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山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337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1:13
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同样的盒体的一侧,盒体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分别与对应的盒体内部相通,且竖管均与外界相通,盒体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透槽,透槽分别与对应的盒体内部相通,盒体的顶面分别开设通孔,通孔均位于两个透槽之间,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竖管的中心线共线,盒体的顶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转盘。通过本装置炒出的菜口味更加均匀,能够提高烹饪效率从而满足大规模饭店或食堂的大需求量要求,大幅度减少甚至杜绝劳动力成本投入,从而节约成本。

A mechanical stir frying device for simulating high boiling and stir frying cooking methods

A mechanical stir-frying device simulating the cooking mode of fierce stir-frying includes a box body, one side of the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s one side of two parallel connection boards,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nnection board fixedly connects one side of the same box body,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s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pipe, and the vertical pipe fixedly connects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rresponding box body respectively. The top of the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box. The top of the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box. The top of the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box. The through hol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through holes. The through holes are collinear with the center line of the corresponding vertical pipe, and the top of the box is fixed by fixing device. Install a turntable. The cook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large demand of large-scale restaurants or canteens, greatly reducing or even eliminating labor cost input, thus saving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烹调器具
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饭店或食堂炒菜时,每道菜的量比较大,所以只能使用与菜量相匹配的大锅炒菜,但大锅较重,不利于厨师翻炒,菜品口味较差,为了克服上述情况,人们开始通过机械炒菜装置来替代人力,但现有的机械炒菜装置无法实现佐料的添加,尤其是油和盐两种必不可少的佐料,炒菜时依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因此现有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同样的盒体的一侧,盒体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管的上端,竖管分别与对应的盒体内部相通,且竖管均与外界相通,盒体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透槽,透槽分别与对应的盒体内部相通,盒体的顶面分别开设通孔,通孔均位于两个透槽之间,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竖管的中心线共线,盒体的顶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转盘,转盘的前面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曲柄的一端,曲柄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活动杆的上端,活动杆分别从对应的通孔内穿过,盒体的内壁背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数个导向环,导向环分别与对应的通孔的中心线共线,活动杆分别从对应的导向环内穿过,且活动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导向环的内壁接触配合,其中一个活动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圆球,圆球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的内壁顶部紧密接触配合,另一个活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塞的顶面,锥形塞的顶面面积小于其底面面积,锥形塞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的内壁底部紧密接触配合,转盘的背面分别固定安装齿轮,齿轮分别与对应的转盘的中心线共线,盒体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带轮,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槽、通孔之间,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其中一个带轮带有动力装置,传送带的顶面固定安装齿条,齿条为软质材料,且齿条能够分别与对应的齿轮啮合;盒体下方设有机械炒菜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所述的盒体的底部均为锥形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所述的透槽内分别设有软塞,软塞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透槽的内壁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所述的软塞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底面,限位板的底面面积均大于透槽的顶面面积,限位板的底面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盒体的顶面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所述的盒体均为透明材质。如上所述的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所述的连接板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下端,支撑杆的上部分别套装导向套,导向套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厨房内,且支撑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导向套的内壁接触配合,支撑杆能够分别沿对应的导向套上下滑动,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套装环形板,环形板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杆的外周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滚轮,环形板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下端,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导向套的顶面,支撑杆分别从对应的弹簧内穿过,滚轮的上方分别设有凸轮,两个凸轮之间通过固定轴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凸轮带有动力装置,凸轮通过轮架固定安装在厨房内,凸轮的外周分别同时与对应的滚轮的外周接触配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用者通过透槽向盒体内添加油、盐,含有圆球的盒体内添加食用油,含有锥形塞的盒体内添加食用盐,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对应的带轮转动,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因此,两个带轮同步转动,传送带与齿条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带动齿条转动,齿条能够与齿轮啮合,齿条先与圆球上方的齿轮啮合,带动对应的齿轮转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转盘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带动转盘转动,转盘、曲柄和连杆共同构成曲柄连杆机构,转盘转动能够带动活动杆上下往复运动,通过通孔和导向环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活动杆只能够做竖直方向运动,当活动杆向上运动时,圆球与竖管分离,盒体内的油通过竖管流入机械炒菜装置内,齿条的长度等于转盘的周长,随着传送带的运行,齿条能够带动对应的转盘运行一周,转盘停止运行后,圆球重新卡入至对应的竖管内,盒体内的油停止下流,传送带持续运行,当齿条与另一个齿轮啮合时,能够带动另一个转盘运转一周,另一个盒体内的盐通过竖管流入厨具内,且盐会顺着锥形塞的外周向下流,从而使得盐更加均匀的洒向机械炒菜装置内,菜的口感更加均匀。