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火兴专利>正文

充气式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8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晴雨伞,由防水布、伞座、伞柄组成,其特征在于防水布上有环形气管,通过导管接有充气筒。充气筒为气泵。伞柄可用塑料、木材或不锈钢组成。使用时,握气泵充气,使环形气管逐渐张开,利用充气管本身的张力,把伞张开。不用时,旋开放气嘴,体积小,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反复使用,使用极为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在晴天遮太阳,雨天防淋的场合。(*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反复充气使用的晴雨伞。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12967U公开“一种充气晴雨伞”,由伞布、伞骨、伞柄组成,其特征是伞骨中央是气缸,从气缸辐射出八条空心辐射肋条,其截面呈矩形(或者是椭圆形、梯形)承受大力;同时伞柄能折叠,另外,用辅助杆增强刚性,能防止遇风卷曲,其不足之处是充气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一种自身带有充气筒,可反复使用的晴雨伞。本技术由防水布、伞座、伞柄组成,防水布上有环形气管,通过导管接有充气筒。环形气管安置在两层防水布的交接处;环形气管还可为两个环形气管,两个环形气管之间,有气管连通。充气筒为气泵。伞柄可用塑料、木材或不锈钢制成。本技术由于本身带有充气筒,具有可反复使用,使用极为方便的特点,收缩后,体积小,轻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图6为充气筒的示意图。实施例一参阅图1,用防水布2做成上下(上长下短)两层,在两层防水布2的交接处安置有环形气管3,它是用橡胶做成外径10mm,内径5mm,形状如自行车内胎相似,环形气管上有一气孔,气孔上接有导管4,通过导管,与打气筒5相接。打气筒为血压器使用的气泵。用塑料或木做成伞柄6,在防水布的中央开有一圆孔,伞柄穿过圆孔与上层防水布用铁丝缠绕固定,下层防水布与伞座的凹槽8用铁丝固定,伞座7的顶端用伞帽1固定。这样,单层充气式雨伞就形成了。使用时,握气泵充气,使环形气管逐渐张开,利用充气管本身的张力,把伞张开。不用时,旋开放充咀9,体积变小,便于携带。实施例二参阅图3,用橡胶做成外径10mm,内径5mm的两个环形气管3,两个环形气管(上小下大)之间,有六条大小相同的气管与环形气管3连通。小的环形气管上有一气孔,通过导管4与打气筒5连接,打气筒5为血压器使用的气泵,环形气管3最好做成扁状,外层用较硬的材料,内层用较软的材料,两者加热压制或用高粘剂粘合而成,如图5。用塑料或木做成伞柄6,伞柄还可用不锈钢做成折叠式,在防水布2的中央开有一圆孔,伞柄6穿过圆孔与上层防水布用铁丝缠绕固定,伞柄的顶端用伞帽1固定,用防水布覆盖在两个环形气管上,气管与防水布用衣车缝制固定。这样,双层充气式雨伞就形成了。使用时,用手握气泵加气,使两个环形气管逐步张开,即可使用,不用时,旋开放气咀9。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晴雨伞,包括防水布(2)、伞座(7)和伞柄(6),其特征在于防水布(2)上有环形气管(3),通过导管(4)接有充气筒(5)。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晴雨伞,其特征在于环形气管(3)安置在两层防水布(2)的交接处。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晴雨伞,其特征在于环形气管(3)为两个环形气管,两个环形气管之间,有导管(4)连接。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晴雨伞,其特征在于充气筒(5)为气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晴雨伞,由防水布、伞座、伞柄组成,其特征在于防水布上有环形气管,通过导管接有充气筒。充气筒为气泵。伞柄可用塑料、木材或不锈钢组成。使用时,握气泵充气,使环形气管逐渐张开,利用充气管本身的张力,把伞张开。不用时,旋开放气嘴,体积小,便于携带。本技术具有可反复使用,使用极为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在晴天遮太阳,雨天防淋的场合。文档编号A45B19/00GK2162817SQ93208110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火兴 申请人:李火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晴雨伞,包括防水布(2)、伞座(7)和伞柄(6),其特征在于防水布(2)上有环形气管(3),通过导管(4)接有充气筒(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火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火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