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362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肢体动作辅助装置。肢体动作辅助装置(1A)的运动传递机构(30)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当安装有一对矫正部(10L,10R)的左右腿的双方腿从伸展状态开始弯曲时,在双腿弯曲度比规定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不将矫正部(10L,10R)的活动传递至弹簧构件(20L,20R)上,而将双腿弯曲度增加到规定弯曲度以上后,介由线缆(31)将矫正部(10L,10R)的活动传递至弹簧构件(20L,20R)上。

Limb movement auxiliar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mb movement auxiliary device. The motion transfer mechanism (30) of the limb action assistant device (1A)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ways: when the left and right legs of a pair of orthodontic parts (10L, 10R) begin to bend from the stretching state, the movement of the orthodontic parts (10L, 10R) is not transferred to the spring members (20L, 20R)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ending degree of both legs is smaller than the specified bending degree. When the bending degree of both legs is increased to above the specified bending degree, the activity of the correction part (10L, 10R) is transferred to the spring member (20L, 20R) by the cable (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肢体动作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人腿等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被提案有各式各样用于辅助高龄者等的动作的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6318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减轻使用者上身前屈时的负担而辅助该上身的前屈动作的装置。另外,在日本专利第303208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及日本特开2016-18266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中提案了辅助使用者步行动作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外,作为高龄者等特别容易感到负担的动作,例如可以举出:从坐在椅子等上的状态或下蹲状态等两腿处于较大弯曲的状态伸展双腿而起立的动作。在辅助这种动作的装置中,为了能够使使用者顺利地开始从站立状态弯曲双腿,期望在该双腿的弯曲度较小的状态下,使妨碍该双腿弯曲的辅助力不发生作用,而在该双腿充分弯曲的状态下,使辅助该双腿伸展的辅助力产生作用。然而,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装置并不能执行如上所述的动作辅助。另外,如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在具备用于产生辅助力的诸如电动机的致动器的装置中,虽然通过控制致动器能够实现上述的动作辅助,但由于加了致动器而需要电源单元等,装置结构易变得复杂,同时容易变成重型装置。因此,如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装置,存在下述问题:对于使用者来讲,该装置容易成为障碍,并且在步行过程中等反而会增加使用者的负担或是让使用者感受到不协调感。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无需致动器的简易结构或者以仅需小型致动器的构成来实现产生适当地辅助使用者的腿等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矫正部,分别安装在使用者的左右肢体上;弹簧构件,其具有一个以上,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辅助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该弹簧构件相对所述左右肢体共享;和运动传递机构,在所述一对矫正部和所述弹簧构件之间进行运动传递,使得将所述一对矫正部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而产生的活动传递给所述弹簧构件,从而使该弹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从使安装有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所述左右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使该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弯曲时,在该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规定的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当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弯曲度后,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更详细而言是指:左右肢体的中间部的关节(膝关节或肘关节)处的弯曲度或是左右肢体的根部的关节(髋关节或肩关节)处的弯曲度(相对于使用者上身的弯曲度)或是左右肢体的中间部的关节处的弯曲度和左右肢体的根部的关节处的弯曲度相加后的总弯曲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1方面,由于上述运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方式构成,当上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是比规定的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上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会传递到上述弹簧构件上,因此,能够使该弹簧构件不产生弹性力。进而,能够避免将由弹簧构件的弹性力实现的辅助力作用到使用者身上。此外,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比上述第1弯曲度大的弯曲度时,上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会传递到上述弹簧构件,因此,能够在该弹簧构件上产生对应了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弹性力。进而,能够对使用者作用由弹簧构件的弹性力实现的辅助力。这时,由于上述运动传递机构是将上述一对矫正部伴随上述左右肢体的屈伸而产生的活动传递到上述弹簧构件的机构,无需致动器就能够实现辅助。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能够用无需致动器的简易构成来实现产生适当地辅助使用者的腿等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另外,也不需要致动器的动作用的电源等,能够将动作辅助装置构成为轻量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1方面中,优选:所述左右肢体可以是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腿。这时,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使安装有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所述左右腿的一方腿伸展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的腿弯曲时,在该另一方的腿的弯曲度比规定的第2弯曲度小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所述第2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实现在使用者步行时使所述弹簧构件不产生或是尽量不产生弹性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1方面和第2方面中,优选所述肢体动作辅助装置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具备一对所述弹簧构件和作为所述运动传递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可挠性长条构件,该可挠性长条构件以与所述一对矫正部锁止的方式进行配设,使得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之间至少一部分区间处的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使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行进,同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各自的一端部分别连结在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上,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以在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上不产生使所述一对弹簧构件产生弹性构件的张力的方式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变化而行进;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另一端部约束在该一对弹簧构件各自外部的第1构件上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行进,使该一对弹簧构件产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对所述一对弹簧构件作用拉力或压缩力(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根据上述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时,所述一对矫正部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产生的活动介由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传递到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双方弹簧构件上。进而,对使用者作用辅助力。另外,通过对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配设模式(pattern)或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长度的设定等,能够简单地实现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处的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通过所述线路长度的变化来吸收因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动作而引起的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由此,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能够在不需要离合机构等的情况下简单地实现在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上不产生让所述一对弹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张力。此外,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可以由线缆等构成,因此能够简单地实现肢体动作辅助装置的小型化或轻量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3方面中,优选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变化而行进,使得所述一对弹簧构件分别向下述方向移动,该方向是指: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或者与该另一端部连结的第2构件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分别向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外部的所述第1构件接近的方向;同时,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所述第1弯曲度以上的弯曲度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所述另一端部或者与该另一端部连结的所述第2构件与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外部的所述第1构件锁止,由此,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分别被约束在所述第1构件的各个构件上(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根据上述构成,在从所述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弯曲该双方肢体时,能够通过简略的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矫正部,分别安装在使用者的左右肢体上;弹簧构件,其具有一个以上,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辅助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该弹簧构件相对所述左右肢体共享;和运动传递机构,在所述一对矫正部和所述弹簧构件之间进行运动传递,使得将所述一对矫正部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而产生的活动传递给所述弹簧构件,从而使该弹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从使安装有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所述左右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使该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弯曲时,在该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规定的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当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弯曲度后,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8 JP 2017-0639421.