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860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1:00
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其包括轴承座,以及调节装置。所述轴承座包括安装孔。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包括调节基座,耐磨片,以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基座包括弧形部,容置筒,盲孔,卡接条。所述耐磨片包括弧形耐磨面,插设柱,以及排屑槽或储油孔。所述插设柱插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弹性件,卡接盘,以及调节柱。所述卡接盘与所述调节柱螺纹连接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条相配合的缺口。所述调节柱的一端抵顶在所述盲孔的与所述插设柱相反的一侧而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本直线轴承系统可以实现所述直线轴承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无间隙远行,进而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振动、噪音甚至无法保证直线精度,进而缩短了使用寿命的缺点。

A linear bear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clearance elimination

A linear bear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clearance is provided,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seat and an adjusting device. The bearing seat comprises an installation hole. The adjus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mounting hole and comprises an adjusting base, a wear resistant sheet and an adjusting component. The adjusting base comprises an arc part, a holding cylinder, a blind hole and a clamping strip. The wear resistant piece comprises an arc wear-resistant surface, a column inserted, and a chip discharging groove or an oil storing hole. The insertion column is inserted in the blind hole. The adjus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n elastic part, a clamping plate and a regulating cylinder. The chuck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column threaded and includes at least one gap matching the chuck bar. One end of the adjusting column reaches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blind hole and the inserting column, while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groove. The linear bearing system can realize clearance-free travel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linear bearing system, thereby avoiding vibration, noise and even unable to guarantee linear accuracy in the course of motion, thereby shorten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hortcom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
,特别是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
技术介绍
在普通直线轴承成品的配套应用中,其先把产品装配到相配的轴承座套内,作为固定和定位。再对承内径与直径轴承外径配合配套后,进行直线运行工作。但在实际配套中,轴承内径为上公差,直线轴外径为下公差,在两者配合时过松,且间隙过大,使用中会影响使用性能精度。在轴承内径为下公差,直线轴承为上公差,在两者配合时又较紧,无间隙,使用中不但消耗过量能源,并容易损坏直线轴承的外径表面粗糙度,从而也影响其使用性能。同时,即使直线轴承与轴承座的精度很高,使用一段时间,由于原直线轴承与轴承之间的磨损会使得轴与轴承之间的内径间隙增大,从而使得运动过程中发生振动、噪音甚至无法保证直线精度,进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也影响到整机其它部件的运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上述的问题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其包括一个轴承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调节装置。所述轴承座包括一个安装孔。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调节基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一侧中的耐磨片,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另一侧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基座包括一个对称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重合的弧形部,一个容置筒,一个沿所述弧形部的对称轴设置的盲孔,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内侧壁上的卡接条。所述耐磨片包括一个弧形耐磨面,一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的相反侧的插设柱,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上的排屑槽或储油孔。所述插设柱插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插设柱上并容置在所述容置筒中的弹性件,一个卡接在所述卡接条上的卡接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卡接盘上的调节柱。所述卡接盘与所述调节柱螺纹连接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条相配合的缺口。所述调节柱的一端抵顶在所述盲孔的与所述插设柱相反的一侧而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还包括一个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轴向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垂直,且该轴承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孔位于同一个平面。进一步地,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两侧的直线滑动片,所述直线滑动片设置在所述轴承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排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承孔的轴向平行。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轴承孔的截面上,多个所述储油孔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储油孔在所述弧形耐磨面上的轮廓线相接或重叠。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限位槽,所述耐磨片包括至少一条轴向限位条。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基座具有多个以相同角度排列在容置筒的内侧壁上的卡接条,所述卡接盘具有多个与该多个卡接条相卡接配合的缺口。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轴承孔的截面上,所述弧形耐磨面的圆心角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基座还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外侧壁上的弹性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还包括一个端盖,该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安装孔的开口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由于具有所述调节装置,使得在安装初期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组件的调节柱即可以实现轴与轴承座的轴承孔无间隙配合。