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36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下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以及间隔区,填装在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以及间隔区中的介质绝缘层;以及上基板,上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和第二间隙子,第一间隙子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第二间隙子抵压在间隔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其中: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终端。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有效避免因产品间隙不均所导致的产品显示异常,在不增加制程的同时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和品质,提升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领域中,公共电极一般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其用以感应对应棋盘格处手指的触控信号,因公共电极的分隔结构,导致截面不平坦,在产品成盒之后受自身重力影响发现形变,容易导致成盒之后间隙不均,该结构缺陷的存在极易导致显示异常,从而导致了显示品质下降甚至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有效避免因产品间隙不均所导致的产品显示异常,在不增加制程的同时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和品质,提升产品的良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下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以及位于第一公共电极区和第二公共电极区之间的间隔区;填装在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的表面以及间隔区中的介质绝缘层;以及与下基板相对而设的上基板,上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和第二间隙子,第一间隙子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第二间隙子抵压在间隔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其中: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的高度。其中,第二间隙子与第一间隙子之间的高度差设为第一公共电极区或第二公共电极区的高度尺寸。其中,上基板与下基板平行。其中,上基板为彩膜基板。其中,第一公共电极区和第二公共电极区的排布呈棋盘格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显示装置的终端。实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间隙子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第二间隙子抵压在间隔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其中: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的高度,有效避免因产品间隙不均所导致的产品显示异常,在不增加制程的同时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和品质,提升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1,下基板1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以及间隔区23,其中,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的排布呈棋盘格状,该结构排布的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通过相应的驱动组件,能够分别生成与阵列基板的各行像素相对应的电极触控信号。间隔区23为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之间的区域;填装在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上以及整个间隔区23上的介质绝缘层3;以及与下基板1相对而设的上基板5,上基板5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41和第二间隙子42,第一间隙子41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或第二公共电极区22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第二间隙子42抵压在间隔区23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其中:第二间隙子42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41的高度。上基板5的任一位置所对应的下基板1表面位置是指:该任一位置垂直投影在下基板1表面的位置。具体实施时,触控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上基板5和下基板1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以及分别贴附在上基板5和下基板外侧表面的偏光膜片,本实施例中的上基板1为彩膜基板,上基板5和下基板1通过对接或压缩形成液晶盒厚(cellgap)。进一步的,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分别设在下基板1的内侧表面,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的排布呈棋盘格状。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的高度设为一致,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之间的绝缘区域为间隔区23。介质绝缘层3将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包覆,并填装在间隔区23中。由于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介质绝缘层3并不平坦,在间隔区23的位置出现凹槽。进一步的,上基板5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41和第二间隙子42,其中,第一间隙子41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21和第二公共电极区22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第一间隙子41设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间隙子41组成阵列。第二间隙子42抵压在间隔区23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第二间隙子42设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间隙子42组成阵列。优选的,第二间隙子42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41的高度,如此,能够使上基板5的任一位置距离与其所对应的下基板1表面位置之间的高度一致。具体实施时,阵列状排布的第一间隙子41适配对接在第一公共电极区21、第二公共电极区22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阵列状排布的第二间隙子42适配对接在在间隔区23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3上,形成液晶盒厚,由于第二间隙子42和第一间隙子41之间存在的高度差,第二间隙子42与第一间隙子41之间的高度差设为第一公共电极区21或第二公共电极区22的高度尺寸,使显示面板中心位置和两端位置的盒厚均匀,也就是说,上基板5与下基板1保持相对平行的状态,其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良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实施方式与上述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具体实施时,该终端具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实施方式与上述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实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间隙子抵压在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第二间隙子抵压在间隔区所对应的介质绝缘层上,其中: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第一间隙子的高度,有效避免因产品间隙不均所导致的产品显示异常,在不增加制程的同时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和品质,提升产品的良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和第二公共电极区之间的间隔区;填装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区上以及所述间隔区中的介质绝缘层;以及与所述下基板相对而设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和第二间隙子,所述第一间隙子抵压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所述介质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间隙子抵压在所述间隔区所对应的所述介质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隙子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区、第二公共电极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和第二公共电极区之间的间隔区;填装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区上以及所述间隔区中的介质绝缘层;以及与所述下基板相对而设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间隙子和第二间隙子,所述第一间隙子抵压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区和/或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区所对应的所述介质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间隙子抵压在所述间隔区所对应的所述介质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子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隙子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