本装置通过一套动力装置即可实现油和盐的定量添加,通过齿条和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转盘转动一周,从而实现一次添加操作,通过带轮和传送带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依次带动转盘转动,结构更加简化,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能够降低维修和保养成本,通过对客人进行口感数据调查以及人体健康需求量选定合适的油盐量,再通过实验测得本装置正常工作一次向机械炒菜装置添加的油盐量,使本装置正常工作一次添加的油盐量与选定的油盐量相符合,通过设置竖管的内径即可实现这一操作,且能够在两个盒体之间增设同样的盒体,每相邻两个盒体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盒体的顶面设有同样的转盘、齿轮、曲柄、连杆和活动杆,传送带和齿条能够依次带动对应的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数种佐料的定量添加,使得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本装置炒出的菜口味更加均匀,能够提高烹饪效率从而满足大规模饭店或食堂的大需求量要求,大幅度减少甚至杜绝劳动力成本投入,从而节约成本,定量添加佐料使得本装置炒出的菜品口味始终如一,杜绝因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相同菜品口味不一的情况,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2的一侧,连接板2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同样的盒体1的一侧,盒体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管3的上端,竖管3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且竖管3均与外界相通,盒体1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透槽4,透槽4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盒体1的顶面分别开设通孔5,通孔5均位于两个透槽4之间,通孔5分别与对应的竖管3的中心线共线,盒体1的顶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转盘6,转盘6的前面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曲柄7的一端,曲柄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连杆8的一端,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活动杆9的上端,活动杆9分别从对应的通孔5内穿过,盒体1的内壁背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数个导向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2)的一侧,连接板(2)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同样的盒体(1)的一侧,盒体(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管(3)的上端,竖管(3)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且竖管(3)均与外界相通,盒体(1)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透槽(4),透槽(4)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盒体(1)的顶面分别开设通孔(5),通孔(5)均位于两个透槽(4)之间,通孔(5)分别与对应的竖管(3)的中心线共线,盒体(1)的顶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转盘(6),转盘(6)的前面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曲柄(7)的一端,曲柄(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连杆(8)的一端,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活动杆(9)的上端,活动杆(9)分别从对应的通孔(5)内穿过,盒体(1)的内壁背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数个导向环(10),导向环(10)分别与对应的通孔(5)的中心线共线,活动杆(9)分别从对应的导向环(10)内穿过,且活动杆(9)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导向环(10)的内壁接触配合,其中一个活动杆(9)的下端固定安装圆球(11),圆球(11)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3)的内壁顶部紧密接触配合,另一个活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塞(12)的顶面,锥形塞(12)的顶面面积小于其底面面积,锥形塞(12)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3)的内壁底部紧密接触配合,转盘(6)的背面分别固定安装齿轮(13),齿轮(13)分别与对应的转盘(6)的中心线共线,盒体(1)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带轮(14),带轮(14)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槽(4)、通孔(5)之间,两个带轮(14)之间通过传送带(15)连接,其中一个带轮(14)带有动力装置,传送带(15)的顶面固定安装齿条(16),齿条(16)为软质材料,且齿条(16)能够分别与对应的齿轮(13)啮合;盒体(1)下方设有机械炒菜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猛火爆炒烹饪方式的机械炒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2)的一侧,连接板(2)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同样的盒体(1)的一侧,盒体(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管(3)的上端,竖管(3)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且竖管(3)均与外界相通,盒体(1)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透槽(4),透槽(4)分别与对应的盒体(1)内部相通,盒体(1)的顶面分别开设通孔(5),通孔(5)均位于两个透槽(4)之间,通孔(5)分别与对应的竖管(3)的中心线共线,盒体(1)的顶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转盘(6),转盘(6)的前面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曲柄(7)的一端,曲柄(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连杆(8)的一端,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活动杆(9)的上端,活动杆(9)分别从对应的通孔(5)内穿过,盒体(1)的内壁背面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数个导向环(10),导向环(10)分别与对应的通孔(5)的中心线共线,活动杆(9)分别从对应的导向环(10)内穿过,且活动杆(9)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导向环(10)的内壁接触配合,其中一个活动杆(9)的下端固定安装圆球(11),圆球(11)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3)的内壁顶部紧密接触配合,另一个活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塞(12)的顶面,锥形塞(12)的顶面面积小于其底面面积,锥形塞(12)的外周能够与对应的竖管(3)的内壁底部紧密接触配合,转盘(6)的背面分别固定安装齿轮(13),齿轮(13)分别与对应的转盘(6)的中心线共线,盒体(1)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带轮(14),带轮(14)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槽(4)、通孔(5)之间,两个带轮(14)之间通过传送带(15)连接,其中一个带轮(14)带有动力装置,传送带(15)的顶面固定安装齿条(16),齿条(16)为软质材料,且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声琅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