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97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伸缩板、齿条、支撑板和垫片,所述主动齿轮一侧设置有从动齿轮,第一伸缩板一侧安装有齿条,所述支撑板顶部贴覆有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支撑板,能有效的支撑上固定板,保证上固定板和上模板能随着支撑板下降稳定的安置到下模板上方;设置了垫片,便于减少上固定板和支撑板接触产生的磨损,保证模具能长期使用;设置了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能有效的将支撑板抬起和收起,便于支撑板的使用;设置了齿条和主动齿轮,能有效提供动力,保证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的上下移动;设置了蝶形旋钮,便于转动动力转轴使得主动齿轮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
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
,具体为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市场上模具使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上模板和下模板对齐,但是现有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导柱和导柱孔保证上模板和下模板的边缘对齐,为了保证导柱能稳定安装到导柱孔内需要进行多次的校对两者之间的位置,校对过程中容易对导柱和型腔进行摩擦划损,不利于产品成型后保证外观,同时校对过程移动精确度较高,无法快速操作,不利于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导柱和导柱孔保证上模板和下模板的边缘对齐,为了保证导柱能稳定安装到导柱孔内需要进行多次的校对两者之间的位置,校对过程中容易对导柱和型腔进行摩擦划损,不利于产品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固定板(2)、下模板(3)、下固定板(4)、安装板(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动力转轴(8)、固定凸块(9)、蝶形旋钮(10)、连接凹槽(11)、安装腔室(12)、齿条(13)、第一伸缩板(14)、定位孔(15)、定位杆(16)、连接杆(17)、握把(18)、支撑板(19)、垫片(20)和第二伸缩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上部安装有上固定板(2),所述上模板(1)下方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4),所述下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室(12),所述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铸造合金钢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固定板(2)、下模板(3)、下固定板(4)、安装板(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动力转轴(8)、固定凸块(9)、蝶形旋钮(10)、连接凹槽(11)、安装腔室(12)、齿条(13)、第一伸缩板(14)、定位孔(15)、定位杆(16)、连接杆(17)、握把(18)、支撑板(19)、垫片(20)和第二伸缩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上部安装有上固定板(2),所述上模板(1)下方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板(4),所述下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室(12),所述安装腔室(12)上部安装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一侧安装有从动齿轮(7),所述从动齿轮(7)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板(21),所述主动齿轮(6)中部安装有动力转轴(8),所述动力转轴(8)一端开设有固定凸块(9),所述动力转轴(8)一端安装有蝶形旋钮(10),所述蝶形旋钮(10)对应固定凸块(9)位置处开设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哲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凯通锻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