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
技术介绍
1、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形成光伏屋顶,可以利用建筑屋顶的空间,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光伏组件重量较大,对建筑屋顶的强度等有较高的要求,限制了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
2、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轻质材料作为盖板,以降低光伏组件的重量。然而轻质材料的组件表面不抗划伤,通过在轻质材料的表面再做硬涂层,以提升组件表面的抗划伤性能,但是硬涂层容易破裂,且硬涂层容易从轻质材料上剥落,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旨在解决现有的盖板上,硬涂层容易破裂,且硬涂层容易从轻质材料上剥落,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盖板,包括:模量交叉层,所述模量交叉层由第一模量区域以及嵌套在所述第一模量区域中的第二模量区域组成;
3、所述第一模量区域包括:含有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的树脂材料,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量交叉层,所述模量交叉层由第一模量区域以及嵌套在所述第一模量区域中的第二模量区域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所述第一可交联基团和第二可交联基团均为碳碳双键官能团;所述第二模量区域包括:由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碳碳双键官能团,通过自由基反应交联形成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为脂肪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预聚物、脂环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量交叉层,所述模量交叉层由第一模量区域以及嵌套在所述第一模量区域中的第二模量区域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所述第一可交联基团和第二可交联基团均为碳碳双键官能团;所述第二模量区域包括:由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碳碳双键官能团,通过自由基反应交联形成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为脂肪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预聚物、脂环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量区域的模量范围为:10-500mpa,所述第二模量区域的模量范围为:大于500mpa,小于或等于300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量区域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模量区域的折射率的差值为±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量区域的交联型树脂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交联固化物;和/或,所述第一聚合物选自:脂肪族聚氨酯和/或脂环族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模量交叉层层叠设置的缓冲吸收层;所述缓冲吸收层的材料包括:含有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的树脂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收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模量交叉层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量区域在所述模量交叉层中的体积比例小于或等于50%。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量交叉层的数量大于1,各个所述模量交叉层层叠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量交叉层的厚度为10-120um;所述厚度所在的方向和所述模量交叉层中,所述第二模量区域和所述第一模量区域的分布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收层的厚度为90-2990um;所述厚度所在的方向和所述模量交叉层和所述缓冲吸收层的层叠方向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量交叉层中,所述第二模量区域在所述第一模量区域中均匀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