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平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94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钢平整机,其包括底座,轧辊通过轧辊支架安装于底座,轧辊包括二辊平整机,二辊平整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张力S辊、焊机预留间隙、第一转向托辊、第一液压剪、第一夹送辊、开卷机,二辊平整机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张力S辊、第二转向托辊、第二液压剪、第二夹送辊、收卷机,二辊平整机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轧辊、下轧辊,上轧辊的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一,第一张力S辊、第二张力S辊均包括分别安装于左支座和右支座的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号张力辊、二号张力辊,一号张力辊的上方设置有一号压辊,一号压辊通过摆臂铰接安装于左支座上,摆臂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平整机
本技术涉及钢带辊平装置
,具体为一种带钢平整机。
技术介绍
带钢的加工成形往往需要经过酸洗、粗轧、精轧、再结晶退火、镀锌、平整等工艺流程,使带钢获得必要的性能和表面质量,以满足后续工序加工的要求,带钢在平整前,其表面镀锌涂层因凝固时限不同,易出现凹凸不平的锌层沟纹、涂层与带钢粘连不牢固等问题,为彻底消除这些沟纹,可对带钢表面进一步平整。带钢在平整时,由于平整的带钢参数不同,尤其是对于不同厚度的带钢,不经换辊进行平整,会使带钢表面出现波纹状、镰刀弯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平整机只将带钢轻轻的从轧辊中过一遍,平整效果差,带形问题仍然存在。只有换辊才能解决厚度不均的问题,但是换辊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采用S辊平整装置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S辊平整装置间隙较大,与带钢的厚度不匹配,会出现带钢张力不均或钢带卡死的现象,且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平整机与S辊平整机的平整工作分开进行,操作复杂,集成度低,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整效果差、换辊费时费力、带钢张力不均或带钢易卡死、操作复杂、集成度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钢平整机,其无需换辊、平整效果好、集成度高、操作简单,且不会出现带钢张力不均或带钢易卡死的现象,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一种带钢平整机,其包括底座,轧辊通过轧辊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包括二辊平整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张力S辊、焊机预留间隙、第一转向托辊、第一液压剪、第一夹送辊、开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张力S辊、第二夹送辊、第二液压剪、第二转向托辊、收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轧辊、下轧辊,所述上轧辊的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一,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用于带钢导向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分别安装于导向辊支座并分别与所述上轧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张力S辊、第二张力S辊均包括分别安装于左支座和右支座的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号张力辊、二号张力辊,所述一号张力辊的上方设置有一号压辊,所述一号压辊通过摆臂铰接安装于所述左支座上,所述摆臂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二。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压辊焊接于所述摆臂的中间位置,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支撑座的顶端铰链接,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左支座上的所述一号压辊一侧,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铰链接于驱动装置二一端的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装置二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左支座上的所述一号压辊另一侧;所述第一夹送辊、第二夹送辊均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上夹送辊、下夹送辊,所述上夹送辊的顶端通过铰链机构安装于驱动装置三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一夹送辊的上夹送辊直径小于下夹送辊的直径,所述第二夹送辊的上夹送辊直径等于下夹送辊的直径;所述驱动装置一、驱动装置二、驱动装置三均为气缸;所述收卷机与所述开卷机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升降小车。采用本技术的上述结构,通过升降小车将带钢运送至开卷机,带钢缠绕于开卷机并逐步打开,带钢带头经开卷机拉伸并依次经过第一夹送辊、第一液压剪、第一转向托辊、焊机预留间隙、第一张力S辊、二辊平整机、第二张力S辊、第二夹送辊、第二液压剪、第二转向托辊,完成带钢平整,最后经收卷机收卷并用升降小车将平整后的带钢运走。