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纱线、生产工艺及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93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性纱线,属于纺织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一组弹性芯纤维、一组聚酯短纤维及一组包覆在最外层的短纤维,所述弹性芯纤维、聚酯短纤维经牵伸后,与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一起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是其他短纤维包覆的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聚酯短纤维粗纱与另一种短纤维粗纱牵伸加捻,同时喂入弹性芯纤维,纺制出易染色、弹性优良、耐磨耐起球耐水洗、保型性优良的弹性纱线;并且采用上述弹性纱线作为纬纱,经纱不限,织造织物弹性恢复率较高,纬向弹性恢复率在55%‑85%之间,起毛起球级别3.5‑5级,褶皱恢复性能级别4‑5级。

Elastic yar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fabric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astic yar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ext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prising a group of elastic core fibers, a group of polyester staple fibers and a group of short fibers coated on the outer layer. The elastic core fibers and polyester staple fibers are stretched together with the staple fibers used for coating on the outside, and are output through the front roller and twisted. The yarn is coiled to form polyester staple fibers and elastic core fibers in the interior and other staple fibers in the exterior. The invention adopts polyester staple fiber roving and another staple fiber roving to draw and twist, and feeds elastic core fiber at the same time to spin elastic yarn with easy dyeing, excellent elasticity, wear resistance, pilling resistance, washing resistance and good shape retention; moreover, the elastic yarn is used as weft yarn, warp yarn is unlimited, and the elastic recovery rate of the fabric is high. The zonal elastic recovery rate is between 55% and 85%, the pilling grade is 3.5 5, and the fold recovery performance is 4 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纱线、生产工艺及其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纱线、生产工艺及其织物,属于纺织工程

技术介绍
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广泛,纺制的织物抗皱性和保型性较好,易洗易干、有较高的强度,所以耐磨、抗起毛起球性能优良,但是织物抗静电性能较差。非聚酯类短纤,例如纯棉、羊毛等天然纤维,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但是易起毛起球,且抗皱性能较差。聚酯短纤维与非聚酯短纤维混纺,弥补了混纺材料的缺点,使得织物舒适度、保型性、耐水洗等各项性能得到了提高,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聚酯材料,分为聚酯短纤维和聚酯长丝两大类。市场上长期生产的含有聚酯的混纺纤维面料,纺纱工艺也因此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聚酯短纤维,在纺纱的前纺工序通过箱混或者条混,实现与其他非聚酯材料的混纺;二是采用聚酯长丝,在纺纱的细纱工序,通过导丝装置喂入到前罗拉处,与其他非聚酯纤维须条汇合,然后通过前罗拉输出,再加捻卷绕成纱线。前者纺制的纱线,结构是聚酯纤维和非聚酯纤维相互包缠,混纺不匀极易在后道织物染色不均匀;后者采用长丝的纺纱,成本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聚酯短纤维粗纱与另一种短纤维粗纱牵伸加捻,同时喂入弹性芯纤维,纺制出易染色、弹性优良、耐磨耐起球耐水洗、保型性优良的多组分弹性纱线。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上述弹性纱线的生产工艺及其织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弹性纱线,包括一组弹性芯纤维、一组聚酯短纤维及一组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所述弹性芯纤维、聚酯短纤维经牵伸后,与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一起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是其他短纤维包覆的纱线。作为改进,所述弹性芯纤维采用氨纶丝、XLA或伸长大于1.5倍的弹性纤维中的任一种。作为改进,所述弹性芯纤维的细度在10D-500D之间,其牵伸倍数大于1.5倍。作为改进,所述聚酯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作为改进,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采用聚酯纤维、棉、羊毛、丝、麻、粘胶或其组合中的任一种。作为改进,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弹性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酯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和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分别放在细纱机吊锭上;2)然后将步骤1)中的聚酯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和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分别经过退绕进入牵伸区;3)将弹性芯纤维退绕,与经过牵伸的聚酯短纤维束在前罗拉汇合;4)最后,将聚酯短纤维束与弹性芯纤维经过牵伸,与步骤2)中的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束,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被另一组短纤维包缠的弹性纱线。