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胜和专利>正文

强力伞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强力伞骨架,主要于第一伞骨的下侧,另设以一撑骨,该撑骨的外端与第二伞骨内端枢接,其中央则与支骨枢接,而内端枢接于中巢,该中巢为套于中棒上部,介于一定位环与上巢之间,活动巢则套在定位环下方的中棒外,藉活动巢的操作可使开伞时,撑骨能有效地支撑第二伞骨及伞尾骨,达到增强伞骨架强度的效果。(*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骨架,特别是一种针对习知多折伞伞骨架进行改良,增设了一撑骨及中巢枢接配合而构成的强力伞骨架。习知手动多折伞的骨架,主要均只包含第一、二伞骨,伞尾骨和支骨,利用活动巢连动支骨,完成开伞及收伞的功能。由于仅有单一伞骨的撑力,使整个伞骨架的强度较为不足,一旦当外界风力较大时,常会有翻伞的情形,令使用者感到很大的困扰和不便。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增设了一撑骨及中巢枢接配合而构成的强力伞骨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伞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收折伞平面示意图。请先参阅附图1、2,本技术的伞骨架包括类似于习用伞的中棒1,上巢2,活动巢3,从上巢2向外连接以第一伞骨21,第二伞骨22及伞尾骨23,第二伞骨22上并设有弹性骨24;另从活动巢3向外连接以支骨31,而支骨31末端枢接于第一伞骨21的中段,以销32结合于第一伞骨21的耳部25。前述各构件及装配为一般手动多折伞的基本构架,于此不拟再加以赘述。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撑骨5的设置,其内端枢接于中巢4,中央部位利用销51与支骨31相枢接,而末端则枢接于第二伞骨22的内端。中棒1上段设有一定位环11,以销12固定于中棒1,位于活动巢3与上巢2之间,而中巢4则介于定位环11与上巢2之间,为可滑动式地套于中棒1上部。开收伞使用时,如力3、4所示,可利用活动巢3的操作而控制整体伞骨架组的连动,如图3开伞时,活动巢3的上端顶于定位环11,而中巢4亦顶于上巢2下方,此时由于支骨31的支撑作用,使撑骨5的外端向上顶起,而提供一强大的支撑力于第二伞骨及伞尾骨,这就大改进了习用伞骨强度不足的缺点。而在收折伞之后,中巢4落于定位环11上方,撑骨5位于第一伞骨21内侧,如图4所示位置,可不必占据更多的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以首创的合理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很强支撑力的伞骨架,显著地改善了习用伞的缺点,具有较佳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强力伞骨架,包括中棒、上巢、活动巢,第一、二伞骨、伞尾骨及支骨,其特征在于,第一伞骨下侧设有一撑骨,该撑骨末端与第二伞骨内端结合,其中段处和支骨末端以销枢接,而其内端则枢接于一中巢;于中棒上部设有一定位环,所述中巢套于中棒上段,介于该定位环与上巢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强力伞骨架,主要于第一伞骨的下侧,另设以一撑骨,该撑骨的外端与第二伞骨内端枢接,其中央则与支骨枢接,而内端枢接于中巢,该中巢为套于中棒上部,介于一定位环与上巢之间,活动巢则套在定位环下方的中棒外,藉活动巢的操作可使开伞时,撑骨能有效地支撑第二伞骨及伞尾骨,达到增强伞骨架强度的效果。文档编号A45B25/02GK2085176SQ9022611公开日1991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胜和 申请人:王胜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力伞骨架,包括中棒、上巢、活动巢,第一、二伞骨、伞尾骨及支骨,其特征在于,第一伞骨下侧设有一撑骨,该撑骨末端与第二伞骨内端结合,其中段处和支骨末端以销枢接,而其内端则枢接于一中巢;于中棒上部设有一定位环,所述中巢套于中棒上段,介于该定位环与上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和
申请(专利权)人:王胜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