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85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连廊、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回填层、面层和排水沟,钢结构连廊连接所述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位于所述钢结构连廊之上,混凝土覆盖层和混凝土结构体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回填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之上,面层位于回填层之上,排水沟位于所述变形缝下方,回填层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保证变形缝处不渗漏,即使缝隙处发生渗漏,渗水也将通过缝隙下方设置的排水沟排走,不会对缝隙下部空间有影响;另外,防水结构层位于回填层和面层之间,变形缝完成面不会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

Waterproof structure system at the junction of steel structure corridor an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waterproofing, and discloses a waterproofing structure system at the junction of a steel corridor and a concrete structure, including a steel corridor, a concrete structure body, a concrete cover layer, a backfill layer, a surface layer and a drainage ditch, a steel corridor connecting the concrete structure body, and a concrete cover layer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n the corridor of the steel structure, a deformation joint is formed between the concrete cover layer and the concrete structure body. The deformation joint is filled with leakproof filler, the backfill layer is located above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concrete cover layer, the surface layer is located above the backfill layer, the drainage ditch is located below the deformation joint, and the backfill layer is also provided with waterproof. Structure layer. To ensure that the deformation joint does not leak, even if the leakage occurs at the crack, the seepage will be drained through the drainage ditch under the crack, 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space under the crack; in addition,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lay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ackfill layer and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deformation joint completion surface will not be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completion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伴随着建筑造型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出现在建筑中,由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材质、相同温度下收缩率不同,两者交接处防水的处理往往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针对钢结构连廊,一般处防水处理主要是参照屋面和楼面变形缝做法来进行处理。参照普通变形缝方式来处理基本能保证防水效果,但也存在下列问题:1、变形缝一旦渗漏就无法处理,需要重新对变形缝部位进行施工;2、参照普通变形缝的处理方式,易出现变形缝完成面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连廊、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回填层、面层和排水沟,所述钢结构连廊连接所述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位于所述钢结构连廊之上,所述混凝土覆盖层和混凝土结构体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所述回填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之上,面层位于回填层之上,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变形缝下方,所述回填层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其中,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卷成圆柱形位于所述变形缝上方,第一防水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上方,且在变形缝处断开,且断开处的两端部均连接所述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方,且跨越所述防水卷材。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还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跨越所述防水卷材处呈凸起的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处设有第一密封胶。其中,所述变形缝上方的面层区域还设有用于嵌缝的第二密封胶。其中,所述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采用降板设计,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各自靠近所述变形缝的一侧均形成有凸出部,所述位于下沉区域的回填层中还包括保温层,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U形防水层和盖板,所述第一防水层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上方,且跨越凸出部,在变形缝处断开,所述U形防水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之上,在变形缝处下陷形成U形结构的容纳部,所述防渗漏填充料位于所述容纳部中,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所述U形防水层之上,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凸出部上方。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下方的附加防水层,所述附加防水层设置在降板结构的阴角处,且向上延伸至变形缝处断开。其中,所述盖板侧面与回填层之间设有用于填缝的密封胶,且密封胶对应上方面层的区域设有用于填缝的不锈钢条。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中,变形缝采用防渗漏填充料填充,且变形缝之上采用防水结构层,可保证变形缝处不渗漏,即使缝隙处发生渗漏,渗水也将通过缝隙下方设置的排水沟排走,不会对缝隙下部空间有影响;另外,防水结构层位于回填层和面层之间,变形缝完成面不会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变形缝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变形缝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连廊1、混凝土结构体2(可以是混凝土墙或梁等结构)、混凝土覆盖层3、回填层4、面层5和排水沟7。钢结构连廊1连接混凝土结构体2,混凝土覆盖层3位于钢结构连廊1之上,混凝土覆盖层3和混凝土结构体2之间形成变形缝,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6(沥青麻丝等材料),回填层4位于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之上,面层5位于回填层4之上,排水沟7位于变形缝下方,具体采用水泥钉8将排水沟7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2上,且使得排水沟7位于变形缝下方。回填层4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起到防止积水渗漏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中,变形缝采用防渗漏填充料6填充,且变形缝之上采用防水结构层,可保证变形缝处不渗漏,即使缝隙处发生渗漏,渗水也将通过缝隙下方设置的排水沟7排走,不会对缝隙下部空间有影响;另外,防水结构层位于回填层和面层之间,变形缝完成面不会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本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层包括:第一防水层11、第二防水层12和防水卷材13,防水卷材13卷成圆柱形位于变形缝上方,第一防水层11位于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上方,且在变形缝处断开,且断开处的两端部均连接防水卷材13,第二防水层12位于第一防水层11上方,且跨越防水卷材13。防水卷材13用于堵住变形缝的开口,并通过两层防水层对变形缝周围进行防水处理,加强了防水性能。第一防水层11和第二防水层12之间还设有压板14(例如:铝板),压板14跨越防水卷材13处呈凸起的弧形结构。压板14用于在变形缝两侧将第一防水层11压紧,同时也将防水卷材13固定在变形缝开口处,避免防水卷材13受外力发生偏移或第一防水层11在变形缝周边产生撕裂,影响防水性能。第一防水层11和第二防水层12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处设有第一密封胶15,防止边缘渗水至变形缝。变形缝上方的面层5的区域还设有用于嵌缝的第二密封胶16,避免变形缝上方面层5的缝隙向下渗水。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如图3和4所示,包括:钢结构连廊1、混凝土结构体2(可以是混凝土墙或梁等结构)、混凝土覆盖层3、回填层4、面层5和排水沟7。钢结构连廊1连接混凝土结构体2,混凝土覆盖层3位于钢结构连廊1之上,混凝土覆盖层3和混凝土结构体2之间形成变形缝,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6(沥青麻丝等材料),回填层4位于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之上,面层5位于回填层4之上,排水沟7位于变形缝下方,具体采用水泥钉8将排水沟7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2上,且使得排水沟7位于变形缝下方。回填层4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起到防止积水渗漏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中,变形缝采用防渗漏填充料6填充,且变形缝之上采用防水结构层,可保证变形缝处不渗漏,即使缝隙处发生渗漏,渗水也将通过缝隙下方设置的排水沟7排走,不会对缝隙下部空间有影响;另外,防水结构层位于回填层和面层之间,变形缝完成面不会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考虑下层空间的保温隔热,还设有保温层9。具体地,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采用降板设计,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各自靠近变形缝的一侧均形成有凸出部,位于下沉区域的回填层4中还包括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连廊、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回填层、面层和排水沟,所述钢结构连廊连接所述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位于所述钢结构连廊之上,所述混凝土覆盖层和混凝土结构体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所述回填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之上,面层位于回填层之上,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变形缝下方,所述回填层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连廊、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回填层、面层和排水沟,所述钢结构连廊连接所述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位于所述钢结构连廊之上,所述混凝土覆盖层和混凝土结构体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填充有防渗漏填充料,所述回填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之上,面层位于回填层之上,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变形缝下方,所述回填层中还设有防水结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卷成圆柱形位于所述变形缝上方,第一防水层位于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上方,且在变形缝处断开,且断开处的两端部均连接所述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方,且跨越所述防水卷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还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跨越所述防水卷材处呈凸起的弧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处设有第一密封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雷宏徐梅叶添榆谢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