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01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的表面向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长边和U型焊接区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凹槽内设置第一限位块能够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长边进行定位,第二限位块能够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U型焊接区进行定位,因此,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能够实现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有序存放、运转及拿取,不易造成混乱和折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生产
,具体涉及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长度方向使用厚度为0.2mm,宽度为12mm的J型汇流条,J型汇流条通过3条汇流条焊接而成,焊接时先将两条较短的汇流条焊接为L形,再将L形的一端与一根长度较长的汇流条垂直焊接,形成J型汇流条,L形与长汇流条焊接的位置称为U型焊接区。现有技术中,人工焊接好的J型汇流条放置在串盒内,但存在放置在串盒内的汇流条容易混乱,混乱后汇流条易出现异常折弯及报废,导致人员作业不便及产品不良。而且在物料转运及拿取时也容易造成物料混乱和折痕,影响产品使用及组件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通过该工装能够实现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有序存放、运转及拿取,不易造成混乱和折痕。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的表面向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长边和U型焊接区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凹槽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限位块,每排至少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块,排间距不小于长边的宽度;凹槽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列第二限位块,每列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列间距大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第一短边;每排第一限位块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第二限位块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二短边的内侧,用于对第二短边限位;第一限位块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长边的内侧,用于对长边限位。在凹槽的宽度方向上,与凹槽的一条长边相邻的一排第一限位块与该长边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长边的宽度;与该排第一限位块对应的第二限位块与凹槽宽边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第二短边的宽度;与凹槽的另一条长边相邻的一排第一限位块与该长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短边的长度。第一限位块的排间距不大于第二短边的长度。第二限位块的列间距大于第一短边的长度。第二限位块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短边与长边之间的净距。凹槽的宽边在与第二短边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下沉开口。工装本体上开设多个凹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凹槽内设置第一限位块能够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长边进行定位,第二限位块能够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U型焊接区进行定位,因此,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能够实现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的有序存放、运转及拿取,不易造成混乱和折痕。进一步的,凹槽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限位块,凹槽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列第二限位块,每排第一限位块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第二限位块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二短边的内侧,能够对第二短边限位;第一限位块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长边的内侧,能够对长边限位;因此,本技术能够同时放置多垛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有效利用存放空间。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的排间距不大于第二短边的长度,因此,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相邻垛之间,位于左侧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一短边的自由端与右侧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二短边相对,此时,位于左侧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一短边的自由端能够起到对右侧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第二短边进行限位的作用,能够防止右侧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发生混乱。进一步的,第二限位块的列间距大于第一短边的长度,此时,能够使相邻垛之间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排列更加紧凑,有效利用放置空间。进一步的,第二限位块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短边与长边之间的净距,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在凹槽后,第二限位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块和长边之间为间隙配合,较小的间隙能够有效防止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发生混乱。进一步的,凹槽的宽边在与第二短边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下沉开口,通过下沉开口能够方便操作人员用手取与凹槽边部相邻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的三维示意图。图中,1-工装本体,2-第一限位块,3-第二限位块,4-EPE,5-下沉开口,6-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1-长边,6-2-U型焊接区,6-3-第一短边,6-4-第二短边,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工装本体1的表面向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凹槽7;凹槽7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长边6-1和U型焊接区6-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其中:凹槽7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限位块2,每排至少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块2,排间距不小于长边6-1的宽度;凹槽7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列第二限位块3,每列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3,列间距大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第一短边6-3;每排第一限位块2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3;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放置在凹槽7后,第二限位块3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第二短边6-4的内侧,用于对第二短边6-4限位;第一限位块2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长边6-1的内侧,用于对长边6-1限位。在凹槽7的宽度方向上,与凹槽7的一条长边相邻的一排第一限位块2与该长边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长边6-1的宽度;与该排第一限位块2对应的第二限位块3与凹槽7宽边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第二短边6-4的宽度;与凹槽7的另一条长边相邻的一排第一限位块2与该长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短边6-4的长度。第一限位块2的排间距不大于第二短边6-4的长度,第二限位块3的列间距大于第一短边6-3的长度;第二限位块3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短边6-3与长边6-1之间的净距;凹槽7的宽边在与第二短边6-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下沉开口5,参照图2;工装本体1上可开设多个凹槽7,能够增加一个工装本体上放置汇流条的量。本技术针对跨接汇流条的形状,在工装开发设计上进行关键位置的限位及卡控设计,能够降低物料损耗及人员操作难度,提升半片产品的产品质量及单站工时。在工人焊接完“J”型跨接汇流条后,人工抬取汇流条放置在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内,对应限位卡块分别对汇流条长边及“U”型焊接区进行限位卡控,限位卡块保证了汇流条摆放整齐,便于后续员工拿取;能够实现跨接汇流条的便捷放置,避免物料损耗及对产品良率的影响,同步降低人员作业工时。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可以在有些凹槽7内只设置若干排第一限位块2,相邻两排之间的间距略大于EPE的宽度,该凹槽7内可以用来放置EPE,通过第一限位块2能够实现EPE的有序放置,因此增加了本技术的用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本体(1),工装本体(1)的表面向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凹槽(7);凹槽(7)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长边(6‑1)和U型焊接区(6‑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

【技术特征摘要】
1.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本体(1),工装本体(1)的表面向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凹槽(7);凹槽(7)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对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长边(6-1)和U型焊接区(6-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其特征在于,凹槽(7)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限位块(2),每排至少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块(2),排间距不小于长边(6-1)的宽度;凹槽(7)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列第二限位块(3),每列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3),列间距大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的第一短边(6-3);每排第一限位块(2)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3);当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放置在凹槽(7)后,第二限位块(3)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第二短边(6-4)的内侧,用于对第二短边(6-4)限位;第一限位块(2)处于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6)长边(6-1)的内侧,用于对长边(6-1)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片组件跨接汇流条放置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石亮杰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