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30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地下建筑垃圾站至少包含设置在地下的垃圾池本体。垃圾池本体至少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滑墙板。导滑墙板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垃圾池本体底部的底板的一端连接,并且导滑墙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建筑垃圾站利用垃圾站与地面的高度差使得工人在进行建筑垃圾堆叠时更加容易,并通过对垃圾池本体的墙板设计,使得建筑垃圾沿着导滑墙板滑向远离倒放垃圾口的一端,使得垃圾总是从垃圾站内部向外堆叠,避免了垃圾站内部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建筑垃圾越来越多。而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站主要是处理生活垃圾,由于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相比较呈现出单件垃圾质量大、体积大硬度大且建筑垃圾中所含有的尘土远远超过生活垃圾。现有的生活垃圾站无法满足建筑垃圾的回收工作。目前,施工现场普遍使用的建筑垃圾站为地上封闭式垃圾站,这种垃圾站需要配备一台装载机配合装卸垃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设备,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单件垃圾体积大,重量大,导致堆放垃圾时很难将垃圾堆高,一方面,严重浪费了堆放垃圾的场地,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在垃圾站门口,使得清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当遇到大风天气,地面垃圾站容易遭到破坏,扬起各种尘土,严重影响城市容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堆放过程中难以堆叠,且回收时垃圾站内部空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利用垃圾站与地面的高度差解决了建筑垃圾难以堆叠的技术问题,并通过对垃圾池本体的墙板设计,解决了垃圾站内部空间利用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垃圾站至少包含设置在地下的垃圾池本体(1),其中,所述垃圾池本体(1)至少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滑墙板(11),所述导滑墙板(11)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垃圾池本体(1)底部的底板(15)的一端连接,并且所述导滑墙板(11)与所述底板(15)的连接处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垃圾站至少包含设置在地下的垃圾池本体(1),其中,所述垃圾池本体(1)至少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滑墙板(11),所述导滑墙板(11)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垃圾池本体(1)底部的底板(15)的一端连接,并且所述导滑墙板(11)与所述底板(15)的连接处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墙板(11)与所述底板(15)之间的夹角为:120°~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池本体(1)还包含有第一墙板(12)、第二墙板(13)以及第三墙板(14),其中,所述第一墙板(12)、所述第二墙板(13)和所述第三墙板(14)与所述底板(15)垂直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墙板(12)与所述第三墙板(14)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墙板(11)上远离所述底板(15)的横边上设置有第一起吊结构(111),所述第二墙板(13)上远离所述底板(15)的横边上设置有第二起吊结构(131)和第三起吊结构(1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建筑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墙板(11)、所述第一墙板(12)、所述第二墙板(13)以及所述第三墙板(14)上设置有防漏板(2),且所述防漏板(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垃圾池本体(1)与地下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莹莹张欣王宁宁付光磊陈震孙文浩杨秋高袁庆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