带钢经过第一夹送辊、第二夹送辊、二辊平整机时,可分别通过驱动装置一、驱动装置三分别带动、上轧辊、上夹送辊移动,使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的间隙、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其中导向辊可对带钢进行导向,使带钢能够顺利从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内穿过,从而可有效改善带钢表面出现波纹状、镰刀弯等缺陷,进而使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当带钢的带头需要修剪时,可通过第一液压剪对带钢的带头进行修剪;第一张力S辊、第二张力S辊的设置可解决带钢厚度不均的问题,驱动装置二可带动摆臂转动,从而可调整摆臂上一号压辊与一号张力辊之间的间隙,使其与带钢厚度相匹配,从而可大大减少带钢张力不均或钢带卡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该装置将普通平整机、S辊平整机、液压剪等装置集成在了同一设备中,使产品集成度大大提高,简化了操作步骤,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张力S辊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夹送辊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带钢平整机,其包括底座1,轧辊通过轧辊支座安装于底座1,轧辊包括二辊平整机2,二辊平整机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张力S辊8、焊机预留间隙7、第一转向托辊6、第一液压剪5、第一夹送辊4、开卷机3,二辊平整机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张力S辊9、第二夹送辊10、第二液压剪11、第二转向托辊12、收卷机13,收卷机13与开卷机3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升降小车27;二辊平整机2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14和下底座15的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轧辊21、下轧辊22,上轧辊21的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一16,驱动装置一16为气缸,二辊平整机2的两侧对称布置有用于带钢导向的导向辊17,导向辊17分别安装于导向辊支座18并分别与上轧辊21、下轧辊22之间的间隙对应布置,第一张力S辊8、第二张力S辊9均包括分别安装于左支座81和右支座82的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号张力辊19、二号张力辊20,一号张力辊19的上方设置有一号压辊23,一号压辊23通过摆臂24铰接安装于左支座81上,摆臂24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二25,驱动装置二25为气缸,一号压辊23焊接于摆臂24的中间位置,摆臂24的一端与支撑座26的顶端铰链接,支撑座26的另一端垂直固定于左支座81上的一号压辊23一侧,摆臂24的另一端铰链接于驱动装置二25一端的驱动轴上,驱动装置二25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活动安装于左支座81上的一号压辊23另一侧;第一夹送辊4、第二夹送辊10均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14和下底座15的上夹送辊41、下夹送辊42,上夹送辊41的顶端通过铰链机构安装于驱动装置三43的驱动轴上,第一夹送辊4的上夹送辊41直径小于下夹送辊42的直径,第二夹送辊12的上夹送辊41直径等于下夹送辊42的直径,驱动装置三43均为气缸。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通过升降小车27将带钢28运送至开卷机3,带钢28缠绕于开卷机3并逐步打开,带钢28带头经开卷机3拉伸并依次经过第一夹送辊4、第一液压剪5、第一转向托辊6、焊机预留间隙7、第一张力S辊8、二辊平整机2、第二张力S辊9、第二夹送辊10、第二液压剪11、第二转向托辊12,完成带钢28平整,最后经收卷机13收卷并用升降小车27将平整后的带钢28运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平整机,其包括底座,轧辊通过轧辊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包括二辊平整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张力S辊、焊机预留间隙、第一转向托辊、第一液压剪、第一夹送辊、开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张力S辊、第二夹送辊、第二液压剪、第二转向托辊、收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轧辊、下轧辊,所述上轧辊的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一,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用于带钢导向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分别安装于导向辊支座并分别与所述上轧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张力S辊、第二张力S辊均包括分别安装于左支座和右支座的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号张力辊、二号张力辊,所述一号张力辊的上方设置有一号压辊,所述一号压辊通过摆臂铰接安装于所述左支座上,所述摆臂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平整机,其包括底座,轧辊通过轧辊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包括二辊平整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张力S辊、焊机预留间隙、第一转向托辊、第一液压剪、第一夹送辊、开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张力S辊、第二夹送辊、第二液压剪、第二转向托辊、收卷机,所述二辊平整机包括分别安装于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轧辊、下轧辊,所述上轧辊的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一,所述二辊平整机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用于带钢导向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分别安装于导向辊支座并分别与所述上轧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张力S辊、第二张力S辊均包括分别安装于左支座和右支座的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号张力辊、二号张力辊,所述一号张力辊的上方设置有一号压辊,所述一号压辊通过摆臂铰接安装于所述左支座上,所述摆臂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平整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锡东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