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33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箱、设于动力电池箱上的插座、与插座相对应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露出动力电池箱外部的外接口、设于外接口内的内接口,所述内接口贯穿插座连通至动力电池箱,所述内接口内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内接口的内壁还设有避空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避空位,所述插头包括头部、设于头部侧面的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设有弹性卡钳,所述凸部可旋转地与内接口相对应,所述弹性卡钳插入第一插接部至第二插接部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动力电池插座快速插拔,方便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资源的日渐枯竭,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电动汽车为采用电池充电作为汽车动力源,车辆用电池一般是将多个电芯集成在盒体内形成电池包使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如何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稳定性是重要问题。为了提高电池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电池包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电池包的电芯电压检测或校正,通过修复电池包能继续使用。设置在电池包上的插接头是实现检测的关键,现有电池包上的插接头具有外接口,外接口内设置若干插孔与检测用的插头相对应,在连接过程中需要看准对位逐个对齐后插接方可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无法避免插头的松动或脱落问题。以上结构具有连接不稳定性,且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低,插接对位的过程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从而实现动力电池插座快速插拔,方便检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箱、设于动力电池箱上的插座、与插座相对应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露出动力电池箱外部的外接口、设于外接口内的内接口,所述内接口贯穿插座连通至动力电池箱,所述内接口内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内接口的内壁还设有避空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避空位,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内侧均形成开口向外的锥形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错位弯折对接,所述插头包括头部、设于头部侧面的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设有弹性卡钳,所述凸部可旋转地与内接口相对应,所述弹性卡钳插入第一插接部至第二插接部内。具体的,所述外接口的外周为圆形结构。具体的,所述内接口位于外接口的中心位置。具体的,所述外接口的周向设有凹陷部。具体的,所述插头还包括设于头部外周边缘的固定圈。具体的,所述固定圈与凹陷部相对应匹配。具体的,所述动力电池箱内设有与内接口相连通的连接器。具体的,所述凸部的端部与连接器相对应对接贴合。具体的,所述插头背离凸部的侧面设有连接若干导线的安装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弹性卡钳与内接口的配合结构,避免传统插拔件内布置插针需要对位问题,有效提高了插拔稳定性;弹性卡钳脱离内接口只需要旋转至避空位,即实现插头拔出,具有方便操作快速插拔的优点;同时,凸部内将导线接头合并有效并单一的与插座内连接器对接,避免安装导线插针的繁琐,简化布线程序;插座与动力电池箱之间通过密封垫和导柱配合,密封插座有效防尘防水;当插头脱离插座时,使用防尘盖通过弹性导向圈和锁扣作用,进一步起到防尘密封作用;当插头与插座配合使用时,通过锁件与卡扣作用,保证插头的插入稳定性,由于锁件与锁扣都是同卡扣在同一位置作用,避免了传统插接件需要多个或多次锁固作业才能达到密封效果,简化安装,调试检修方便,维护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插座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动力电池箱、11垫板、12导柱、13密封垫、14连接器、2插座、21外接口、22内接口、23凹陷部、24第一插接部、25第二插接部、26避空位、27卡扣、3插头、31头部、32凸部、33固定圈、34锁件、35弹性卡钳、4防尘盖、41弹性导向圈、42锁扣、5导线、51安装座、52插盖、53螺纹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箱(图示局部)1、设于动力电池箱1上的插座2、与插座2相对应配合的插头3;插座2包括露出动力电池箱1外部的外接口21、设于外接口21内的内接口22;外接口21的外周为圆形结构,外接口21的周向设有凹陷部23。