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补气自动平衡气 压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420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补气、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它是通过在气压给水罐的补气罐旁增设一个补气罐隔离室,在补气罐底部出水口、气压给水罐底部水流出入口和隔离室顶部设置浮球阀,在补气罐和气压给水罐浮球阀的浮球周围设置导流片的途径,使得气压给水装置成为一个能够自动补气,又能自动将气压给水罐中补充的过多空气送入补气罐贮留的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成本低廉之优点。(*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压给水罐的自动补气、自动平衡装置。特别是一种能自动补入空气并在补入空气过量时无须在气压给水罐装设特定的排气阀,就能将过量的空气送出气压罐外,进入补气罐贮留,从而保持气压给水罐内适量空气的全自动补气自动平衡的气压给水装置。现有的气压给水装置一般都采用补气罐及电磁阀控制的方法,或利用电磁阀和射流器等手段给气压给水罐补入空气(见日本公开特许昭57-131878)。当气压给水罐内补入空气过量时,则利用设置于气压给水罐壳体下侧或顶部的排气阀以排出过量的空气。为了使气压给水罐内保持适量的空气,有的还采用给气压给水罐设置电极控制的多气保护及欠气保护的装置。这些技术措施都存在控制系统及相应的辅助系统比较复杂,成本高,电磁阀较易损坏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气压给水罐内自动补入空气,自动排出罐内空气的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这种装置无须使用电磁阀及射流器就能有效地向气压给水罐内补入所需的空气。当补入空气量有盈余时,自动将盈余的空气送出气压罐外,进入补气罐内贮留。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本装置不需要设置特定的过量空气排气阀。在突然停电情况下不必担心气压给水罐内空气外泄。当供电投入运转时,能很快地向用户供水,无需多次补气之后才能正常供水。因此本装置又具有自动操作及无须特别管理的功能。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的方式实现的。顶部设有单向空气吸入阀及罐底设有浮球阀的补气罐,在补气罐筒体侧壁或筒体内增设一个隔离室,在隔离室的上端设有浮球阀。当水泵开启时,井水流经补气罐下端浮球阀孔口进入补气罐,连同补气罐内早已吸入或贮留的空气经由罐顶的导管压入隔离室,并从设置于隔离室侧壁而连接到气压给水罐的上、下两根导管进入到气压给水罐内。当向气压给水罐内补入的空气量过多时,即当气压给水罐内上液面低于连接到隔离室的上导管时,气压给水罐内空气经由上导管进入隔离室,并流经随液面已下降的浮球阀所退让出来的孔口及连接导管进入到补气罐内。补气罐内原有的满罐水,由于流经连接于补气罐底的延时排水阀而逐渐排出。水流出补气罐而腾出的空间,为来自气压给水罐的过量空气所占据而贮留。延时排水阀是在阀壳内的阀瓣平盖上开有小孔,补气罐内的水流经阀瓣平盖上的小孔而流出外部或进入水井中。当流入延时排水阀的水量减少,或从小孔流出一部份水量后,承压于阀瓣平盖上的水柱静压头减少,则阀瓣平盖下的弹簧顶起阀瓣平盖,水的流通截面扩大,水流速度加快,使补气罐内剩余的水较快地排出。因此,补气罐内气压降低,从气压给水罐来的贮留的过量的带压力的空气进入补气罐内,或当补气罐内压力低于罐外大气压时,补气罐上端的吸气单向阀开启,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补气罐内。当水泵再次开动,将井水送入补气罐内,进而水流将补气罐内的空气送入隔离室,最后送入气压给水罐内。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补入空气。当补入气压给水罐内空气过量时,盈余的空气被引入到补气罐而贮留。本装置的补气罐由于在罐底出流孔口的浮球阀的浮球四周均匀布置有三块以上的方形簿片状导流片,使浮球在导流片内随液面上下升降。浮球采用较水的比重小的材料制成。在补气罐排水时能使浮球平稳地随液面下降,有效地防止水在出流孔口处产生涡流,避免因涡流作用将罐内空气夹带排走,防止随液面漂浮下降的浮球过早地吸落到出流孔口胶垫处,致使补气罐内贮留过多的水而未能充分利用补气罐内的容积以纳入适量的来自罐顶单向阀或气压给水罐的空气。本装置的气压给水罐,在罐底水流出入口处设置特制浮球。按出流管口大小的不同需要,浮球阀中浮球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多个,并在每个浮球的周围均匀设有三个以上长方形簿片状的导流片,并用一般紧固方法固定在气压给水罐罐底。浮球用比重较水小的材料制成。特制浮球阀可以使罐内保留较低液位,并使罐内空气不外泄。本技术自动补气、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的特点是有针对性地在气压给水罐内空气欠气时才进行补气。