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浩定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582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下方的输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的卷收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中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船体中且左右延长设置的滑腔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腔中的滑台,所述滑台中设置有端口向下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有离心筒,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中设有环槽,所述离心筒外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环槽中的外齿环,所述滑台右侧端面设有端口朝右且与所述环槽相联通的通联槽。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ecological desil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ecological silt removal, which comprises a hull, a feeding device arranged below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hull, a wind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hull and a separat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hull.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sliding chamber arranged on the hull and extended from left to right as well as a separat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hull. The sliding table is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cavity, in which a first mounting cavity with downward ports is arranged, a centrifugal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mounting cavity rotatable through bearings, a r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mounting cavity, an outer tooth ring is fixed on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centrifugal cylinder, and the sliding table is arranged in the ring groove. The right end 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ort connected to the right groove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r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为保证生态环境,市政部门常常要对河道中的污泥进行清淤操作,而传统中的清淤设备较为笨拙,使用成本较大且工作效率低下,现有中也有一些自动化较高的清淤设备,但其在清淤过程中无法对污水以及污泥进行有效分离,给污泥的分离以及运输带来极大不变,同时在清淤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水浑浊,易散发恶臭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下方的输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的卷收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中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船体中且左右延长设置的滑腔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腔中的滑台,所述滑台中设置有端口向下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有离心筒,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中设有环槽,所述离心筒外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环槽中的外齿环,所述滑台右侧端面设有端口朝右且与所述环槽相联通的通联槽,所述离心筒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铰接安装的翻盖板,所述离心筒中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中左右相称设置有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铰接安装有液压缸,左右两个所述翻盖板顶部端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铰接的第二接连块,所述滑腔右侧内壁中设有端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第一转腔,所述滑腔右侧底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联通的搅匀腔,所述搅匀腔右侧内壁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下方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与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延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向上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腔内顶壁中的第一电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中的齿转轮,所述齿转轮伸进所述通联槽中且与所述外齿环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向下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底部末尾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底部的凸块以及铰接安装于所述凸块上且向右延长设置的铰接臂,所述铰接臂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左侧的套壳以及位于所述套壳右侧的固联块,所述铰接臂中设有端口向右的输料腔,所述输料腔中设有左右延长的螺旋进料轴,所述螺旋进料轴左侧延长端与固定设置与所述输料腔左侧内壁中的第二电动机动力连接,且所述螺旋进料轴右侧延长端伸出所述输料腔右侧端面外且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置有铰刀,所述套壳中设有与所述输料腔相联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抽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卷收装置包括通过支柱固定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端面右侧的安装台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端面内的第二安装腔,所述安装台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多组饶接轮,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左侧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左侧内壁中,且右侧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右侧内壁中的第三电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卷筒,所述卷筒上饶设有拉绳,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顶壁设有联通外部的穿孔,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卷筒的一端贯通所述穿孔且饶设过所述饶接轮后并与所述固联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内壁中设置有多组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联通的孔槽,所述腔体内顶壁设有贯通所述滑台顶部端面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中设有密闭圈,所述滑腔内顶壁设有与所述导流孔相联通且向右延长出所述船体右侧端面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右侧端通过软管与所述通孔左侧端联通设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台左侧端面内设有永磁片,所述滑腔左侧内壁中设有与所述永磁片相配合的电磁装置,所述滑台左侧端面设有与所述滑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的压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匀腔与所述第二转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侧延长端伸进所述搅匀腔中且与所述搅匀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右侧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何有多组位于所述搅匀腔中的搅匀臂,所述搅匀腔左侧顶部的所述船体中固定设有药剂箱,所述药剂箱与所述搅匀腔之间联通设置有导放管,所述导放管中设