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火栓吸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437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火栓吸气装置,其吸气阀体装在栓盖上,栓盖上有第一导气孔,吸气阀体内部是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上部有第二导气孔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与第二导气孔之间为锥形过渡面,在圆柱形空腔内装有阀塞,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消火栓吸气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反应灵敏,在消防栓主阀门关闭后能导通栓体内外大气,快速方便排出栓体内余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火栓的吸气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消火栓在通过泄水口排出栓体内余水时,因内外空气不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余水难以排出。栓体内余水结冰会破坏栓体,影响消火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在消防栓主阀门关闭后导通栓体内外大气,快速方便排出栓体内余水的消火栓吸气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消火栓吸气装置,吸气阀体装在栓盖上,栓盖上有第一导气孔,吸气阀体内部是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上部有第二导气孔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与第二导气孔之间为锥形过渡面,在圆柱形空腔内装有阀塞,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合理,反应灵敏,在消防栓主阀门关闭后能导通栓体内外大气,快速方便排出栓体内余水。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技术消火栓吸气装置的消火栓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消火栓吸气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吸气阀体;11为圆柱形空腔;12为圆锥形过渡面;2为栓盖;3为阀塞,31为锥形密封面;a为第一导气孔;b为第二导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吸气阀体1装在栓盖2上,栓盖2上有第一导气孔a,吸气阀体1内部是圆柱形空腔11,圆柱形空腔11上部有第二导气孔b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11与第二导气孔b之间为锥形过渡面12,在圆柱形空腔11内装有阀塞3,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31。在消火栓工作时,水通过第一导气孔a进入圆柱形空腔11,阀塞3在水压作用下向上运动,锥形密封面31与锥形过渡面12接触形成密封,使水不能从第二导气孔b排出。在消火栓工作结束,主阀门关闭后,栓体内液面下降,在阀塞3自身重力和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锥形密封面31与锥形过渡面12脱离接触,使外界大气通过第一导气孔a和第二导气孔b与栓体内大气相通。本技术的消火栓吸气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反应灵敏,在消防栓主阀门关闭后能导通栓体内外大气,快速方便排出栓体内余水。权利要求1.一种消火栓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阀体装在栓盖上,栓盖上有第一导气孔,吸气阀体内部是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上部有第二导气孔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与第二导气孔之间为锥形过渡面,在圆柱形空腔内装有阀塞,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火栓吸气装置,其吸气阀体装在栓盖上,栓盖上有第一导气孔,吸气阀体内部是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上部有第二导气孔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与第二导气孔之间为锥形过渡面,在圆柱形空腔内装有阀塞,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本技术的消火栓吸气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反应灵敏,在消防栓主阀门关闭后能导通栓体内外大气,快速方便排出栓体内余水。文档编号E03B9/00GK2746003SQ20042009027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政宏 申请人: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火栓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阀体装在栓盖上,栓盖上有第一导气孔,吸气阀体内部是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上部有第二导气孔与大气相通,圆柱形空腔与第二导气孔之间为锥形过渡面,在圆柱形空腔内装有阀塞,阀塞上有锥形密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