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345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37
一种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包括:上电极杆、下电极杆、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帽,其中: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上下相对设置,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帽分别设置于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的自由端,上电极杆和/或下电极杆套设有夹环,夹环设有沿电极杆径向转动的导杆,导杆自由端设有块状磁场源,磁场源与电极帽相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复杂焊接工况中易发生的工件干涉,以及电极帽修磨及更换过程困难等问题,有效避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对熔核区进行搅拌,使高温金属流体发生有规律的高速流动,改善熔化金属的结晶过程,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既适用于高强钢板的连接,也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轻金属板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焊接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
技术介绍
电阻点焊是汽车车身制造中最主要的点连接工艺,平均每辆白车身约有3000~5000个焊点。然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给传统电阻点焊工艺带来严峻挑战。高强钢碳当量较高,在焊核快速冷却过程中极易形成脆硬、粗大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导致接头韧性、疲劳寿命大幅下降,容易发生界面断裂失效。铝合金、镁合金由于其较大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较低的电阻率,在大功率焊接过程中易发生飞溅喷溅等问题,使得焊点质量极不稳定,电极帽磨损严重。通过焊后热处理虽然可以缓解接头组织脆硬性和界面失效,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且会明显降低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由于结构设计特点导致其磁场源容易与待焊零部件及修磨器形成干涉,电极帽拆装过程困难,并且永磁体位置较难固定等缺陷,提出一种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能够使高温金属流体发生有规律的高速流动,显著改善熔化金属的结晶过程,提高接头质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上电极杆、下电极杆、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帽,其中: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上下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杆、下电极杆、上电极帽、下电极帽,其中: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上下相对设置,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帽分别设置于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的自由端,上电极杆和/或下电极杆套设有夹环,夹环设有沿电极杆径向转动的导杆,导杆自由端设有块状磁场源,磁场源与电极帽相邻;所述的磁场源为弧形块,满足D≤D0且R>D0/2,其中:D为磁场源宽度,R为磁场源内径,D0为磁场源对应的电极杆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杆、下电极杆、上电极帽、下电极帽,其中: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上下相对设置,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帽分别设置于上电极杆和下电极杆的自由端,上电极杆和/或下电极杆套设有夹环,夹环设有沿电极杆径向转动的导杆,导杆自由端设有块状磁场源,磁场源与电极帽相邻;所述的磁场源为弧形块,满足D≤D0且R>D0/2,其中:D为磁场源宽度,R为磁场源内径,D0为磁场源对应的电极杆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磁场源的壁厚为2~15mm,高度为5~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磁控电阻点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磁场源为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兵祁麟楼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