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连接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65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连接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其中,机器人连接臂包括:臂体;第一支撑杆,第一端设置在臂体上,机器人的第一电机通过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臂体上;第二支撑杆,第一端设置在臂体上,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位于臂体的同侧,机器人的升降件通过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臂体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臂结构末端重量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连接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连接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应用,机械手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SCARA机器人为高速高、精度平面关节机器人。如图1至图3所示,传统的SCARA机器人的末端结构在小臂1上设有滚珠丝杠花键轴4、电机2a、电机2b、行星减速器5、同步带轮6、同步带7,且小臂1上设有用于固定滚珠丝杠花键轴4、电机2a和电机2b的电机丝杠支座3。机器人末端结构通过电机2c和减速器结构固定在机器人大臂上,电机2c驱动机器人末端结构在水平面内做旋转运动,末端结构整体质量会影响电机2c的使用性能。末端结构的重量对机器人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图2至图4b所示的小臂1和电机丝杠支座3本身重量为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小臂1上的电机2、同步带轮6、同步带7、行星减速器5、滚珠丝杠花键轴4等结构布局对机器人整体运行的性能也会有影响。如图2和图3所示的电机丝杠支座3为一个整体结构,结构复杂,加工不便,重量大,且丝杠螺母8和花键螺母9安装距离大,导致滚珠丝杠花键轴4的丝杠轴的长度增加,小臂1的末端整体结构增大,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连接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10);第一支撑杆(20),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体(10)上,机器人的第一电机(100)通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所述臂体(10)上;第二支撑杆(30),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体(10)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位于所述臂体(10)的同侧,所述机器人的升降件(200)通过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0)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所述臂体(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连接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10);第一支撑杆(20),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体(10)上,机器人的第一电机(100)通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所述臂体(10)上;第二支撑杆(30),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体(10)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位于所述臂体(10)的同侧,所述机器人的升降件(200)通过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0)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所述臂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连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连接臂还包括:第三支撑杆(40),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体(10)上,所述第三支撑杆(4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位于所述臂体(10)的同侧,所述第三支撑杆(4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0)之间,所述机器人的第二电机(300)通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0)的第二端连接而固定在所述臂体(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连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所述第二支撑杆(30)及所述第三支撑杆(40)与所述臂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连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0)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主钟成堡崔中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