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591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对横梁进行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呈矩形设置并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横梁定位组件以及呈同轴设置的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可周向转动设置在固定圆环上,所述转动圆环与横梁定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对横梁定位组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横梁定位组件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圆环与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圆环周向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我国木构架古建筑修复工艺的水准,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Pro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wooden parts of ancient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tective and reinforcing device for wooden components of ancient buildings, which comprises a rotating device for rotating a cross beam. The rot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transverse beam positioning component which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and positioned on four sides of the cross beam, a fixed ring and a rotating ring which are coaxially arranged, and the rotating ring can be circumferentially rotated. On the fixed ring, a fixed component for fixing the transverse beam position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tating ring and the transverse beam positioning component. The fixed component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verse beam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for driving the circum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tating ring and the fixed ring.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level of the repair technology of ancient wooden frame buildings in China, and obtains certain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古建筑通常为木构件榫接,其木柱架与横梁之间会发生倾斜,横梁也容易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其防护加固存在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对横梁进行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呈矩形设置并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横梁定位组件以及呈同轴设置的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可周向转动设置在固定圆环上,所述转动圆环与横梁定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对横梁定位组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横梁定位组件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圆环与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圆环周向转动的驱动组件。如此设置,对横梁进行旋转时,先将横梁固定组件装配在横梁上并对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然后装配固定圆环、转动圆环以及固定组件,使得固定组件对横梁定位组件进行固定,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圆环相对固定圆环进行转动,从而对横梁进行旋转,并且可以在转动圆环与固定圆环之间设置刻度,以提高横梁旋转角度的精确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定位组件包括四个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侧板,四个定位侧板均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两个定位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固定组件均分别包括手轮、螺杆、座体以及夹板,所述螺杆与座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手轮与螺杆呈联动设置,所述夹板设置在所述螺杆相对手轮另一端并与定位侧板相配合,所述座体与转动圆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体、第一丝杆座、第二丝杆座以及转动轮,所述丝杆体与所述转动轮呈联动设置,所述丝杆体与第一丝杆座呈轴向与径向定位、轴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丝杆体与第二丝杆座呈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座与固定圆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座与转动圆环铰接连接,所述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均分别由两个半圆环拼接构成。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顶撑-张拉装置,由千斤顶撑杆、两副花篮螺栓拉索和节点钢套箍构成;千斤顶撑杆中钢管撑杆用于支顶向木柱架内侧倾斜的柱头;花篮螺栓拉索由花篮螺栓、花篮螺栓两端旋接端头具有弯钩的螺纹钢筋和一端螺纹钢筋上套置的钢筋计构成;两副花篮螺栓拉索用于张拉向木柱架外侧倾斜的柱头,节点钢套箍用于千斤顶撑杆、花篮螺栓拉索与木柱架的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对倾斜的木柱架进行复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节点钢套箍由半圆形镀锌钢管、不锈钢合页和螺栓螺母连接件构成,两半圆形镀锌钢管的侧面上焊有相对称的带环螺栓。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节点钢套箍由半圆形镀锌钢管、不锈钢合页和螺栓螺母连接件构成,其中一半圆形镀锌钢管的侧面上焊有对应千斤顶的空心钢管基座或对应千斤顶撑杆中钢管撑杆的撑杆固定件。