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85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组装合成建筑主要由多个预制房单元(1)组装而成,该预制房单元(1)一体化预制有顶板(11)、底板(12)、墙体(13)以及承重结构,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承重结构底部预埋有灌浆耦合杆(2);承重结构内和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预留的钢筋插入灌浆耦合杆(2)的内部灌浆空腔(21)并通过灌注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在预制房单元(1)顶板(11)设置现浇混凝土夹层(3)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施工更加简便快捷。

Assembled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embled composite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assembled composite build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units (1), which are integrally prefabricated with a roof (11), a floor (12), a wall (13) and a load-bearing structure, with a reserved exposed steel bar at the top and a load-bearing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The grouting coupling rod (2) is embedd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ad-bearing structure, and the steel bar reserved at the top of the precast building unit (1) is inserted into the grouting cavity (21) of the grouting coupling rod (2) and the adjacent precast building units (1) are connected by grouting concrete, and the roof (11) of the precast building unit (1) is set up.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interlayer (3) is connected to the adjacent prefabricated housing units (1) of the same layer. The assembled composite building of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great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time,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预制房单元建造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可应用于多层或高层的住宅或办公楼。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住宅或办公楼、尤其是高层建筑通常都是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来建造的,但这种传统现浇结构的建筑不仅施工工序烦杂,施工周期长,耗费人工,质量难以统一,而且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和极大的噪声和沙尘污染,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为此,现在的建筑物也开始逐渐采用预制梁、半预制楼板、甚至预制阳台、预制卫生间和预制厨房等预制单元来加快和简化施工过程,这种建筑方式确实减少了一部分现场施工作业量,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和减少人工,但是这种建筑的剪力墙、结构墙、外墙、梁、柱等构件仍需采用现浇混凝土的结构,并且预制卫生间和预制厨房等预制单元的墙体采用半预制墙,与相邻单元采用现浇结构结合在一起,因此现场施工作业量仍然很大,无法更进一步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木方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多个预制房单元来建造、能极大地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的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预制房单元,所述预制房单元一体化预制有顶板、底板、墙体以及承重结构;该预制房单元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预制房单元的承重结构底部预埋有多个灌浆耦合杆。所述灌浆耦合杆设有连通至预制房单元底面的内部灌浆空腔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至承重结构外部的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该承重结构内的钢筋插入所述内部灌浆空腔上部,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插入该内部灌浆空腔下部,通过在所述内部灌浆空腔内灌注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某一层预制房单元的底板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的顶板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内的钢筋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所述承重结构为结构墙、梁或立柱。所述预制房单元的混凝土体积占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体积的80%以上。所述预制房单元内预埋有水电线管,表面预设有装饰面层。所述预制房单元的顶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边。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之间安装有竖向密封条,上下相邻的预制房单元之间安装有水平密封条。某一层预制房单元的底板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现浇混凝土夹层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板以及与该承载板相同高度的水泥砂浆层。所述预制房单元的顶板厚度为60-80毫米,所述底板的厚度为60-80毫米,所述现浇混凝土夹层的厚度为110-140毫米。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预制房单元安装至浇筑好的下层建筑顶部,使下层建筑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插入该预制房单元内预埋的灌浆耦合杆的内部灌浆空腔内;B.在所述灌浆耦合杆的内部灌浆空腔内灌注混凝土;C.在所述预制房单元顶部绑扎钢筋并将钢筋与该预制房单元顶部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D.在绑扎好钢筋的所述预制房单元顶部浇筑混凝土。所述步骤A之前,在所述下层建筑顶部放置若干承载板并铺设水泥砂浆,在将要安装的预制房单元周边安装导向支架。在所述步骤A之前,在上层预制房单元顶部安装水平密封条,在所述步骤A中,在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之间安装竖向密封条。