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10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3:03
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包括外模(1)、芯模(2)和锁定销栓(6),外模(1)的两个侧面上部对称开设两对以上栓孔(11),芯模(2)由一对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上、下对合构成,芯模(2)填充于外模(1)内部,芯模(2)的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形成有一个截面四周密封的腔体(5),腔体(5)的内部空心,其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待加工重组竹变截面竹构件充满压实于芯模(2)的腔体(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截面腔体的芯模,实现了不同截面重组竹构件的压制,一模多用,灵活便利,可工厂化制作,竹材一次性压制成型,操作简单,结构均匀,锚固可靠安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
本技术属于材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
技术介绍
为了响应“十三五”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竹材凭借纵向强度大、硬度高、资源丰富可再生能力强等优良的力学性能,是自然界中效能最高的材料之一,其经过重组冷压或热压形成的重组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及结构用材,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远远超过普通木材。而如今生产棱柱形重组竹的工艺较为成熟,为了满足建筑结构中多截面形式梁、柱等的需求,如何压制不同截面的重组竹构件成为一个技术难点。现有的重组竹冷压模具种类单一,一种模具只能压制一种截面尺寸的重组竹,且圆形等带有弧度的构件制造模具难以实现,且不具有通用性,难以适应变截面、变尺寸的需求。如中国专利CN203636942U,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重组竹材冷压模具,包括底、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和盖板,两挡板分别与底座固定在一起,盖板设置在挡板之间,通过销栓固定锁紧;再如,中国专利CN105835206A,公开了一种圆柱体重组竹材生产方法及其成型装置,模具由上模板、下模板和端盖组成,上模板上开有方形窗口,通过驱动辊组将竹材由此送入腔体,由一块弧形压板加压,且原料必须为规格一致的等边或等腰三角形长竹篾条。上述模具都不具备压制构件截面和尺寸的可变性,且前者的模具中的挡板和底座分离,压制过程中两侧挡板的松动可能会导致试件的变形,横截面不是规则的圆形,而后者对原料的要求有限制,过程较为复杂,不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通过更换具有不同截面腔体的芯模,实现了不同截面重组竹构件的压制,一模多用,灵活便利,并可工厂化制作,竹材一次性压制成型,操作简单,结构均匀,锚固可靠安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包括外模、芯模和锁定销栓,外模横截面呈U形,外模的两个侧面上部对称开设两对以上栓孔,芯模由一对上压板和下底板上、下对合构成,芯模与外模可自由脱离和更换,芯模填充于外模内部且其外壁与外模的内壁贴合,芯模的上压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有一个截面四周密封的腔体,腔体的内部空心,其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腔体的纵轴向与芯模的纵轴向方向一致,锁定销栓通过外模两侧的栓孔将外模、芯模固定锁紧,待加工重组竹变截面竹构件充满压实于芯模的腔体。本技术结构中,外模固定不变,芯模可灵活更换调整,芯模的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结构简单、灵活、便捷,外模一模多用,只需替换不同芯模,即可压制不同截面形状与尺寸的重组竹构件,且外模、芯模闭合性好,对于原材料没有特定限制,适用性强,不改变市场上现有重组竹压制方法。所述的上压板底部设有凹槽,对应在下底板上部设有相同形状、尺寸的凹槽,凹槽是半圆形凹槽、半矩形凹槽、半椭圆形凹槽或边数大于的半多边形凹槽的一种,上压板与下底板上、下对合紧闭后形成一个截面四周完全闭合的腔体。所述的腔体的空心截面是圆形、矩形、椭圆形或边数大于4的多边形的一种。所述的芯模的腔体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通过改变上压板和下底板的凹槽的形状、尺寸,即可压制不同形状及尺寸的重组竹变截面构件。所述的上压板为实心上压板或加劲肋上压板的一种,下底板为实心下底板或加劲肋下底板的一种,为减小芯模的自重,优先选用加劲肋上压板和加劲肋下底板的形式。所述的栓孔沿外模的两侧长度方向间隔分散布置。所述的加劲肋上压板和加劲肋下底板沿着纵向间隔设置两条以上与纵轴向垂直的加劲肋。在重组竹变截面构件压制实施时,下底板先置于外模中,然后将松散的浸胶竹篾条或者竹材纤维束一次性放入下底板的半圆形凹槽内,压入上压板,使松散的浸胶竹篾条或者竹材纤维束充满上压板与下底板紧密闭合形成的腔体,沿着外模的一排栓孔插入锁定销栓固定上压板,使得芯模整体锁紧在外模内,最后将试件和模具等整体移至养护室,加热固化,脱模,形成一种圆形截面重组竹构件。本技术优点显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实现了不同截面的重组竹构件的生产,可直接用于建筑结构中棱柱形、圆柱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的梁、柱等,代替传统的原木。(2)通过更换具有不同截面形状与尺寸的腔体的芯模,将其置于外模中,即可压制不同截面的重组竹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外模一模多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3)外模固定不变,芯模可自由脱离和更换,模具更换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压制模具的通用性。