的次级废水调节至酸性,得到酸性废水;S3、将所述酸性废水通入电芬顿反应池内,进行电催化处理后,得到三级废水;S4、将所述三级废水调节至碱性后,得到碱性废水;S5、将所述碱性废水通入混凝反应池中,用沉淀剂进行混凝沉淀后,得到次级污泥和四级废水;S6、将所述次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四级废水经调节pH为中性后,进行气浮反应,得到五级废水和三级污泥;S7、将所述三级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干燥,将所述五级废水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柱和精密过滤器的过滤,得到六级废水;S8、将所述六级废水导入反渗透膜反应器中处理,分离出浓水和淡水;S9、将所述浓水按照S1~S8的步骤进行继续处理直至得到淡水,将所述淡水经过紫外-臭氧消毒以及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皓刘瑞来胡家朋张健林维晟吴芳芳陈志挺徐婕毛竹简
申请(专利权)人:武夷学院武夷山碧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