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562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包括压风系统、供氧单元系统、降温除湿净化系统、排气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所述压风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一侧;所述供氧单元系统均布在生活室的两侧;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设在生活室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两端;所述环境监测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保证避难硐室中氧气的含量,为进入井下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提供足量的符合人体呼吸的氧气气源,并控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不超过规定的含量标准,以及控制湿度在人体适应的范围内,整个系统安全系数高。

An air self circulation system for refuge cham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self-circulation system of a refuge chamber,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air system, an oxygen supply unit system, a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an exhaust system and 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he pressure air system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living room; the oxygen supply unit system is distribu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ving room; and the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is provid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ving room, the exhaust system i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living room, an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living room.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oxygen content in the refuge chamber, provides sufficient oxygen source for the refuge personnel entering the underground refuge chamber, and controls the content of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does not exceed the prescribed content standard, and controls the humidity adaptation in the human body. The safety coefficient of the whole system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目前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70%左右。煤炭仍将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煤矿开采过程中,很难完全杜绝矿难的出现,而且煤矿事故的往往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矿难中,在井下灾害地点直接遇难的人数实际上较少,主要遇难人员一般发生在受灾害波及区域,特别是井下遇险人员在逃生中和逃生受阻时,由于气体中毒、缺氧窒息、溺水而引发的伤亡,这种情况下的死亡人数几乎占据矿难死亡人数的90%以上。因此,建设井下避难硐室,在井下崩塌、进水、火灾、瓦斯等灾变事故后,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并提供氧气、食物、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可有效地降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确保百万吨死亡率达标甚至是超标目标的实现。而避难硐室中氧气的供应为遇险人员的最基本生存条件之一,当压风管道在矿难发生后,被破坏不能使用时,压缩氧气瓶供氧装置能独立提供避难人员96h所必需的氧气,能保证避难空间内氧气浓度为18.5%到23%之间,避免缺氧和氧中毒事件的发生。在煤矿事故状态下避难硐室内可能出现的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一氧化碳和硐室内避难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如果CO2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不断积累,浓度达到3%以上时,就可能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因此避难硐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去除CO2。本专利技术可将CO2的浓度控制在1%以下。CO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部分:一是避难人员进舱时引入的巷道灾变环境气体,二是人体在密闭室内生存时产生的微量CO。由于CO的毒性巨大,对CO的处理应具有相当的速率,因此避难硐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在20min内把CO的浓度从400ppm降至24ppm。同时避难硐室内还会产生的其他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比如各种有机挥发性气体、恶臭气体、粉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难硐室在矿难发生时,能够及时地让避难硐室中空气自循环,保障避难人员能够生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包括压风系统、供氧单元系统、降温除湿净化系统、排气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所述压风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一侧;所述供氧单元系统均布在生活室的两侧;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设在生活室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两端;所述环境监测系统设在生活室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风系统包括压风进口一、压风进口二、三通、过滤装置、减压阀和压风出口阀;所述压风进口一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的一端连接;所述压风进口二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的中间端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的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与减压阀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减压阀的另一端与压风出口阀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风出口阀的另一端接入避难硐室内压风管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滤装置设为三级过滤,第一级为粗效过滤,第二级为中效过滤,第三级为高效过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供氧单元系统包括若干个氧气瓶和汇流供氧装置,所述若干个氧气瓶都接入汇流供氧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若干个氧气瓶数目为8~12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包括一氧化碳药剂箱、一氧化碳药剂、二氧化碳药剂箱、二氧化碳药剂、净化装置腔体、离心式风机、气动马达、净化装置出口风道、蓄冰冰柜、制冷风道和出风口;所述一氧化碳药剂放置于一氧化碳药剂箱内,所述二氧化碳药剂放置于二氧化碳药剂箱内,所述一氧化碳药剂箱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之上;所述净化装置腔体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之下;所述离心式风机连接有马达,离心式风机与净化装置腔体之间通过净化装置出口风道相连接