(4)对于原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竹篾条或者竹材纤维束,无需特殊加工,一次压制成型,密度均匀,整体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的立面图;图4是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的平面图;图5是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的外模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圆形截面腔体的芯模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种加劲肋形式的圆形截面腔体的芯模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种加劲肋形式的圆形截面腔体的芯模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一种椭圆形截面腔体的芯模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一种矩形截面腔体的芯模结构示意图;在附图1~附图10中,1为外模;11为栓孔;2为芯模;21为上压板;211为实心上压板;212为加劲肋上压板;22为下底板;221为实心下底板;222为加劲肋下底板;3为加劲肋;4为凹槽;5为腔体;6为锁定销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包括外模1、芯模2和锁定销栓6,其特征在于,外模1横截面呈U形,外模1的两个侧面上部对称开设两对以上栓孔11,芯模2由一对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上、下对合构成,芯模2与外模1可自由脱离和更换,芯模2填充于外模1内部且其外壁与外模1的内壁贴合,芯模2的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形成有一个截面四周密封的腔体5,腔体5的内部空心,其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腔体5的纵轴向与芯模2的纵轴向方向一致,锁定销栓6通过外模1两侧的栓孔11将外模1、芯模2固定锁紧,待加工重组竹变截面竹构件充满压实于芯模2的腔体5。所述的上压板21底部设有凹槽4,对应在下底板22上部设有相同形状、尺寸的凹槽4,凹槽4是半圆形凹槽、半矩形凹槽、半椭圆形凹槽或边数大于4的半多边形凹槽的一种,上压板21与下底板22上、下对合紧闭后形成一个截面四周完全闭合的腔体5。所述的腔体5的空心截面是圆形、矩形、椭圆形或边数大于4的多边形的一种。所述的芯模2的腔体5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通过改变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的凹槽4的形状、尺寸,即可压制不同形状及尺寸的重组竹变截面构件。所述的上压板21为实心上压板211或加劲肋上压板212的一种,下底板22为实心下底板221或加劲肋下底板222的一种,为减小芯模2的自重,优先选用加劲肋上压板212和加劲肋下底板222的形式。所述的栓孔11沿外模1的两侧长度方向间隔分散布置。所述的加劲肋上压板212和加劲肋下底板222沿着纵向间隔设置两条以上与纵轴向垂直的加劲肋3。实施例一:一种圆形截面重组竹变截面构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包括外模(1)、芯模(2)和锁定销栓(6),其特征在于,外模(1)横截面呈U形,外模(1)的两个侧面上部对称开设两对以上栓孔(11),芯模(2)由一对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上、下对合构成,芯模(2)与外模(1)可自由脱离和更换,芯模(2)填充于外模(1)内部且其外壁与外模(1)的内壁贴合,芯模(2)的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形成有一个截面四周密封的腔体(5),腔体(5)的内部空心,其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腔体(5)的纵轴向与芯模(2)的纵轴向方向一致,锁定销栓(6)通过外模(1)两侧的栓孔(11)将外模(1)、芯模(2)固定锁紧,待加工重组竹变截面竹构件充满压实于芯模(2)的腔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包括外模(1)、芯模(2)和锁定销栓(6),其特征在于,外模(1)横截面呈U形,外模(1)的两个侧面上部对称开设两对以上栓孔(11),芯模(2)由一对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上、下对合构成,芯模(2)与外模(1)可自由脱离和更换,芯模(2)填充于外模(1)内部且其外壁与外模(1)的内壁贴合,芯模(2)的上压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形成有一个截面四周密封的腔体(5),腔体(5)的内部空心,其空心截面具有可变化的形状及可变化的尺寸,腔体(5)的纵轴向与芯模(2)的纵轴向方向一致,锁定销栓(6)通过外模(1)两侧的栓孔(11)将外模(1)、芯模(2)固定锁紧,待加工重组竹变截面竹构件充满压实于芯模(2)的腔体(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变截面构件生产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21)底部设有凹槽(4),对应在下底板(22)上部设有相同形状、尺寸的凹槽(4),凹槽(4)是半圆形凹槽、半矩形凹槽、半椭圆形凹槽或边数大于4的半多边形凹槽的一种,上压板(21)与下底板(22)上、下对合紧闭后形成一个截面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佳文魏洋陈思王立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