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50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漏芯I、漏芯II和地漏盖。通过转动旋钮,使卡块I至卡槽处,便可依次拆下地漏盖、漏芯II和漏芯I,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清洗方便;通过转动旋钮,使进水孔I与进水孔II重合,使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连通,生活废水可通过地漏顺利排走。使用完毕后,再转动旋钮,使进水孔I与进水孔II交错,从而关闭地漏,使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隔断,能有效避免排水管道系统中的有害气体外逸;生活废水经过进水孔I与进水孔II、漏水孔II、漏水孔I多次过滤后再排放至排水管道,可有效防止废水中的异物堵塞排水管道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家用地漏
本技术涉及家用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家用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现代建筑中排水管道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室内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地漏产品丰富多样,在传统水封式地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弹簧式地漏、吸铁石式地漏、重力式地漏、硅胶式地漏、偏心块式下翻板地漏等多种样式地漏,但传统的水封式地漏因其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同时,传统水封式地漏又具有不便拆装及清洗困难,对于细小杂物过滤效果差,尤其是女性头发,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排水管道系统堵塞等缺点。另外,一旦室内无人,长时间未产生活废水,水封式地漏储水腔的水将被蒸发,“水封式”结构被打破,排水管道系统的有害气体将进入室内,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水封式地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拆装、清理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排水管道系统的有害气体外逸,防止排水管道系统堵塞的一种新型家用地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漏芯I、漏芯II和地漏盖,所述的地漏主体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卡槽与缺口槽,地漏主体下端设置有能与下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以及与漏芯I连接的进水口;所述的漏芯I呈筒状,下端设有开口与地漏主体的进水口连接,上端壁部与顶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所述的漏芯II呈“工”字形,上端盘部中心设有一定位孔,定位孔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I,在上端盘部外围设有一卡块II,在漏芯II下端壁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I;所述地漏盖为一圆盖,下端面中心设有一凸台,上端面中心设有一旋钮,在旋钮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在地漏盖外围设有一卡块I。进一步地,所述的地漏盖所设进水孔I与漏芯II上端盘部所设进水孔II,形状尺寸、排列结构完全一致,地漏盖与漏芯II套合在一起,通过转动旋钮,实现进水孔1与进水孔II的交错与重合。进一步地,所述的漏芯I上端壁部与顶部所设漏水孔I与漏芯II下端壁部所设漏水孔II形状尺寸一致,且漏芯I上端壁部最低漏水孔I高度高于漏芯II下端壁部最高漏水孔II。进一步地,所述的漏芯II所设卡块II与地漏主体所设卡槽对应,限制漏芯II沿轴线转动;地漏盖所设的卡块I与地漏主体所设缺口槽对应,限制地漏盖只能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地漏主体、漏芯I、漏芯II和地漏盖四部分组成,结构简单;通过转动旋钮,使卡块I至卡槽处,便可依次拆下地漏盖、漏芯II和漏芯I,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清洗方便;通过转动旋钮,使进水孔I与进水孔II重合,使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连通,生活废水通过地漏顺利排走。使用完毕后,再转动旋钮,使进水孔I与进水孔II交错,从而关闭地漏,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隔断,够有效避免排水管道系统的有害气体外逸;生活废水经过进水孔I与进水孔II、漏水孔II、漏水孔I多次过滤后再排放至排水管道,可防止排水管道系统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其中,1-地漏主体;1.1-卡槽;1.2-缺口槽;1.3-进水口;1.4-出水口;2-漏芯I;2.1-漏水孔I;3-漏芯II;3.1定位孔;3.2-进水孔II;3.3-漏水孔II;3.4-卡块II;4-地漏盖;4.1-旋钮;4.2-进水孔I;4.3-卡块I;4.4-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漏芯I2、漏芯II3和地漏盖4,所述的地漏主体1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卡槽1.1与缺口槽1.2,地漏主体1下端设置有能与下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1.4以及与漏芯I2连接的进水口1.3;所述的漏芯I2呈筒状,下端设有开口与地漏主体1的进水口1.3连接,上端壁部与顶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2.1;所述的漏芯II3呈“工”字形,上端盘部中心设有一定位孔3.1,定位孔3.