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compounds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containing the novel compounds. The novel compounds of one example of the invention are suitable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d can ensure high efficiency, long life, low driving voltage and driving stability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可根据功能大致分类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输送材料、电子输送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并且,上述发光材料可根据分子量分类为高分子和低分子,可根据发光机理分类为来源于电子的单重态激发状态的荧光材料和来源于电子的三重态激发状态的磷光材料,发光材料可根据发光色分类为蓝色、绿色、红色发光材料和体现更好的天然色所需的黄色及橙色发光材料。并且,为了增加色纯度,并通过能量转移增加发光效率,可将主体/掺杂剂类用作发光物质。其原理为若将与主要构成发光层的主体相比,能带隙小且发光效率优秀的掺杂剂少量混合于辅助层中,则在主体中产生的激子向掺杂剂输送,从而发出效率高的光。此时,主体的波长向掺杂剂的波长带移动,因而可根据利用的掺杂剂和主体的种类获得所需的波长的光。至今,作为使用于这种有机发光器件的物质,众所周知的有多种化合物,但在利用至今众所周知的物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由于高的驱动电压、低的效率及短寿命,持续要求开发新的材料。因此,持续努力利用具有优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7 KR 10-2017-0049342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在上述化学式1中,Ar1、Ar2、Ar及Ar’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30的杂芳基,R1、R2、R3及R4分别独立地为氢、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30的杂芳基,L1及L2分别独立地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30的杂亚芳基,l及m分别独立地为0~3的整数,n为0~4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合物由以下化学式2或化学式3表示:在上述化学式2或化学式3中,Ar1、Ar、Ar’、R1、R2、R3、R4、L1、L2、l、m及n如上述化学式1所定义,Ar3及Ar4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25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25的杂芳基,R及R’分别独立地为氢、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24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24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4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24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24的杂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合物由以下化学式3-1表示,化学式3-1在上述化学式3-1中,Ar1、R1、R2、R3、R4、L1、L2、l、m及n如上述化学式1所定义,Ar3、Ar4、R及R’如上述化学式3所定义。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Ar1、Ar3及Ar4分别独立地为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苯基、或它们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合物为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昊完,安贤哲,姜京敏,金熙宙,金东骏,闵丙哲,李萤振,林东焕,林大喆,金昇好,权桐热,李成圭,
申请(专利权)人:东进世美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