;所述制冷风道贯穿蓄冰冰柜,一端与离心式风机相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马达动力源采用压缩空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排气系统设在生活室两端密封门的上端,并位于生活室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环境监测系统连接有一氧化碳监测器、氧气监测器、二氧化碳监测器、甲烷监测器和温湿度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有效保证避难硐室中氧气的含量,为进入井下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提供足量的符合人体呼吸的氧气气源,并控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不超过规定的含量标准,以及控制湿度在人体适应的范围内,整个系统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的压风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的降温除湿净化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包括压风系统1、供氧单元系统2、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排气系统4和环境监测系统5。所述压风系统1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所述供氧单元系统2均布在生活室100的两侧。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设在生活室100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4设在生活室100的两端。所述环境监测系统5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压风系统1包括压风进口一11、压风进口二12、三通13、过滤装置14、减压阀15和压风出口阀16。所述压风进口一11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一端连接。所述压风进口二12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中间端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13的另一端与过滤装置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4的另一端与减压阀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减压阀15的另一端与压风出口阀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风出口阀16的另一端接入避难硐室内压风管道。所述过滤装置14设为三级过滤,第一级为粗效过滤,第二级为中效过滤,第三级为高效过滤。所述供氧单元系统2包括若干个氧气瓶21和汇流供氧装置22,所述若干个氧气瓶21都接入汇流供氧装置22。所述若干个氧气瓶21数目为8~12个。如图3所示,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包括一氧化碳药剂箱31、一氧化碳药剂32、二氧化碳药剂箱33、二氧化碳药剂34、净化装置腔体35、离心式风机36、气动马达37、净化装置出口风道38、蓄冰冰柜39、制冷风道301和出风口302。所述一氧化碳药剂32放置于一氧化碳药剂箱31内,所述二氧化碳药剂34放置于二氧化碳药剂箱33内,所述一氧化碳药剂箱31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33之上。所述净化装置腔体35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33之下。所述离心式风机36连接有马达37,离心式风机36与净化装置腔体35之间通过净化装置出口风道38相连接。所述制冷风道301贯穿蓄冰冰柜39,一端与离心式风机36相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302相连接。所述马达37动力源采用压缩空气。所述排气系统4安装于生活室100两端密封门6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系统(1)、供氧单元系统(2)、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排气系统(4)和环境监测系统(5);所述压风系统(1)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所述供氧单元系统(2)均布在生活室(100)的两侧;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设在生活室(100)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4)设在生活室(100)的两端;所述环境监测系统(5)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所述压风系统(1)包括压风进口一(11)、压风进口二(12)、三通(13)、过滤装置(14)、减压阀(15)和压风出口阀(16);所述压风进口一(11)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一端连接;所述压风进口二(12)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中间端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13)的另一端与过滤装置(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4)的另一端与减压阀(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减压阀(15)的另一端与压风出口阀(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风出口阀(16)的另一端接入避难硐室内压风管道;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包括一氧化碳药剂箱(31)、一氧化碳药剂(32)、二氧化碳药剂箱(33)、二氧化碳药剂(34)、净化装置腔体(35)、离心式风机(36)、气动马达(37)、净化装置出口风道(38)、蓄冰冰柜(39)、制冷风道(301)和出风口(302);所述一氧化碳药剂(32)放置于一氧化碳药剂箱(31)内,所述二氧化碳药剂(34)放置于二氧化碳药剂箱(33)内,所述一氧化碳药剂箱(31)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33)之上;所述净化装置腔体(35)设在二氧化碳药剂箱(33)之下;所述离心式风机(36)连接有马达(37),离心式风机(36)与净化装置腔体(35)之间通过净化装置出口风道(38)相连接;所述制冷风道(301)贯穿蓄冰冰柜(39),一端与离心式风机(36)相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30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难硐室空气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系统(1)、供氧单元系统(2)、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排气系统(4)和环境监测系统(5);所述压风系统(1)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所述供氧单元系统(2)均布在生活室(100)的两侧;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设在生活室(100)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4)设在生活室(100)的两端;所述环境监测系统(5)设在生活室(100)的一侧;所述压风系统(1)包括压风进口一(11)、压风进口二(12)、三通(13)、过滤装置(14)、减压阀(15)和压风出口阀(16);所述压风进口一(11)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一端连接;所述压风进口二(12)的一端与避难硐室外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通(13)的中间端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13)的另一端与过滤装置(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4)的另一端与减压阀(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减压阀(15)的另一端与压风出口阀(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风出口阀(16)的另一端接入避难硐室内压风管道;所述降温除湿净化系统(3)包括一氧化碳药剂箱(31)、一氧化碳药剂(32)、二氧化碳药剂箱(33)、二氧化碳药剂(34)、净化装置腔体(35)、离心式风机(36)、气动马达(37)、净化装置出口风道(38)、蓄冰冰柜(39)、制冷风道(301)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险峰王洪林储杨林徐雨汪正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雄峰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