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05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救生圈,包括有救生圈壳体、导航系统、监测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救生圈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喷射器,水流喷射器由动力装置驱动,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传感器系统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监测系统还设有流速测量探头,风速测量探头和/或水温测量探头,驱逐系统为驱逐声音装置和/或指示灯;传感器系统的人体感应识别感应人体位置,并通过超声波感应器避开障碍物,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智能机器人救生圈的水流喷射器运动速度及方向,摇控接收控制指令,实现机器人救生圈智能人性化救援,及时采取自动救助,达到智能高效水上救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救生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器材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机器人救生圈。
技术介绍
现有目前对于水上救助常用的方式有距离近的抛投救生圈,远一点的由救生员携带救生圈,或由船只携带人员救生圈到达救助者身边。人工抛投,准确性不是很高,需多次抛投。救生员携带救生圈救助的方式,对救生人员素质要求高,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速度慢,远距离救助时,用此方式,救助时间长,100米的距离,需1-2分钟。救援船只需要一定的驾驶技术,且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船只,影响救助效果;在海上航行时,如出现意外事故,救生艇的成本较高且使用不方便,在人员救助时易带来二次伤害。传统的救生圈通常是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圆环结构,内充空气,当有人落水后可以通过抛洒救生圈进行营救,落水者依靠救生圈的浮力漂在水面上等待救援,但是这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救生圈的抛投准确性受到风力和距离的影响,没有遥控控制和监控系统,操控人员无法得到具体相关风速水温等数据,从而影响救援工作的进行。目前,在自然湖泊或海洋中的水面搜救落水者的过程中,还主要依靠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器具靠近后施救,施救过程难度大,对救生员的体力耐力要求高,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市面上现有的水面救援机器人大多定位在搜寻而且救援,结构形式也有多种,但是绝大多数都只能是通讯遥控控制,转向不灵活,没有避障装置,遇到风浪不能及时转向,没有监测系统对海上的风速,温度及速度不了解影响救援的准确执行,不能时实监测感应到人的位置,还有可能遇到一些鱼类的阻挡不能及时驱赶;造成救生圈不能控制遥控的信息执行,延误救援时间,达不到真正智能化救生圈机器人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机器人救生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人救生圈,通过通讯模组智能遥控,传感器系统感应人体及超声波传感器和监测系统,智能化机器人救生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救生圈,包括有救生圈壳体、导航系统、监测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救生圈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水流喷射器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监测系统还设有流速测量探头,风速测量探头和/或水温测量探头,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控制开关和驱逐系统。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设有无线接口端,信号连接手机或电脑,由手机或电脑下载APP程序控制相关操作指令。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水流喷射器设有电机和螺旋浆,控制不同喷射的水流量,控制前进速度和转向。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螺旋浆的前后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导航系统为IMU+GNSS导航系统,运动闭环控制,平滑运动控制和方向控制。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通讯模组为LORA通讯模组、监控摄像模组、WIFI遥控模组和接收遥控控制信号。进一步方案为,所述WIFI模组包括WIFI图传模组无线传输、手机APP和/或天线区域。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动力装置为蓄电池或电池。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驱逐系统为驱逐声音装置和/或指示灯。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避开障碍物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救生圈壳体的前方、左方和右方。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救生圈壳体为开放的U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器人救生圈通过传感器系统的人体感应识别红外线感应器感应人体位置,并通过超声波感应器避开障碍物,监测系统可以检测到风速、水温和流速等等环境参数,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智能机器人救生圈的水流喷射器运动速度及方向,摇控接收控制指令,可以自动寻找到意外落水者的位置并行驶过去,在第一时间救起落水者,实现机器人救生圈智能人性化救援,及时采取自动救助,达到智能水上救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救生圈壳体;2、控制开关;3、监测系统;4、蓄电池;5、电机;6、螺旋浆;7、进水口;8、出水口;9、导航系统;10、通讯模组;11、传感器系统;12、把手;13、指示灯;14、上盖;15、驱逐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有救生圈壳体1、导航系统9、监测系统3、传感器系统11、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10,救生圈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喷射器,水流喷射器由动力装置驱动,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10,传感器系统11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为红外线感应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监测系统3还设有流速测量探头,风速测量探头和/或水温测量探头,控制系统连接有控制开关2和驱逐系统15。进一步地,控制开关2控制救生圈前进、左转或右转,便于自助救援。进一步地,水流喷射器设有电机5和螺旋浆6,控制不同喷射的水流量,控制前进速度和转向,左边的水流喷射器流量大些,可以控制向右转弯,同理可以控制向左转弯,或往前进。进一步地,螺旋浆6的前后各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进水口8为上下进水口8,推动水流速度,同时推动救生圈前进、左转或右转。进一步地,导航系统9为IMU+GNSS导航系统9,运动闭环控制,平滑运动控制和方向控制,也可以通过GPRS定位导航,锁定定位救生圈的位置,可以自动寻找到意外落水者的位置并行驶过去,在第一时间救起落水者,实现机器人救生圈智能人性化救援。进一步地,通讯模组10为LORA通讯模组10、监控摄像模组、WIFI遥控模组和接收遥控控制信号,及时了解救生圈的实时动态和救援情况,实施机器人救生圈智能化控制。进一步地,WIFI模组包括WIFI图传模组无线传输、手机APP和/或天线区域,方便移动WIFI遥控控制机器人救生圈的运动、救援或返航。进一步地,动力装置为蓄电池4或电池,电机也可以是无刷驱动电机5或36v5ah电池,驱动水流喷射器的电机5喷射螺旋浆6出水的速度,驱动救生圈运动速度可达15km/h。进一步地,驱逐系统15为驱逐声音装置和/或指示灯13,可以通过指示灯13为黄色led灯或驱逐声音发出驱逐鱼类的声音,清除救生圈周围的障碍物,以便机器人救生圈顺利进行救援活动。进一步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避开障碍物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救生圈壳体1的前方、左方和右方,方便在救援遇到障碍物时,传感器能感应反馈到通讯模组10进行转向遥控。进一步地,救生圈壳体1为开放的U型,方便救援人从U型口进入,没有方向上限定障碍,全方位水上援助。另外救生圈壳体1前端两边各设有一个把手12,便于人手握住抓牢救生圈,随救生圈运行回到安全的地方,救生圈壳体1还设有上盖14和下盖便于装配控制系统。本机器人救生圈通过传感器系统11的人体感应识别红外线感应器感应人体位置,并通过超声波感应器避开障碍物,监测系统3可以检测到风速、水温和流速等等环境参数,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9智能机器人救生圈的水流喷射器运动速度及方向,摇控接收控制指令,可以自动寻找到意外落水者的位置并行驶过去,在第一时间救起落水者,实现机器人救生圈智能人性化救援,及时采取自动感应避障救助,达到智能水上救援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优选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专利范围,凡是利用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救生圈壳体、导航系统、监测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救生圈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水流喷射器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监测系统还设有流速测量探头,风速测量探头和/或水温测量探头,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控制开关和驱逐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救生圈壳体、导航系统、监测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救生圈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水流喷射器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通讯模组,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监测系统还设有流速测量探头,风速测量探头和/或水温测量探头,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控制开关和驱逐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喷射器设有电机和螺旋浆,控制不同喷射的水流量,控制前进速度和转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浆的前后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系统为IMU+GNSS导航系统,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蛙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