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鐘祥专利>正文

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418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初滤部,设有一进水管并与一第一泵联通;    一复滤部,具有至少两支具有逆渗透膜的复滤材;该复滤部具有一入水管、一净水管及一废水管;该入水管与第一泵连通;    一回流部,是以一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复滤部的废水管连通,该回流管的另端与进水管连结第一泵的前段相连通;    一第二泵,是设于所述回流管上,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通,该进水管又与所述复滤部连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节省原水液量、增加待过滤水流量、延长逆渗透膜使用寿命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故,现有省去储水压力筒的装置虽然可减少储放空间,以及废水再次过滤达到省水的效果,然而因水压不定,相对造成待过滤水经逆渗透时所需的水量(亦即该待过滤水加注于逆渗透膜的水压)时而不足,从而影响水液经逆渗透后的水质。再则,因待过滤水量不足易造成种种问题如杂质易不当沉淀于该逆渗透膜而减低渗透效率,甚至减少该逆渗透膜使用寿命,以及所提供饮用水量时有不足等。另一现有的提高饮用水质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在一入水管11上接设一首次滤心12,以由首次滤心12滤过的水液传送至泵144加压后,先后流经一二次滤心16与一逆渗透膜管17,然而,该水液自逆渗透膜管17过滤后,一则除直接输出供饮用外,另一则是使废水由一废水管35引回至该泵14,以增加该入水管11的水量(其作用是提高待过滤水加注于该逆渗透膜上的水压),但该废水管35充其量仅是将该废水″引流″回入水管11,以较高水量供汇入泵14。然而仔细分析其设计发现,该废水管35实际并未对废水实施任何″加压″的动作,且废水是原水过滤为纯水的剩余液,其水量肯定不如水源所预定能提供的水量,相对能供给入水管11的实际水量亦为不定,再且,若废水量低于水源量甚大(相对废水压低于水源压力时),则该废水亦有可能因水压过低而根本无法汇流该入水管11,此时该废水管35即形同虚设,故仍需再配合一储水压力筒36来提高足量的逆渗透水压,此乃现有结构需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提高饮用水质的结构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运用一第一、第二泵同时对原水液及废水液加压,使水液在流道内呈″强制流动″,可提高水液进行逆渗透的效果。其运用一第一、第二泵配合一回流部的设计,有效提高水流速以减少杂质因流动缓慢而沉淀于逆渗透膜管,并延长逆渗膜的使用寿命,且使流道中的水量提高,相对提供逆渗透所需足够水量,提高水液过滤的品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初滤部,设有一进水管并与一第一泵联通,供加压并传输自一水源流出的的水液;一复滤部,具有至少两支具有逆渗透膜的复滤材;该复滤部具有一入水管、一净水管及一废水管;该入水管与第一泵连通,接受由第一泵输入的水液,而该净水管及该废水管分别输出净水与废水;一回流部,是以一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复滤部的废水管连通,该回流管的另端与进水管连结第一泵的前段相连通;一第二泵,是设于所述回流管上,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通,该进水管又与所述复滤部连通,以使该回流管中的废水强制回流入进水管,进而使流入该复滤部的液流量及流速皆提高。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进水管上设一结构为活性碳的初滤材。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净水管经一开关与一出水元件相连通,使净水由净水管经一开关以及一出水元件而输出。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回流管上设一手动阀,供手动控制该回流管的废水流量。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回流部并联一废水处理部,其依序设一限流阀及一废水槽;该限流阀与该回流管并联贯通以控制废水进出;废水槽,其是接收从一逆止阀传输的废水的环保储存废水装置。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复滤部是前二后一的复滤材设计,该前二支复滤材与后一复滤材相连通,该前二支复滤材过滤出的废水是经由后一复滤材过滤后直接提供利用,而后一复滤材与废水管连通,该废水管又与回流部连通,该后一复滤材的废水则由废水管汇至回流部处理。前述的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其中第一泵及第二泵可采用双头泵等效结构设计替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运用一第一、第二泵同时对原水液及废水液加压,使水液在流道内呈″强制流动″,可提高水液进行逆渗透的效果。其运用一第一、第二泵配合一回流部的设计,有效提高水流速以减少杂质因流动缓慢而沉淀于逆渗透膜管,并延长逆渗膜的使用寿命,且使流道中的水量提高,相对提供逆渗透所需足够水量,提高水液过滤的品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提高饮用水质的结构之一示意图图2是现有提高饮用水质的结构之二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初滤回路10 入水管11首次滤心12 活性碳材13泵14 并联回路15入管151二次滤心16逆渗透膜管17 逆渗透膜管20、21主进水管22、25 副进水管23、26逆止阀24、27 第一通管28复逆渗透膜管30 主汇管31废水管33、35 废水槽34储水压力筒36 初滤部40进水管41 初滤材43双头泵50 第一泵51第二泵52 复滤部60 复滤材61 入水管611净水管612废水管613开关62 出水元件63回流部70 回流管71逆止阀72 手动阀73废水处理部80 限流阀81废水槽8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本技术为一种强制回流的直接输出水装置,尤指一种利用被加压的回流水来提高供水量,以进一步节省原水量的装置;包括;一初滤部40,其具有一进水管41,供传输自水源流出的水液;一初滤材43(可为活性碳),是对自水源流出的水液作首次过滤净化;一第一泵51,其与进水管41连结并将进水管41内的水液强压输出,以提供充足的逆渗透水量;一复滤部60,具有至少两支具有逆渗透膜的复滤材61(本实施例为三支复滤材61);该复滤材61一端以一入水管611接受并过滤该进水管41传汇入的水液,而另端则分岐一净水管612及一废水管613分别供净水与废水输出,且净水是由该净水管612输出后经一开关62(该开关62为压力开关)而由一出水元件63输出;一回流部70,其具有一回流管71,其一端与至少二支复滤材61的废水管613并联贯通;而远离废水管613的一端则与该进水管41及第一泵51连通;一逆止阀72,是设于回流管71上,并控制回流管71内的回流水定向流汇;一手动阀73,是接设于回流管71上的近逆止阀72处,供手动控制该回流管71的废水流量;一第二泵52,设于回流管71上的近进水管41处,供接受回流管71所流入的废水,并将废水加压输入进水管41内;一废水处理部80,其依序设一限流阀81及一废水槽83;其中该限流阀81是与该回流管71连通而控制废水进出;该废水槽83,是一废水环保储装置。当然,本技术在实施上,该复滤部60的设计亦可由三支复滤材61平行并联的方式,变化为前二后一的复滤材61并联法(如图4所示),而重点是该前二支复滤材61过滤出的废水经由后一复滤材61过滤后可直接使用,而该后一复滤材61的废水则经废水管613汇至回流部70处理。为使整体结构更具变化性,该第一泵51及第二泵52亦可以一双头泵50取代(如图5所示),而达到同样的强制回流效果。所以,本技术在按压出水元件63而提供饮用水时,即同时联动该开关62以启动第一泵51与第一泵52,如此使整体结构产生两种相辅相乘的强制水流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一.该第一泵51被启动,即对从进水管41流入的水源加压并输入复滤部60,如此,若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鐘祥
申请(专利权)人:杨鐘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