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61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包括车辆检测器装置和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所述的车辆检测器装置包括地感线圈组、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地感线圈组铺设于交叉路口路面下;地感线圈组与调谐电路相连;单片机分别与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相连;单片机与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相连;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大部分结构都是利用现有装置,不需要对交叉口做大规模改动。且一旦地感线圈至传输馈线中的任意一环出现故障,信号机就能在功能降级的情况下变成固定配时控制方式运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装置,属于道路交通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交叉路口,存在车辆抢绿灯的现象。即车辆在绿灯最后几秒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由于该方向本来就拥堵或者车辆过长无法在3秒黄灯内完全驶离路口等情况而滞留在交叉路口,这样会将直行方向或者是转弯方向的车辆堵住,本来只有一个方向的拥堵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多个方向的拥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机动车遇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将可能被处以罚款100元、记2分的处罚。但实际上,由于缺少交警的现场处罚,这项规定基本不被司机执行,不少司机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仍驶入交叉路口,造成更加堵塞的交通。为了避免拥堵的发生,现阶段采取的措施普遍是让交警在交叉路口疏导交通,有时路口是绿灯交警也会让司机暂时等待,不予通行。目的就是为了不影响到另一走向的车流,以免进一步加剧拥堵。但这样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全天候的,而且效率不高,同时也给原本就不足的警力带来更大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交叉口发生拥堵时,延长其余方向红灯时间,避免因不规范驾驶加剧道路拥堵。用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代替人工疏导,减小了交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减少因路面执勤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在交叉路口出现拥堵,车辆不能在当前绿灯的有效时间内离开路口,下一相位的绿灯又即将开始时,延长即将变绿灯的红灯的红灯时间,防止车辆继续进入交叉口,使拥堵进一步加剧。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包括车辆检测器装置和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所述的车辆检测器装置包括地感线圈组、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地感线圈组铺设于交叉路口路面下;地感线圈组与调谐电路相连;单片机分别与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相连;单片机与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相连;感应控制式信号机与信号灯相连;或者感应控制式信号机包括信号灯。最终由信号灯延迟红灯时间,达到疏散拥堵的效果。所述的地感线圈组包括若干地感线圈,所述的地感线圈沿车辆行进方向埋设至交叉路口中心线处结束。优选的,所述的地感线圈为埋设深度为80mm,单个地感线圈俯视呈方形,尺寸为4X2m。优选的,所述的地感线圈埋设位置为:沿车辆行进方向,在左转或直行车道的停止线开始至交叉口中心线处结束。优选的,所述的地感线圈的埋设间距为2米.优选的,所述的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包括输出驱动装置;所述的单片机与输出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输出驱动装置与信号灯相连。优选的,所述的参考振荡器为单独的振荡回路,其频率固定不变,与单片机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新建一些大型支撑物作为载体,降低了设施损坏率,减少了维护费用。同时司机在路口的视野也不受影响。当车辆检测器故障时,感应控制式信号机可以自动降级为固定配时控制,不影响正常的通行秩序。附图说明图1是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结构及流程图。图2是地感线圈的铺设示意图(十字路口)。图3是四相位示意图;图4是冲突点示意图;图5是冲突点示意图(交叉口横竖方向垂直的直线为中心线);图6是南到西方向左转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和2所示,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包括车辆检测器装置和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所述的车辆检测器装置包括地感线圈组、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地感线圈组铺设于交叉路口路面下;地感线圈组与调谐电路相连;单片机分别与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相连;单片机与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相连;感应控制式信号机与信号灯相连;所述的地感线圈组包括若干地感线圈,所述的地感线圈沿车辆行进方向埋设至交叉路口中心线处结束。