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02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设有一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凹槽用于与所述方形棒相适配;第二夹持部,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运动;以及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其中,所述夹持凹槽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作为一种专用工具,可以实现方形棒的夹持,从而便捷地实现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可以利用台式钻床对方形棒进行中心孔加工,取代了利用四爪卡盘夹持在车床上进行方形棒中心孔加工的方法,避免了卡盘的调换所带来的麻烦,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在机加工领域,对于棒形(轴状)材料,一般采用车床进行中心孔加工,车床主轴上安装的夹具为卡盘,圆形棒利用三爪卡盘夹持,方形棒则需利用四爪卡盘夹持校调,这样当需要交替加工圆形棒以及方形棒时,需要三爪卡盘与四爪卡盘相互调换。但是,卡盘安装复杂,调试繁琐,每调换一次安装、调试的步骤都需要重来一次,且实际工作中,任务种类多样,需频繁调换卡盘,会造成浪费工时、操作不便等问题。综上,现有技术中方形棒中心孔定位加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方形棒中心孔定位加工费时费力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设有一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凹槽用于与所述方形棒相适配;第二夹持部,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运动;以及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其中,所述夹持凹槽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较佳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部和传动杆;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侧,所述固定部设有一螺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螺孔相适配,所述传动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轴向限位。如上设置,传动杆可以带动第二夹持部运动,使得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能够夹持方形棒。较佳地,所述传动杆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卡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如上设置,简单地通过环形凹槽,使得传动杆既能够相对于第二夹持部旋转,又能够相对于第二夹持部轴向限位。较佳地,所述传动杆包括:螺纹杆以及连接件,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孔相适配,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件,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件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如上设置,第二夹持部卡设于环形凹槽后连接螺纹杆以及连接件,焊接具有结构牢靠的优点,紧固件连接具有可拆卸、易更换的优点。较佳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和凸出柱,所述凸出柱与所述夹持板连接且面向所述固定部,所述凸出柱卡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如上设置,夹持板实现方形棒的夹持,凸出柱实现传动杆的连接,两者互不干扰。较佳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传动杆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如上设置,轴承用于减小第二夹持部与传动杆之间的摩擦力,轴承可采用石墨轴承。较佳地,所述螺孔为通孔,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还包括操作头,所述操作头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杆,所述操作头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如上设置,操作头供使用者操作,操作头的位置使得其不会影响到第二夹持部的行程。较佳地,所述夹持凹槽仅包含两夹持面,两所述夹持面分别用于与所述方形棒的相邻的两外表面接触。如上设置,夹持凹槽可以包含多个面,但仅有两个为夹持面,夹持凹槽仅限定方形棒的一个角,相比于夹持凹槽限定方形棒的两个角而言,本设置可以适用多种尺寸的方形棒。较佳地,所述中心孔定位夹具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粘接于所述夹持凹槽的内表面。如上设置,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垫等,可用于调整细微间隙,使得夹持更加稳固。较佳地,所述中心孔定位夹具还包括底座、底部导轨以及顶部导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底部导轨均固定设于所述底座,所述顶部导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所述底部导轨和所述顶部导轨可滑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作为一种专用工具,可以实现方形棒的夹持,从而便捷地实现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可以利用台式钻床对方形棒进行中心孔加工,取代了利用四爪卡盘夹持在车床上进行方形棒中心孔加工的方法,避免了卡盘的调换所带来的麻烦,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中心孔定位夹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方形棒同样示出。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中心孔定位夹具的俯视示意图。图3图2沿A-A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凸出柱、传动杆以及操作头。附图标记说明:10:中心孔定位夹具100:第一夹持部110:夹持凹槽111:夹持面200:第二夹持部210:夹持板220:凸出柱300:限位单元310:固定部311:螺孔320:传动杆321:环形凹槽322:螺纹杆323:连接件330:操作头400:缓冲垫500:轴承600:底座710:底部导轨720:顶部导轨20:方形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3所示,用于方形棒20的中心孔定位夹具10包括:第一夹持部100、第二夹持部200以及限位单元300。其中,第一夹持部100设有一夹持凹槽110,夹持凹槽110用于与方形棒20相适配。夹持凹槽110面向第二夹持部200。第二夹持部200能够朝向或背离第一夹持部100运动。限位单元300与第二夹持部200连接且用于限制第二夹持部200的运动。该中心孔定位夹具10作为一种专用工具,可以实现方形棒20的夹持,从而便捷地实现方形棒20的中心孔定位,可以利用台式钻床对方形棒20进行中心孔加工,取代了利用四爪卡盘夹持在车床上进行方形棒20中心孔加工的方法,避免了卡盘的调换所带来的麻烦,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第一夹持部100呈板状。本实施例中,夹持凹槽110仅包含两夹持面111,两夹持面111分别用于与方形棒20的相邻的两外表面接触,这样,夹持凹槽110仅限定方形棒20的一个角,可以适用多种尺寸的方形棒20;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夹持凹槽可以包含三个夹持面,与方形棒的三个相邻的外表面接触,限定方形棒的两个角,可以用于特定尺寸的方形棒。同时,本中心孔定位夹具10还包括缓冲垫400,缓冲垫400粘接于夹持凹槽110的内表面。缓冲垫400可以为橡胶垫等,可用于调整细微间隙,使得夹持更加稳固。第二夹持部200包括:夹持板210和凸出柱220,凸出柱220与夹持板210连接。本实施例中,夹持板210实现方形棒20的夹持,凸出柱220为中空柱体且设有相应的孔,凸出柱220实现限位单元300的连接;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可以仅包含夹持板,夹持板上设置相应的孔直接与限位单元连接。下文描述限位单元300的结构时将具体描述其与凸出柱220的位置、连接关系。限位单元300具体包括:固定部310和传动杆320。同时,限位单元300包括还包括操作头330。固定部31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0固定。第二夹持部200的凸出柱220即面向固定部310。固定部310呈板状。固定部310与第一夹持部100分别位于第二夹持部200的两侧。固定部310设有一螺孔311。螺孔311为通孔。传动杆320与螺孔311相适配。传动杆320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夹持部200且相对于第二夹持部200轴向限位。具体地,如图3示出,传动杆320设有环形凹槽321,第二夹持部200卡设于环形凹槽321,以实现相对旋转以及轴向限位。传动杆320包括:螺纹杆322以及连接件323。螺纹杆322与螺孔311相适配。环形凹槽321的两侧面分别位于螺纹杆322与连接件323。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设有一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凹槽用于与所述方形棒相适配;第二夹持部,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运动;以及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其中,所述夹持凹槽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方形棒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设有一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凹槽用于与所述方形棒相适配;第二夹持部,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运动;以及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其中,所述夹持凹槽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部和传动杆;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侧,所述固定部设有一螺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螺孔相适配,所述传动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轴向限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卡设于所述环形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心孔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螺纹杆以及连接件,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孔相适配,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件,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件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心孔定位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平唐建琼房奎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