一种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矫正部,分别安装在使用者的左右肢体上;弹簧构件,其具有一个以上,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辅助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动作,该弹簧构件相对所述左右肢体共享;和运动传递机构,在所述一对矫正部和所述弹簧构件之间进行运动传递,使得将所述一对矫正部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屈伸而产生的活动传递给所述弹簧构件,从而使该弹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从使安装有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所述左右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使该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弯曲时,在该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规定的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当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弯曲度后,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肢体是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腿,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使安装有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所述左右腿的一方的腿伸展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的腿弯曲时,在该另一方的腿的弯曲度比规定的第2弯曲度小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矫正部的活动不传递到所述弹簧构件上,所述第2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所述弹簧构件和作为所述运动传递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可挠性长条构件,该可挠性长条构件以与所述一对矫正部锁止的方式进行配设,使得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之间至少一部分区间处的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使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行进,同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各自的一端部分别连结在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上,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以在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上不产生使所述一对弹簧构件产生弹性构件的张力的方式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变化而行进;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另一端部约束在该一对弹簧构件各自外部的第1构件上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行进,使该一对弹簧构件产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对所述一对弹簧构件作用拉力或压缩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变化而行进,使得所述一对弹簧构件分别向下述方向移动,该方向是指: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或者与该另一端部连结的第2构件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分别向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外部的所述第1构件接近的方向;同时,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所述第1弯曲度以上的弯曲度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所述另一端部或者与该另一端部连结的所述第2构件与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外部的所述第1构件锁止,由此,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分别被约束在所述第1构件的各个构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所述弹簧构件和作为所述运动传递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可挠性长条构件,该可挠性长条构件以与所述一对矫正部锁止的方式进行配设,使得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之间至少一部分区间处的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使该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行进,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件以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行进动作不会传递给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方式行进;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大的状态下,将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分别约束到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一端部,并且,在将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另一端部分别约束到该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外部的第3构件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行进,从而使该一对弹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对所述一对弹簧构件作用拉力或压缩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比所述第1弯曲度小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自的另一端部分别约束到所述第3构件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对应于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变化而行进,使得分别连结在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4构件各自伴随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而向朝向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一端部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左右肢体的弯曲度增加到所述第1弯曲度以上的弯曲度时,所述一对第4构件分别锁止到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一端部上,由此,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的两端部分别被约束到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的各个一端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以下述方式配设:该可挠性长条构件具有第1区间和第2区间,其中,第1区间是在使所述左右肢体中的左侧肢体伸展的状态下使右侧肢体从伸展状态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增加的区间;所述第2区间是在使所述左右肢体中的右侧肢体伸展的状态下使左侧肢体从伸展状态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增加的区间,并且,在从所述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使该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在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区间的双方区间处增加。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以下述方式配设:该可挠性长条构件具有第1区间和第2区间,其中,第1区间是在使所述左右肢体中的左侧肢体伸展的状态下使右侧肢体从伸展状态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增加的区间;所述第2区间是在使所述左右肢体中的右侧肢体伸展的状态下使左侧肢体从伸展状态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增加的区间,并且,在从所述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伸展的状态开始使该左右肢体的双方肢体弯曲时,所述线路长度在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区间的双方区间处增加。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肢体是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被配设成:所述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各腿的膝部处的弯曲度增加而增加。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肢体是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腿,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被配设成:所述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各腿的膝部处的弯曲度增加而增加。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构成为:所述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各腿的膝部处的弯曲度增加以及该腿的髋关节处的弯曲度增加而增加。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构成为:所述线路长度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各腿的膝部处的弯曲度增加以及该腿的髋关节处的弯曲度增加而增加。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矫正部上分别搭载有圆形或偏心凸轮形的滑轮,该滑轮对应于安装有各所述矫正部的肢体的弯曲进行旋转;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经由分别搭载在所述一对矫正部上的所述滑轮的外周而配设。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矫正部上分别搭载有圆形或偏心凸轮形的滑轮,该滑轮对应于安装有各所述矫正部的肢体的弯曲进行旋转;所述可挠性长条构件经由分别搭载在所述一对矫正部上的所述滑轮的外周而配设。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矫正部的各矫正部具有以对应于安装有该矫正部的肢体的弯曲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至少两个连杆构件,并且具有圆形的滑轮,该滑轮以绕从所述两个连杆构件的相对旋转轴心偏置的位置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的方式受所述两个连杆构件的一方的连杆构件轴支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圭竹中透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