所述步骤C之前,在当前施工层的所述预制房单元内安装竖向的支承柱以支撑该预制房单元的顶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使用灌浆耦合杆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通过上、下层预制房单元之间的现浇混凝土夹层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预制房单元一体化预制有顶板、底板、墙体和承重结构,施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质量更能统一,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缩短了工期,可在建筑的中央区域与侧厢区域并行建设,甚至可将工期缩短33%,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能最大限度避免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1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2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3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4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5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6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7的示意图;图8-1和8-2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8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9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施工方法步骤10的示意图;图11为所述结构墙14处灌浆耦合的示意图;图12为所述预制房单元1在灌浆耦合杆2处的截面图;图13为同一层相邻两个预制房单元1相接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14为同一层相邻两个预制房单元1相接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15为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竖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主要由多个预制房单元1组装而成,该预制房单元1可以是厨房、卫生间、客厅、饭厅、卧室、储物间等。如图11、12和14所示,该预制房单元1整个在工厂预制而成,一体化预制有顶板11、底板12、墙体13以及承重结构等,还可以进一步预设有门、窗等构件,预制房单元1内还预埋有水电线管等。该承重结构可以是内设钢筋的结构墙14、梁15或立柱等,该预制房单元1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8,预制房单元1的承重结构底部预埋有多个灌浆耦合杆2。如图11所示,所述预留外露钢筋8包括垂直钢筋81和水平钢筋82等,如图12所示,所述灌浆耦合杆2设有连通至预制房单元1底面的内部灌浆空腔21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21至承重结构如结构墙14外表面的灌浆通道22和排浆通道23。在工厂预制时,预先将承重结构内的钢筋84插入灌浆耦合杆2的内部灌浆空腔21上部,最后制作出预制房单元1。在建筑的施工现场将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预留的垂直钢筋81插入该内部灌浆空腔21下部,然后通过灌浆通道22向所述内部灌浆空腔21内灌注混凝土从而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通常每一根预留的垂直钢筋81对应插入一个灌浆耦合杆2内。如图9、图11和图15所示,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顶板11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3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3内的钢筋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例如水平钢筋82绑扎连接在一起。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顶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边16,方便在预制房单元1的顶部浇筑混凝土,本实施例中,该凸边16的高度等于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如图15所示,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现浇混凝土夹层3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板5以及铺设有水泥砂浆层6。承载板5可采用金属垫片,用于支承预制房单元1。所述水泥砂浆层6用于填补铺平预制房单元1顶部,其厚度与该承载板5的高度相同。根据预制房单元1的跨度尺寸,其顶板11厚度为60-80毫米,底板12的厚度为60-80毫米,所述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为110-140毫米。本实施例中,顶板11厚度为70毫米,底板12的厚度为70毫米,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为125毫米,水泥砂浆层6的厚度为10毫米。如图13和图14所示,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之间安装有竖向密封条41用于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预制房单元(1),所述预制房单元(1)一体化预制有顶板(11)、底板(12)、墙体(13)以及承重结构;该预制房单元(1)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预制房单元(1)的承重结构底部预埋有多个灌浆耦合杆(2);所述灌浆耦合杆(2)设有连通至预制房单元(1)底面的内部灌浆空腔(21)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21)至承重结构外部的灌浆通道(22)和排浆通道(23),该承重结构内的钢筋插入所述内部灌浆空腔(21)上部,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插入该内部灌浆空腔(21)下部,通过在所述内部灌浆空腔(21)内灌注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顶板(11)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3)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3)内的钢筋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预制房单元(1),所述预制房单元(1)一体化预制有顶板(11)、底板(12)、墙体(13)以及承重结构;该预制房单元(1)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预制房单元(1)的承重结构底部预埋有多个灌浆耦合杆(2);所述灌浆耦合杆(2)设有连通至预制房单元(1)底面的内部灌浆空腔(21)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21)至承重结构外部的灌浆通道(22)和排浆通道(23),该承重结构内的钢筋插入所述内部灌浆空腔(21)上部,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插入该内部灌浆空腔(21)下部,通过在所述内部灌浆空腔(21)内灌注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顶板(11)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3)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3)内的钢筋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结构为结构墙(14)、梁(15)或立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混凝土体积占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体积的8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房单元(1)内预埋有水电线管,表面预设有装饰面层。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顶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边(16)。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其特征在于: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之间安装有竖向密封条(41),上下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之间安装有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祥黄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