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基于定位贴片的古建筑物管理系统,包括古建筑体和定位贴片,定位贴片包括永久定位贴片和临时定位贴片,古建筑体表面粘有临时定位贴片,古建筑体内通过快速接头安装有永久定位贴片,所述的永久定位贴片和临时定位贴片上均印有二维码或三维码,永久定位贴片是用釉料在塑料片上画出二维码或三维码,然后将二维码或三维码贴在瓷片基体上,取出塑料片,再将粘有二维码或三维码的陶瓷基体放入1100-1300℃窑炉中烘烤5h形成的,所述的快速接头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的母头包括壳体、挡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的壳体是一个圆柱体,壳体的一端的中心位置开有沿中心线分布的圆柱孔,永久定位贴片安装在壳体的圆柱孔内,壳体的另一端封闭,壳体的侧面开有两个环形凹槽,壳体的开口端安装有盖环,在壳体与盖环连接处的侧面设置有两个上小下大底部封闭的“凸”字形孔,“凸”字形孔中安有倒“T”字形的挡块,所述的挡块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凸”字形孔底部相连,所述的公头包括外壳和套管,所述的外壳是一个一端封闭的圆柱管,所述的套管安装在外壳的圆柱孔内,所述的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长方形孔,长方形孔与套管形成封闭的暗孔,暗孔中安装有凸圆板,每个凸圆板上设有两个凸圆,凸圆的位置与壳体上环形凹槽的位置相对,凸圆板下安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凸圆板下部的外壳的壳壁相连,套管孔内设有与壳体的环形凹槽位置相对的凸圆,凸圆伸到套管的管孔中,外壳和套管的侧面设有与挡块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贯穿外壳和套管,通过公头的凸圆连接母头的环形凹槽、公头的通孔套合母头的挡块使公头和母头固定在一起。如此设置,通过二维码或三维码使得人们对古建筑进行更多的了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节点加固装置,节点加固装置的古建筑木结构的榫卯节点由木框架梁和木框架柱构成,木框架梁安装在木框架柱上,节点加固装置主要由柱侧加固件、梁侧加固件组成,柱侧加固件由紧固件a固定在木框架柱上,梁侧加固件由紧固件b固定在木框架梁上;所述柱侧加固件固定在木框架柱的节点附近,其厚度、沿柱轴线方向的有效锚固长度、垂直于柱轴线方向的宽度应根据柱侧加固件和梁侧加固件协同抗剪和抗弯计算确定,并符合钢结构和后锚固的相关要求;所述有效锚固长度为柱侧加固件与木框架柱连接段中真正参与受力的部分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对古建筑节点进行更好的加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梁侧加固件固定在木框架梁的节点附近,其厚度、沿梁轴线方向的长度和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宽度应根据柱侧加固件和梁侧加固件协同抗剪和抗弯计算确定,并符合钢结构和后锚固的相关要求。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柱侧加固件和梁侧加固件的连接协同部分即柱侧加固件和梁侧加固件向木框架梁表面投影重合的部分,连接协同部分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柱侧加固件和梁侧加固件协同抗剪和抗弯计算确定。如此设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实施例结构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实施例结构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撑-张拉装置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撑-张拉装置的节点钢套箍实施例一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撑-张拉装置的节点钢套箍实施例二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古建筑物管理系统实施例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节点加固装置实施例结构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图9为图7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参见附图1-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对横梁进行旋转的旋转装置1,所述旋转装置1包括呈矩形设置并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横梁定位组件11以及呈同轴设置的固定圆环12与转动圆环13,所述转动圆环13可周向转动设置在固定圆环12上,所述转动圆环13与横梁定位组件11之间设置有对横梁定位组件11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14,所述固定组件14与横梁定位组件11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圆环13与固定圆环12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横梁进行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呈矩形设置并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横梁定位组件以及呈同轴设置的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可周向转动设置在固定圆环上,所述转动圆环与横梁定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对横梁定位组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横梁定位组件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圆环与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圆环周向转动的驱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横梁进行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呈矩形设置并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横梁定位组件以及呈同轴设置的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可周向转动设置在固定圆环上,所述转动圆环与横梁定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对横梁定位组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横梁定位组件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圆环与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圆环周向转动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定位组件包括四个对横梁的四个侧面进行定位的侧板,四个定位侧板均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两个定位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固定组件均分别包括手轮、螺杆、座体以及夹板,所述螺杆与座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手轮与螺杆呈联动设置,所述夹板设置在所述螺杆相对手轮另一端并与定位侧板相配合,所述座体与转动圆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体、第一丝杆座、第二丝杆座以及转动轮,所述丝杆体与所述转动轮呈联动设置,所述丝杆体与第一丝杆座呈轴向与径向定位、轴向可转动设置,所述丝杆体与第二丝杆座呈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座与固定圆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座与转动圆环铰接连接,所述固定圆环与转动圆环均分别由两个半圆环拼接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撑-张拉装置,由千斤顶撑杆、两副花篮螺栓拉索和节点钢套箍构成;千斤顶撑杆中钢管撑杆用于支顶向木柱架内侧倾斜的柱头;花篮螺栓拉索由花篮螺栓、花篮螺栓两端旋接端头具有弯钩的螺纹钢筋和一端螺纹钢筋上套置的钢筋计构成;两副花篮螺栓拉索用于张拉向木柱架外侧倾斜的柱头,节点钢套箍用于千斤顶撑杆、花篮螺栓拉索与木柱架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节点钢套箍由半圆形镀锌钢管、不锈钢合页和螺栓螺母连接件构成,两半圆形镀锌钢管的侧面上焊有相对称的带环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钢套箍由半圆形镀锌钢管、不锈钢合页和螺栓螺母连接件构成,其中一半圆形镀锌钢管的侧面上焊有对应千斤顶的空心钢管基座或对应千斤顶撑杆中钢管撑杆的撑杆固定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定位贴片的古建筑物管理系统,包括古建筑体和定位贴片,定位贴片包括永久定位贴片和临时定位贴片,古建筑体表面粘有临时定位贴片,古建筑体内通过快速接头安装有永久定位贴片,所述的永久定位贴片和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