作为改进,所述步骤4)中弹性芯纤维被聚酯短纤维须条包缠在中间喂入。作为改进,所述步骤4)中纺制的弹性纱线的特克斯范围在10-150。最后,提供了一种织物,该织物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特克斯在10-150的弹性纱线作为纬纱,织造织物经密35-135根/英寸,纬密在25-115根/英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聚酯短纤维粗纱与另一种短纤维粗纱牵伸加捻,同时喂入弹性芯纤维,纺制出易染色、弹性优良、耐磨耐起球耐水洗、保型性优良的弹性纱线;并且采用上述弹性纱线作为纬纱,经纱不限,织造织物弹性恢复率较高,纬向弹性恢复率在55%-85%之间,起毛起球级别3.5-5级,褶皱恢复性能级别4-5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锭,2、短纤维粗纱,3、聚酯短纤维粗纱,4、导纱钩,5、喇叭口,6、后罗拉,7、后皮辊,8、中罗拉,9、中铁辊,10、导丝装置,11、前罗拉,12、前皮辊,13、弹性芯纤维,14、导纱钩,15、叶子板,16、纺纱气圈,17、管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一种弹性纱线,包括一组弹性芯纤维、一组聚酯短纤维及一组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所述弹性芯纤维、聚酯短纤维经牵伸后,与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一起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是其他短纤维包覆的纱线。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弹性芯纤维采用氨纶丝、XLA或伸长大于1.5倍的弹性纤维中的任一种。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弹性芯纤维的细度在10D-500D之间,其牵伸倍数大于1.5倍。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聚酯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采用聚酯纤维、棉、羊毛、丝、麻、粘胶或其组合中的任一种。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弹性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酯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和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分别放在细纱机吊锭上;2)然后将步骤1)中的聚酯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和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纺制的粗纱分别经过退绕进入牵伸区;3)将弹性芯纤维退绕,与经过牵伸的聚酯短纤维束在前罗拉汇合;4)最后,将聚酯短纤维束与弹性芯纤维经过牵伸,与步骤2)中的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束,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被另一组短纤维包缠的弹性纱线。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步骤4)中弹性芯纤维被聚酯短纤维须条包缠在中间喂入。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步骤4)中纺制的弹性纱线的特克斯范围在10-15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织物,该织物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特克斯在10-150的弹性纱线作为纬纱,织造织物经密35-135根/英寸,纬密在25-115根/英寸。实施例1一种弹性纱线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酯短纤维纺制的聚酯短纤维粗纱3和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纺制的短纤维粗纱2分别放在细纱机的吊锭1上;其中聚酯短纤维粗纱3,平均长度在16-51mm,粗纱定量5.6g/10m,设计捻度4.87;短纤维粗纱2,平均长度在16-60mm,粗纱定量5.6g/10m,设计捻度4.87;2)然后将步骤1)中的聚酯短纤维粗纱3依次经过导纱钩4、喇叭口5、后皮辊7、中铁辊9后进入前罗拉11和前皮辊12之间;所述短纤维粗纱2依次经过导纱钩4、喇叭口5、后罗拉6、中罗拉8后,进入前罗拉11和前皮辊12之间;其中,采用喇叭口规格2.5mm*6mm;3)将弹性芯纤维13经过导丝装置10退绕,与经过牵伸的聚酯短纤维束在前罗拉11汇合,弹性芯纤维13放置在聚酯短纤维须条中间;4)最后,将聚酯短纤维束与弹性芯纤维13经过牵伸,与步骤2)中的另一组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束,经过前罗拉11输出后,通过导纱钩14配合叶子板15,在纺纱气圈16上加捻卷绕成管纱17,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被另一组短纤维包缠的弹性纱线。其中,细纱罗拉隔距为18*39mm;细纱后区牵伸1.2;弹性纤维的牵伸倍数为1.5-5.之间。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弹性芯纤维、一组聚酯短纤维及一组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所述弹性芯纤维、聚酯短纤维经牵伸后,与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一起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是其他短纤维包覆的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弹性芯纤维、一组聚酯短纤维及一组包覆在外的短纤维,所述弹性芯纤维、聚酯短纤维经牵伸后,与用于包覆在外的短纤维,一起经过前罗拉输出后,通过加捻卷绕,形成内部是聚酯短纤维和弹性芯纤维,外部是其他短纤维包覆的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芯纤维采用氨纶丝、XLA或伸长大于1.5倍的弹性纤维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芯纤维的细度在10D-500D之间,其牵伸倍数大于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采用聚酯纤维、棉、羊毛、丝、麻、粘胶或其组合中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弹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在外的短纤维的长度在16-51mm之间。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弹性纱线的生产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友常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