地感线圈的埋设深度可选择为50-200mm,视道路本身施工要求而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地感线圈为埋设深度为80mm,单个地感线圈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圆角矩形等;本实施例中的地感线圈俯视呈方形,尺寸为4X2m;地感线圈的匝数视需要和成本而定;本实施例中,同一行进方向上的地感线圈的埋设间距为2米。本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红灯延时器。它通常在交叉路口的道路路基下埋设地感线圈,通以一定工作电流,作为传感器。当车辆通过该线圈或者停在该线圈上时,车辆本身上的铁质将会改变线圈内的磁通,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电感量的变化会引起回路振荡频率的变化,单片机采用通过地感线圈构成的振荡器的相位同参考振荡器失步的方法做出响应。单片机检测该振荡频率的变化来判断通行车辆状态。车辆压过地感线圈会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这一频率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判断与参考频率振荡器的频率不一致,认为线圈上方有车。如果路口较大,有多个线圈,则只要有一个线圈频率与参考振荡器不同,则单片机视为感觉到车。其结构和原理图见附图1。在本技术工作的情况下,当交通拥堵,车辆通行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时,该地感线圈就能检测到交叉路口还有车未离去,并把这一信息通过传输馈线传输给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接受来自车辆检测器的交通感应信息,并按照既定的感应控制模式,调整信号配时参数,通过输出驱动电路控制相应的信号灯继续保持红灯状态。避免车辆盲目进入路口,造成更严重的拥堵。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在交叉路口出现拥堵,车辆不能在当前绿灯的有效时间内离开路口,下一相位的绿灯又即将开始时,延长即将变绿灯的红灯的红灯时间,防止车辆继续进入交叉口,使拥堵进一步加剧。如附图3,为四相位的顺序。在未安装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之前,如果第二相位在南进西出方向上交通拥堵(或存在较长排队车辆),车辆在一个绿灯时间内无法离开路口,这时第三相位绿灯时间开始,西进口的车辆也进入路口。两个方向的车辆均不肯退让,结果堵塞进一步加剧,如图4,其中圆圈范围内是两个冲突点。在安装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前,我们先将交叉路口简单的分成1、2、3、4四个小方块区域,如图5。(在此仅针对解决上述拥堵情况举例)将地感线圈铺设在4号区域范围内。当南进口的一些驾驶员抢着绿灯最后几秒进入交叉路口,堵塞在路口(4号区域)时,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路面上方还有车辆未离去,并通过感应控制式信号机控制第三相位原本应该变成绿灯通行的信号灯继续保持红灯,阻止该方向车辆涌入交叉口,进一步加剧堵塞,即先暂停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让交叉口把拥堵消化后在放车辆进入,如图6。当南进口的车辆驶离4号区域时,车辆检测器检测到汽车离开,恢复第三相位方向的绿灯,当汽车驶离后压到另外的线圈,由于该线圈上有车是延长不是下一相位变绿灯的红灯的时间,因此不存在冲突,,当南进口汽车驶离4号区域后进入1号区域红色线圈内,由于延长的是南进口左转红灯,而该红灯本来就需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长时间保持红灯,故不会发生冲突。由于红灯延时损失的绿灯时间不补充,即红灯延时几秒,绿灯就损失几秒。本技术的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均为现有技术,其均有市面上的现有产品可供购买并实现本技术中的功能,本技术的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检测器装置和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所述的车辆检测器装置包括地感线圈组、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地感线圈组铺设于交叉路口路面下;地感线圈组与调谐电路相连;单片机分别与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相连;单片机与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相连;所述的地感线圈组包括若干地感线圈,所述的地感线圈沿车辆行进方向埋设至交叉路口中心线处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检测器装置和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所述的车辆检测器装置包括地感线圈组、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和单片机;地感线圈组铺设于交叉路口路面下;地感线圈组与调谐电路相连;单片机分别与调谐电路、参考振荡器相连;单片机与感应控制式信号机装置相连;所述的地感线圈组包括若干地感线圈,所述的地感线圈沿车辆行进方向埋设至交叉路口中心线处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感线圈式红灯延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感线圈为埋设深度为80mm,单个地感线圈俯视呈方形,尺寸为4X2m。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超能余锦岚毛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