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搅匀腔内底壁设有联通外部的排放槽,所述排放槽中设有第二电控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腔左侧内底壁设有联通外部的排送槽,所述排送槽中设有传送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腔右侧内壁中设有开合器,所述开合器与所述第二电动机以及抽泵电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转动,第三电动机转动后可控制所述拉绳进行放线操作,在重力左右下,所述铰接臂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使所述铰刀与水底污泥接触,然后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抽泵以及所述第一电动机同时开启,所述第二电动机转动后可通过所述铰刀将水底污泥进行深挖,然后通过所述螺旋进料轴将污水混合物输送至所述通孔中,所述抽泵开启后可将污水混合物通过软管抽入所述腔体中,所述第一电动机转动后可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可带动所述齿转轮以及所述第一锥轮转动,所述齿转轮转动后可通过所述外齿环驱动所述离心筒转动,所述离心筒转动后可将污水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可大大提高分离效率,同时也可提高运输简便性;而分离后的水分通过孔槽流出后经过所述第一安装腔后流入所述搅匀腔中,而分离后的污泥则留在所述腔体中,而在所述第一锥轮转动后可通过第二锥轮驱动所述第二转轴以及搅匀臂转动,从而可对搅匀腔中的污水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可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开启,从而可适量对污水中投入污水添加剂,当所述搅匀腔满载后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以及所述电磁装置开启,所述第一电控阀开启后可将搅拌后的污水重新排入河道中,由此可利用搅拌的方式将污水添加剂与污水快速混合后在排送,进而可起到净化、过滤以及消毒作用,可防止发生恶臭,提高环保性;而所述电磁装置上电后可作用于所述永磁片从而可使所述滑台向左滑动,所述滑台向左滑动后,所述开合器被解除顶压,由此可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以及所述抽泵停止工作,当所述滑台左侧端面与所述滑腔左侧内壁相抵时,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排送槽上方,然后控制所述液压缸以及所述传送装置开启,所述液压缸开启后可将所述翻盖板打开,由此所述腔体中的污泥落在所述传送装置上,从而可进行排料操作;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可适用于河道、沟渠以及池塘的清淤操作,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具有分离以及搅拌功能,可方便对分离物的运输,同时可对污水进行处理,可防止发生恶臭,环保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铰接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滑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下方的输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的卷收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船体中且左右延长设置的滑腔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腔中的滑台,所述滑台中设置有端口向下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有离心筒,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中设有环槽,所述离心筒外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环槽中的外齿环,所述滑台右侧端面设有端口朝右且与所述环槽相联通的通联槽,所述离心筒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铰接安装的翻盖板,所述离心筒中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中左右相称设置有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铰接安装有液压缸,左右两个所述翻盖板顶部端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铰接的第二接连块,所述滑腔右侧内壁中设有端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第一转腔,所述滑腔右侧底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联通的搅匀腔,所述搅匀腔右侧内壁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下方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与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延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向上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腔内顶壁中的第一电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中的齿转轮,所述齿转轮伸进所述通联槽中且与所述外齿环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向下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底部末尾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底部的凸块以及铰接安装于所述凸块上且向右延长设置的铰接臂,所述铰接臂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左侧的套壳以及位于所述套壳右侧的固联块,所述铰接臂中设有端口向右的输料腔,所述输料腔中设有左右延长的螺旋进料轴,所述螺旋进料轴左侧延长端与固定设置与所述输料腔左侧内壁中的第二电动机动力连接,且所述螺旋进料轴右侧延长端伸出所述输料腔右侧端面外且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置有铰刀,所述套壳中设有与所述输料腔相联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抽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下方的输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船体顶部的卷收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船体中且左右延长设置的滑腔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腔中的滑台,所述滑台中设置有端口向下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有离心筒,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中设有环槽,所述离心筒外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环槽中的外齿环,所述滑台右侧端面设有端口朝右且与所述环槽相联通的通联槽,所述离心筒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铰接安装的翻盖板,所述离心筒中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中左右相称设置有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铰接安装有液压缸,左右两个所述翻盖板顶部端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铰接的第二接连块,所述滑腔右侧内壁中设有端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第一转腔,所述滑腔右侧底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联通的搅匀腔,所述搅匀腔右侧内壁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下方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与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延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向上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腔内顶壁中的第一电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腔中的齿转轮,所述齿转轮伸进所述通联槽中且与所述外齿环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向下延长端伸进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底部末尾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与所述船体右侧端面底部的凸块以及铰接安装于所述凸块上且向右延长设置的铰接臂,所述铰接臂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左侧的套壳以及位于所述套壳右侧的固联块,所述铰接臂中设有端口向右的输料腔,所述输料腔中设有左右延长的螺旋进料轴,所述螺旋进料轴左侧延长端与固定设置与所述输料腔左侧内壁中的第二电动机动力连接,且所述螺旋进料轴右侧延长端伸出所述输料腔右侧端面外且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置有铰刀,所述套壳中设有与所述输料腔相联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抽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装置包括通过支柱固定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浩定
申请(专利权)人:项浩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