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I3.2,在上端盘部外围设有一卡块II3.4,在漏芯II下端壁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I3.3;所述地漏盖4为一圆盖,下端面中心设有一凸台4.4,上端面中心设有一旋钮4.1,在旋钮4.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4.2,在地漏盖4外围设有一卡块I4.3。上述方案中,地漏盖4所设进水孔I4.2与漏芯II3上端盘部所设进水孔II3.2,形状尺寸、排列结构完全一致,地漏盖4与漏芯II3套合在一起,通过转动旋钮4.1,实现进水孔I4.2与进水孔II3.2的交错与重合。上述方案中,漏芯I2上端壁部与顶部所设漏水孔I2.1与漏芯II3下端壁部所设漏水孔II3.3形状尺寸一致,且漏芯I2上端壁部最低漏水孔I2.1高度高于漏芯II3下端壁部最高漏水孔II3.3。上述方案中,漏芯II3所设卡块II3.4与地漏主体1所设卡槽1.1对应,限制漏芯II3沿轴线转动;地漏盖4所设的卡块I4.3与地漏主体1所设缺口槽1.2对应,限制地漏盖4只能在一定角度内转动。上述方案中,通过转动旋钮4.1,使卡块I至卡槽1.1处,便可依次拆下地漏盖4、漏芯II3和漏芯I2,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清洗方便;上述方案中,通过转动旋钮4.1,使进水孔I4.2与进水孔II3.2重合,使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连通,生活废水通过地漏顺利排走。使用完毕后,再转动旋钮4.1,使进水孔I4.2与进水孔II3.2交错,从而关闭地漏,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隔断,够有效避免排水管道系统的有害气体外逸;上述方案中,生活废水经过进水孔I4.2与进水孔II3.2、漏水孔II3.3、漏水孔I2.1多次过滤后再排放至排水管道,可防止排水管道系统堵塞。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主体(1)、漏芯I(2)、漏芯II(3)和地漏盖(4),所述的地漏主体(1)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卡槽(1.1)与缺口槽(1.2),地漏主体(1)下端设置有能与下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1.4)以及与漏芯I(2)连接的进水口(1.3);所述的漏芯I(2)呈筒状,下端设有开口与地漏主体(1)的进水口(1.3)连接,上端壁部与顶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2.1);所述的漏芯II(3)呈“工”字形,上端盘部中心设有一定位孔(3.1),定位孔(3.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I(3.2),在上端盘部外围设有一卡块II(3.4),在漏芯II下端壁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I(3.3);所述地漏盖(4)为一圆盖,下端面中心设有一凸台(4.4),上端面中心设有一旋钮(4.1),在旋钮(4.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4.2),在地漏盖(4)外围设有一卡块I(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家用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主体(1)、漏芯I(2)、漏芯II(3)和地漏盖(4),所述的地漏主体(1)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卡槽(1.1)与缺口槽(1.2),地漏主体(1)下端设置有能与下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1.4)以及与漏芯I(2)连接的进水口(1.3);所述的漏芯I(2)呈筒状,下端设有开口与地漏主体(1)的进水口(1.3)连接,上端壁部与顶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2.1);所述的漏芯II(3)呈“工”字形,上端盘部中心设有一定位孔(3.1),定位孔(3.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I(3.2),在上端盘部外围设有一卡块II(3.4),在漏芯II下端壁部设有多个漏水孔II(3.3);所述地漏盖(4)为一圆盖,下端面中心设有一凸台(4.4),上端面中心设有一旋钮(4.1),在旋钮(4.1)周围设有多个进水孔I(4.2),在地漏盖(4)外围设有一卡块I(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波范童菠龚元军郭建爱卫峻琨田圣地蔡佳红樊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