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74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包括螺丝、外壳、端子座、塑胶支架、竖向鱼叉固定脚、铆钉;所述螺丝穿过该外壳、端子座、塑胶支架和竖向鱼叉固定脚后与铆钉固定;所述竖向鱼叉固定脚包括固定片、水平延伸片、侧向延伸片、竖向伸长片、竖向鱼叉,所述侧向延伸部是由水平延伸片的一侧通过撕裂并且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所述竖向伸长片是由侧向延伸片的后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竖向鱼叉设于该侧向延伸片的末端。藉由采用这种竖向鱼叉固定脚,当连接器插入时,利用侧向延伸片、竖向伸长片、竖向鱼叉三者竖向方向进行支撑,不易发生倾斜和变形,使得鱼叉结构稳定,能支持得住更大的对插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
技术介绍
D-SUB连接器体积庞大具耐用坚固,因此非常适合在耐用性极其重要的严酷环境中使用,它们还能与许多老式设备兼容。D-SUB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制造车间和工业环境之中。除了拥有金属屏蔽罩,有的D-SUB连接器还设置有螺丝和铆钉的配合能提供安全的连接,确保连接器在任何情况发生时,都能保持匹配交接。一般情况下,D-SUB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前,需要通过如图1所示的鱼叉型端子插入电路板上进行定位,由于这种鱼叉型端子的竖直部是横向的,当受力时容易在横向的伸长片位置发生变形和倾斜(见图2),存在支撑力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其采用竖向鱼叉固定脚,使连接器结构稳定,插接时不易倾斜,能支持更大的对插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包括螺丝、外壳、端子座、塑胶支架、竖向鱼叉固定脚、铆钉;所述外壳安装于端子座的前侧,并且将该端子座的插接端子包围形成插接口;所述塑胶支架安装于该端子座的后侧,该竖向鱼叉固定脚装配于塑胶支架的后方,所述螺丝穿过该外壳、端子座、塑胶支架和竖向鱼叉固定脚后与铆钉固定;所述竖向鱼叉固定脚包括固定片、水平延伸片、侧向延伸片、竖向伸长片、竖向鱼叉,所述固定片上设有一用于供螺丝穿过的固定孔,所述水平延伸片是由固定片的下端垂直折弯前向后延伸而形成,所述侧向延伸部是由水平延伸片的一侧通过撕裂并且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所述竖向伸长片是由侧向延伸片的后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竖向鱼叉设于该侧向延伸片的末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伸长片上撕裂成型出一具有弹性功能的倒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延伸片与竖向延伸片之间的转角片设有加强凸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口对应的外壳上下表面均设有可夹紧对接连接器的凸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座是由绝缘本体与多个导电端子组成,各导电端子与该绝缘本体一体镶嵌成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有9PIN,分为上下两排。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支架上设有端子孔,各导电端子的焊接脚从该端子孔穿过伸向塑胶支架的下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设计了竖向鱼叉固定脚,利用该竖向鱼叉固定脚取代传统横向鱼叉固定脚,藉由竖向鱼叉固定脚采用固定片、水平延伸片、侧向延伸片、竖向伸长片、竖向鱼叉的结构设计,当连接器插入时,向固定片位置施力,然而由于侧向延伸片、竖向伸长片、竖向鱼叉三者的设置方向均为竖向,不易发生倾斜和变形,使得鱼叉结构稳定,能支持得住更大的对插力。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横向鱼叉固定脚的立体图。图2是传统横向鱼叉固定脚的施力后发生变形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SUB连接器的背面视角组装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SUB连接器的前面视角组装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SUB连接器的前面视角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SUB连接器的背面视角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竖向鱼叉固定脚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竖向鱼叉固定脚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螺丝20、外壳21、插接口22、凸点30、端子座31、绝缘本体32、导电端子40、塑胶支架41、固定脚安装孔42、端子孔50、竖向鱼叉固定脚51、固定片511、固定孔52、水平延伸片53、侧向延伸片531、加强凸肋54、竖向伸长片541、倒扣55、竖向鱼叉60、铆钉。