同时即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直线滑动片或者耐磨片之间由于发生磨损,轴与轴承座之间的产生的间隔也能被弹性件所释放的压力所吸收。而且在磨损严重超出弹簧调节范围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柱来压缩所述弹性件而再次实现无间隔运行。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直线轴承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无间隙远行,进而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振动、噪音甚至无法保证直线精度,进而缩短了使用寿命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所具有的调节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耐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所具有的另一种耐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所具有的直线滑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包括一个轴承座10,一个插设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轴20,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调节装置30,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的直线滑动片4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端盖5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设置在所述轴20上的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中的润滑油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轴承座10包括一个安装孔11,以及一个轴承孔12。所述安装孔11用于安装所述调节装置30,因此其尺寸与形状应当与所述调节装置30的尺寸与形状相符合,因此,其尺寸与形状会在下面根据所述调节装置30的尺寸与形状来描述。所述安装孔11可以为一个从所述轴承座10延伸出的柱状筒,也可以为一个开设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筒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所述安装孔11的体积,所述安装孔11为一个从轴承座10延伸出的柱状筒。所述轴承孔12为一个贯穿所述轴承座10的两则的通孔,并用于穿设所述轴20,因此该轴承孔12应当与所述轴20相配合。所述轴承孔12的轴向与所述安装孔11的轴向垂直并相互贯通,且该轴承孔1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11的中心孔位于同一个平面,以利于所述调节装置30对穿设在所述轴承孔12中的轴20进行径向抵接。所述轴20为一根圆柱状,其沿所述轴承孔12作直线运动,以驱动其他功能组件作直线运动。该轴20的结构及其作用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也不为本专利技术的创新重点,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中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中的调节基座31,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31的轴向一侧中的耐磨片3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31的轴向另一侧的调节组件33。所述调节装置30的各个零部件都可以由塑料制成,以减轻重量,达到轻量化设计。所述调节基座31用于组装所述耐磨片32以及调节组件33,并包括一个对称轴与所述安装孔11的中心轴重合的弧形部311,一个容置筒312,一个沿所述弧形部311的对称轴开设的盲孔313,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容置筒312的内侧壁上的卡接条314。所述弧形部311用于安装所述耐磨片32。由于所述耐磨片32用于抵顶所述轴20为圆形,所以所述耐磨片32为弧形,因此所述弧形部311为了配合所述耐磨片32的形状,所述弧形部311具有与所述耐磨片32相同的曲率。所述弧形部3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限位槽316,其作用在于限位所述耐磨片32,其具体限位方式会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容置筒312用于容置所述调节组件33,因此,所述容置筒312的结构与形状应当与所述调节组件33的结构与形状相同。所述穿孔3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包括一个轴承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调节装置,所述轴承座包括一个安装孔,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调节基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一侧中的耐磨片,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另一侧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基座包括一个对称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重合的弧形部,一个容置筒,一个沿所述弧形部的对称轴设置的盲孔,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内侧壁上的卡接条,所述耐磨片包括一个弧形耐磨面,一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的相反侧的插设柱,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上的排屑槽或储油孔,所述插设柱插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插设柱上并容置在所述容置筒中的弹性件,一个卡接在所述卡接条上的卡接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卡接盘上的调节柱,所述卡接盘与所述调节柱螺纹连接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条相配合的缺口,所述调节柱的一端抵顶在所述盲孔的与所述插设柱相反的一侧而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包括一个轴承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调节装置,所述轴承座包括一个安装孔,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调节基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一侧中的耐磨片,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调节基座的轴向另一侧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基座包括一个对称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重合的弧形部,一个容置筒,一个沿所述弧形部的对称轴设置的盲孔,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内侧壁上的卡接条,所述耐磨片包括一个弧形耐磨面,一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的相反侧的插设柱,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弧形耐磨面上的排屑槽或储油孔,所述插设柱插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插设柱上并容置在所述容置筒中的弹性件,一个卡接在所述卡接条上的卡接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卡接盘上的调节柱,所述卡接盘与所述调节柱螺纹连接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条相配合的缺口,所述调节柱的一端抵顶在所述盲孔的与所述插设柱相反的一侧而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线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还包括一个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轴向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垂直,且该轴承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孔位于同一个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预紧力并消隙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赞兵徐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盛塑料轴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