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897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固定座,一端与固定座紧固连接的复合材料管,及与复合材料管的另一端紧固连接的防撞板;固定座包括连接复合材料管的座体,及贯穿座体的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一端的孔径大于第一安装孔另一端的孔径,复合材料管的一端自第一安装孔的较大孔径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孔内;防撞板的一端面设有防爬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复合材料管作为吸能元件,由于复合材料管既能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又能在承受偏向挤压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破碎吸收轴向撞击力产生的能量,即复合材料管自身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吸能后不需要占用后退空间,从而解决了防爬吸能器需要配合导向组件对吸能元件进行导向的问题。

Composite material anti climbing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material anti-creep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seat, a composite material pipe tight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xed seat, and an anti-collision plate tight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pipe. The fixed seat comprises a seat connecting the composite material pipe, and a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on the opposite two end faces penetrating the seat body. The aperture at one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hole is larger than tha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One end of the composite pipe extends into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from the larger aperture end of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One end of the anti-collis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ti-creeping teeth.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composite pipe as an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 Because the composite pipe can bear both axial and radial forces and biased extrusion, it can absorb the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axial impact force through its own breakage, that is, the composite pipe itself has good guiding performance and does not need to occupy after energy absorption. The problem that the anti-climbing energy absorber needs to guide the energy absorber with the guide component is solved by retreating th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
本技术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而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容量大、速度快和准点等优势,被很多大中城市列为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轨道列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与冲击。如果没有相应的防范装置,这种剧烈的撞击将会使车钩受过大冲击载荷的作用而发生剪断,引起相邻车辆端部的剧烈撞击,导致车身空间的减小和乘客损伤风险的增大,因此目前大多数耐撞性车辆都安装了各种形式的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目前,应用在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超高层建筑电梯井等的被动安全防护装置大部分的结构形式是安装单一吸能元件如刨削式防爬吸能器、抽屉型蜂窝式防爬吸能器、胀管式防爬吸能器等,这些防爬吸能器需要配合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存在势必需要车体为其留有足够的后退空间,因此防爬吸能器的安装空间受到车体端梁结构的限制,这不但增加了车体的设计复杂程度,同时增加了防爬吸能器的整体重量,降低了防爬吸能器的吸能质量比。而且上述单一吸能元件均为金属结构,其在轻度碰撞事故后,只要被触发变形往往需要整体更换,维护时间长、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车辆端梁的固定座,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紧固连接的复合材料管,以及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另一端紧固连接的防撞板;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端梁和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座体,以及贯穿于所述座体的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另一端的孔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较大孔径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防撞板的背向于所述复合材料管所在侧的一端面上凸设有防爬齿。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车辆端梁的固定座,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紧固连接的复合材料管,以及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另一端紧固连接的防撞板;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端梁和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座体,以及贯穿于所述座体的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另一端的孔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较大孔径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防撞板的背向于所述复合材料管所在侧的一端面上凸设有防爬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复合材料管同轴,且所述防撞板垂直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中轴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与所述座体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容置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一端的连接腔,一端与所述连接腔相接的挤压腔,以及与所述挤压腔的另一端相接的导向腔;所述连接腔的宽度小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宽度,所述挤压腔的宽度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岩梁志国罗昌杰周保君于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