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包括螺丝10、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竖向鱼叉固定脚50、铆钉60。所述外壳20安装于端子座30的前侧,并且将该端子座30的插接端子包围形成插接口21;所述塑胶支架40安装于该端子座30的后侧,该竖向鱼叉固定脚50装配于塑胶支架40的后方,所述螺丝10穿过该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和竖向鱼叉固定脚50后与铆钉60固定。其中,所述竖向鱼叉固定脚50包括固定片51、水平延伸片52、侧向延伸片53、竖向伸长片54、竖向鱼叉55。所述固定片51上设有一用于供螺丝10穿过的固定孔511,所述水平延伸片52是由固定片51的下端垂直折弯前向后延伸而形成,所述侧向延伸部是由水平延伸片52的一侧通过撕裂并且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所述竖向伸长片54是由侧向延伸片53的后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竖向鱼叉55设于该侧向延伸片53的末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伸长片54上撕裂成型出一具有弹性功能的倒扣541。所述侧向延伸片53与竖向延伸片之间的转角片设有加强凸肋531。使用时,固定片51紧贴在塑胶支架40的后方,竖向伸长片54夹设在塑胶支架40的固定脚安装孔41中,利用倒扣541卡紧该塑胶安装孔的内壁面,竖向鱼叉55伸出塑胶支架40的下方。籍由采用这种竖向鱼叉固定脚50的结构设计,当连接器插入时,向固定片51位置施力,然而由于侧向延伸片53、竖向伸长片54、竖向鱼叉55三者的设置方向均为竖向,不易发生倾斜和变形,使得鱼叉结构稳定,能支持得住更大的对插力。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插接口21对应的外壳20上下表面均设有可夹紧对接连接器的凸点22,各凸点22可以是从外壳20的上下表面通过撕裂成型,凸点22的数量例如为上下表面各有3个。所述端子座30是由绝缘本体31与多个导电端子32组成的半成品,各导电端子32与该绝缘本体31一体镶嵌成型。这种一体镶嵌成型的方式,保证了各导电端子32与绝缘本体31之间的固持力,并且无需装配,成型容易。所述导电端子32有9PIN,分为上下两排,可以形成标准的D-SUB插接口21。所述塑胶支架40上设有端子孔42,各导电端子32的焊接脚从该端子孔42穿过伸向塑胶支架40的下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丝(10)、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竖向鱼叉固定脚(50)、铆钉(60);所述外壳(20)安装于端子座(30)的前侧,并且将该端子座(30)的插接端子包围形成插接口(21);所述塑胶支架(40)安装于该端子座(30)的后侧,该竖向鱼叉固定脚(50)装配于塑胶支架(40)的后方,所述螺丝(10)穿过该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和竖向鱼叉固定脚(50)后与铆钉(60)固定;所述竖向鱼叉固定脚(50)包括固定片(51)、水平延伸片(52)、侧向延伸片(53)、竖向伸长片(54)、竖向鱼叉(55),所述固定片(51)上设有一用于供螺丝(10)穿过的固定孔(511),所述水平延伸片(52)是由固定片(51)的下端垂直折弯前向后延伸而形成,所述侧向延伸片是由水平延伸片(52)的一侧通过撕裂并且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所述竖向伸长片(54)是由侧向延伸片(53)的后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竖向鱼叉(55)设于该侧向延伸片(53)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强力对插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丝(10)、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竖向鱼叉固定脚(50)、铆钉(60);所述外壳(20)安装于端子座(30)的前侧,并且将该端子座(30)的插接端子包围形成插接口(21);所述塑胶支架(40)安装于该端子座(30)的后侧,该竖向鱼叉固定脚(50)装配于塑胶支架(40)的后方,所述螺丝(10)穿过该外壳(20)、端子座(30)、塑胶支架(40)和竖向鱼叉固定脚(50)后与铆钉(60)固定;所述竖向鱼叉固定脚(50)包括固定片(51)、水平延伸片(52)、侧向延伸片(53)、竖向伸长片(54)、竖向鱼叉(55),所述固定片(51)上设有一用于供螺丝(10)穿过的固定孔(511),所述水平延伸片(52)是由固定片(51)的下端垂直折弯前向后延伸而形成,所述侧向延伸片是由水平延伸片(52)的一侧通过撕裂并且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所述竖向伸长片(54)是由侧向延伸片(53)的后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竖向鱼叉(55)设于该侧向延伸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忠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准誉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