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亮专利>正文

检测式无负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505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检测式无负压装置,它主要由储液器、真空补偿器、远传压力表、观察窗、闸阀、负压表、水泵、管道、沉淀器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在于:在储液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增加一个闸阀,使两个闸阀与储液器串联成一个通路,然后再增加一条带闸阀的另一通路,与前一通路并联,从而能方便的进行两个通路的通水切换,实现方便直观地判断负压产生的原因和环节、对比检测负压功能的设计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式无负压装置
一种应用于无负压供水设备的装置,属于无负压供水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能够直接串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加压的供水设备,这种供水设备通常由储水器、真空补偿器、水泵、阀门管件、传感器、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无负压供水设备最主要的特点和功能就是不产生负压,如果负压抑制不可靠就会对市政管网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在水泵进水口和市政管网之间通常只是装有负压表,来观察是否产生负压,一旦产生负压就不能有效的判断产生负压的原因,没有检测负压的对比装置,导致负压检测和判断不方便、不直观。另外,目前的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储液器为不透明全封闭式,造成水的浊度也不能直观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直观地判断负压产生的原因和环节、具有对比检测负压功能的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透明部件、能直观的观察水质浊度的储液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在储液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增加一个闸阀,使两个闸阀与储液器串联成一个通路,然后再增加一条带闸阀的另一通路,与前一通路并联,从而能方便的进行两个通路的通水切换,实现方便直观地判断负压产生的原因和环节、对比检测负压功能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在储液器的底部增设透明沉淀器,在储液器的上部增设透明观察窗,从而实现了能直观的观察水质浊度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大大地提高了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可靠性,减少了设备维修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技术也大大的方便了用户对水质的监督。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所提供较佳实施例的构成原理图。1.储液器;2.真空补偿器;3.远传压力表;4.观察窗;5.闸阀;6.负压表;7.闸阀;8.负压表;9.闸阀;10.水泵;11.水泵进水口;12.管道;13.闸阀;14.沉淀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以上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储液器(1)的进水口连接闸阀(5),储液器(1)的出水口连接闸阀(13),闸阀(9)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闸阀(5)和闸阀(13)的另一端相连接,在储液器(1)的底部装有沉淀器(14),沉淀器(14)是由能承受一定压力的透明材料制成的,沉淀器(14)的内腔与储液器(1)的内腔相通,在储液器(1)的上部装有观察窗(4),观察窗(4)也是由能承受一定压力的透明材料制成的,通过观察窗(4)能够观察储液器(1)内腔的情况,在储液器(1)的顶部还装有真空补偿器(2)和远传压力表(3),闸阀(7)通过管道与闸阀(5)和闸阀(9)连通,在闸阀(7)的进、出水管道上分别装有负压表(8)和负压表(6),闸阀(13)通过管道(12)与水泵(10)的水泵进水口(11)连通,闸阀(9)也通过管道与水泵(10)的水泵进水口(11)连通。正常工作时,闸阀(9)关闭,水通过闸阀(7)和闸阀(5)进入储液器(1),然后再经闸阀(13)、管道(12)、水泵进水口(11)进入水泵(10),由水泵(10)供给用户,其间,真空补偿器(2)能起到真空自动补偿的作用,以保证在负压表(6)和负压表(8)处不产生负压。当进行负压检测时,为了直观检查、对比真空补偿器(2)的性能,需-->进行以下操作:首先关闭闸阀(5)和闸阀(13),使连接储液器(1)的一路管道断开,打开闸阀(9),使此路管道接通,启动水泵(10)工作,然后逐渐缓慢地关小闸阀(7),直至负压表(6)产生一个小的负压指示值,而负压表(8)此时指示正压,形成一种对比;在负压表(6)指示负压时,打开闸阀(5)和闸阀(13),使连接储液器(1)的一路管道接通,此时如果负压表(6)负压消除,说明真空补偿器(2)工作正常,如果负压表(6)负压仍未消除说明真空补偿器(2)产生故障,需要维修,这样经过直观地对比就能很容易的判断无负压功能是否正常,并能方便的判断故障原因和部位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沉淀器(14)装在储液器(1)的底部,水中的颗粒和水垢会下沉于沉淀器(14),观察淀器(14)中的杂质和水质情况就能直观的反映出自来水的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同时通过观察窗(4)也能方便地观察储液器(1)中的水质情况,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一些受观察空间制约的特殊情况下,沉淀器(14)和观察窗(4)也可以只设一种,也能实现对水质的监督。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含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式无负压装置,由储液器(1)、真空补偿器(2)、观察窗(4)、闸阀(5)、闸阀(7)、闸阀(9)、闸阀(13)、沉淀器(14)、水泵(10)、管道(12)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器(1)的进水口连接闸阀(5),储液器(1)的出水口连接闸阀(13),闸阀(9)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闸阀(5)和闸阀(13)的另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式无负压装置,由储液器(1)、真空补偿器(2)、观察窗(4)、闸阀(5)、闸阀(7)、闸阀(9)、闸阀(13)、沉淀器(14)、水泵(10)、管道(12)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器(1)的进水口连接闸阀(5),储液器(1)的出水口连接闸阀(13),闸阀(9)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闸阀(5)和闸阀(13)的另一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式无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储液器(1)的底部装有沉淀器(14),在储液器(1)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亮王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