内接口22位于外接口21的中心位置,内接口22贯穿插座2连通至动力电池箱1,内接口22内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部24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插接部25,内接口22的内壁还设有避空第一插接部24和第二插接部25的避空位26。第一插接部24的内侧形成开口向外的锥形面,第一插接部24的末端连接第二插接部25,第二插接部25的内侧形成开口向外的锥形面,第一插接部24和第二插接部25的连接处错位弯折对接。动力电池箱1与插座2的对接处设有凹陷至动力电池箱1内的垫板11,插座2上设有延伸向垫板11的导柱12,垫板11与插座2之间夹持设有密封垫13,密封垫13内设有容置导柱12的间隙,在安装插座2至动力电池箱1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密封垫13内与导柱12的间隙,达到适合的密封效果。动力电池箱1内设有贯穿垫板11和密封垫13与内接口22相连通的连接器14,连接器14用于将动力电池箱1内部电芯合并与插头3对接。插座2的外侧还设有卡扣27,卡扣27位于外接口21的对称两侧。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还包括与插座2相对应匹配的防尘盖4,防尘盖4的侧面设有与外接口21的凹陷部23相对应匹配的弹性导向圈41。防尘盖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扣27相对应匹配的锁扣42,弹性导向圈41嵌入凹陷部23内,锁扣42与卡扣27对应贴合锁紧,达到密封防尘的作用。插头3包括头部31、设于头部31侧面的凸部32、设于头部31外周边缘的固定圈33;头部31呈圆柱形结构,固定圈33与插座2内的凹陷部23相对应匹配。插头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扣27相对应匹配的锁件34。凸部32的两侧设有弹性卡钳35,凸部32与内接口22相对应,弹性卡钳35插入第一插接部24至第二插接部25内,第一插接部24和第二插接部25的连接处错位弯折对接有效防止插头3倒退脱离,通过旋转插头3带动弹性卡钳35旋转至避空位26,插头3可快速拔出。凸部32的端部与连接器14相对应对接贴合。插头3背离凸部32的侧面设有连接若干导线5的安装座51,安装座51的外周可拆卸地连接有插盖52,插盖52中部开设有供导线5穿过的穿孔。插盖52和安装座51的配合套接,提高导线5和插头3连接处的保护效果,避免断裂提高可靠性。插盖52与安装座5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插盖52背离插头3的外侧设有螺纹件53,方便锁紧插盖52。应用本实施例时弹性卡钳35与内接口22的配合结构,避免传统插拔件内布置插针需要对位问题,有效提高了插拔稳定性;弹性卡钳35脱离内接口22只需要旋转至避空位26,即实现插头拔出,具有方便操作快速插拔的优点;同时,凸部32内将导线5接头合并有效并单一的与插座2内连接器14对接,避免安装导线插针的繁琐,简化布线程序;插座2与动力电池箱1之间通过密封垫13和导柱12配合,密封插座2有效防尘防水;当插头3脱离插座2时,使用防尘盖4通过弹性导向圈41和锁扣42作用,进一步起到防尘密封作用;当插头3与插座2配合使用时,通过锁件34与卡扣27作用,保证插头3的插入稳定性,由于锁件34与锁扣42都是同卡扣27在同一位置作用,避免了传统插接件需要多个或多次锁固作业才能达到密封效果,简化安装,调试检修方便,维护更加安全可靠。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箱、设于动力电池箱上的插座、与插座相对应配合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露出动力电池箱外部的外接口、设于外接口内的内接口,所述内接口贯穿插座连通至动力电池箱,所述内接口内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内接口的内壁还设有避空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避空位,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内侧均形成开口向外的锥形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错位弯折对接,所述插头包括头部、设于头部侧面的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设有弹性卡钳,所述凸部可旋转地与内接口相对应,所述弹性卡钳插入第一插接部至第二插接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箱、设于动力电池箱上的插座、与插座相对应配合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露出动力电池箱外部的外接口、设于外接口内的内接口,所述内接口贯穿插座连通至动力电池箱,所述内接口内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内接口的内壁还设有避空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避空位,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内侧均形成开口向外的锥形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错位弯折对接,所述插头包括头部、设于头部侧面的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设有弹性卡钳,所述凸部可旋转地与内接口相对应,所述弹性卡钳插入第一插接部至第二插接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简便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口的外周为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