正常运转时补气罐的单向空气吸入阀不动作不补气;由于本装置不需在气压给水罐罐顶或罐筒体下部设置浮球式的过量空气排气阀,即使在停止运转或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罐内的空气不外泄,而在重新供电时能及时地投入正常运转工作。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本技术的气压给水罐及自动补气、自动平衡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延时排水阀;图3是本技术的补气罐结构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补气罐另一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的气压给水罐特制浮球阀图;图7是图5的B-B剖面图;参照图1,启动水泵[1],井水有一部分经导管[2]及单向阀[3]压送至用户;一部分流经气压给水罐入口特制浮球阀[4]进入气压给水罐[5],使罐内液面上升,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井水由泵[1]经单向阀[6]及导管[7]补气罐浮球阀[8]压送入补气罐[9],水充满补气罐[9]后经导管[10]、浮球阀[11]进入隔离室[12]并由导管[13]及[14]进入气压给水罐[5]内。浮球阀[11]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制成。当气压给水罐[5]内的液面上升达到规定的上液位,气压给水罐[5]内的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P值时,电接点压力表[15]由电讯号断开电路,使水泵[1]停止运转。气压给水罐[5]内的水流经特制的浮球阀[14]向用户供水,气压给水罐[5]内液位下降,直至达到规定的下液位为止。在水泵[1]停运期间,补气罐[9]内的水经球阀[8]、导管[7]及[16]流入延时排水阀[17]。延时排水阀[17](见图2)由阀盖[18]、阀壳[19]、阀杆[20]、导向花板[21]、阀瓣平盖[22]、弹簧[23]、阀底座[24]等零件组成。当水流经上端孔口[25]、阀盖[18]注入阀壳[19]时,由于水柱静压力的作用,阀瓣平盖[22]被压贴于阀底座[24]上端的平台[26]处,水从阀瓣平盖[22]上的小孔[27]流经阀座[24]后流出阀外或注入水井中。当阀壳[19]内的水不断地经小孔[27]流出,则承压在阀瓣平盖[22]上的水柱静压力逐渐减少,当水柱静压力较阀瓣平盖[22]下面的压缩弹簧[23]张力为小时,阀瓣平盖被弹开,水的流通截面扩大,水则较为迅速地流出延时排水阀[17]外或注入水井中。由于补气罐[9]内的水不断地流出,补气罐[9]内压力降低,若此时较补气罐[9]的外压力为低则补气罐[9]上端的单向吸气阀[28]打开,补气罐[9]吸入外部空气。在气压给水罐[5]向外供水时,气压给水罐[5]内液位下降,气压给水罐[5]内的空气压力较补气罐[9]内的空气压力为高。因此,气压给水罐[5]内的空气经由导管[13],进入隔离室[12],经球阀[11]的孔口[36]和导管[10]进入补气罐[9]。当气压给水罐[5]内液面下降至规定的下液位时,罐内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P值,电接点压力表[15]由电讯号使水泵[1]起动。井水再次流经气压给水罐[5]下的特制球阀[4]进入气压给水罐[5]内。同时水泵[1]也将一部分水经单向阀[6]导管[7]及补气罐[9]的球阀[8]送入补气罐[9]内,利用来自水泵[1]供水的压力将补气罐[9]内的空气,连水带气一起经导管[10]及隔离室[12]上的浮球阀[11]送入隔离室[12],通过连接导管[13]及[14]压送入气压给水罐[5]内。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动补气、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是由气压给水罐[5]、补气罐[9]、延时排水阀[17]、水泵[1]组成的气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气罐[9]设有顶部带有浮球阀的隔离室[12],隔离室[12]设有上下两根导管[13]、[14]分别与气压给水罐[5]相连接,另一根导管[10]与补气罐[9]相连接,气压给水罐[5]底部水流出入口至少设有一个带有导流片的浮球阀[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补气、自动平衡气压给水装置,是由气压给水罐[5]、补气罐[9]、延时排水阀[17]、水泵[1]组成的气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气罐[9]设有顶部带有浮球阀的隔离室[12],隔离室[12]设有上下两根导管[13]、[14]分别与气压给水罐[5]相连接,另一根导管[10]与补气罐[9]相连接,气压给水罐[5]底部水流出入口至少设有一个带有导流片的浮球阀[4]。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气罐[9]底部浮球阀浮球[8]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天佑梁志文王纪龙白玉戒刘晓武潘兰芬李耀发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