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15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由机体组件、增压装置和伺服电机组成;在机体组件的进气口与主气室之间安装增压装置,实现对气体增压,且增压过程稳定,能耗较低,并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较高的增压。伺服电机安装在壳体外壁侧。压气机采用的导流叶片结构简单,导流叶片中部的减震凸台与叶片装配后连成环状,彼此制约,增加刚性,改变叶片的固有频率,降低叶片根部的弯曲扭转应力。导流叶片的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可起阻尼减震的作用。压气机采用的叶轮吸气量大,噪音小,工作效率高,且不易变形损坏,工作使用寿命长;能实现对进气和出气的均流处理,确保壳体内的气压平衡。

A compressor with shock absorbing boss va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ressor with shock absorber convex guide van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ody assembly, a booster device and a servo motor; a booster devic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intake port of the body component and the main air chamber to realize gas pressurization, and the boosting process is stabl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low, and a higher boost is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The servo motor is mounted on the outer wall side of the shell. The guide vane used in the compressor is simple in structure. The shock absorber in the middle of the guide va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lade in a ring after assembly, which restricts each other, increases rigidity, changes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blade, and reduces the bending and torsional stress of the blade root. Wear-resistant alloy is sprayed on the joint surface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convex platform of the guide vane, which can damp and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guide vane when it vibrates. Compressor impell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suction capacity, low noise, high efficiency, not easy to deform and damage, and long service life. It can realize the equal flow treatment of inlet and outlet, and ensure the air pressure balance in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气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
技术介绍
压气机是燃气涡轮发动机中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作功,以提高空气压力的部件。压气机叶轮叶片的前端部分呈弯曲状称为导轮,其作用是将气体无冲击的导入工作叶轮,减小气流冲击损失。小型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一般将导轮与工作叶轮加工成一体。压气机的叶轮出口有扩压器,使气体在叶轮中获得的动能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压力。扩压器分为叶片式和缝隙式两种。压气机的外壳有气流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一般呈轴向设置,流道呈渐缩状,以减小进气阻力。出口则设计成流道沿圆周渐扩的蜗壳状,使高速气流能继续扩压,提高增压器的总效率。压气机由涡轮驱动,其主要性能参数有:转速、空气流量、增压比和效率等。中国专利201410692598.5公开了“一种滑片式压气机”,其具有整机结构可靠性高,造价低,能耐受高温气体、等熵压缩效率高的工作特点;但在工作过程中转子旋转要消耗压缩做功的能量,使得能量的利用率较低,同时工作噪音较大,压气机工作效率低。在专利技术专利“201710335359.8提出“一种复合轴径流式压气机”,其特点在于能满足增压器在低转速工况的大扭矩、高速或高负荷工况的高增压压力和快速响应性能需求,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但其导流叶片采用常规设计,使得整个压气机振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体组件、增压装置和伺服电机,机体组件包括壳体、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隔板、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叶轮组件、增压泵、叶片、减震凸台、进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气压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控制器和隔音棉,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腔室设置有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和第二叶轮仓,主气室与进气口相连通,副气室与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一叶轮仓和所述第二叶轮仓位于主气室和副气室之间,所述第一叶轮仓与所述第二叶轮仓之间有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端部位于主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流叶片,隔板下端部位于副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结构相同,导流叶片上距榫根部位60%处设有减震凸台,所述减震凸台为小圆弧体状,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起阻尼减震的作用,第一导流叶片与第二导流叶片上带有减震凸台的叶面相对安装;所述增压装置位于壳体顶部的进气口与主气室之间,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外侧壁上,两个气压传感器分别位于主气室和副气室的侧端部,且与壳体外侧壁上的控制器相连,所述壳体顶部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单向阀,壳体底部出气口处安装有出气单向阀;所述第一叶轮仓和所述第二叶轮仓内分别安装有两组叶轮组件,且两组叶轮组件分上下设置,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叶轮本体、出气通道、进气通道和转轴,所述叶轮本体中心设有转轴,且转轴与设置在壳体外壁侧的伺服电机连接,出气通道竖直贯穿于叶轮本体内,叶轮本体内设有多层进气结构,每层进气结构有多个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内侧壁呈弧线状,进气通道一端为吸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出气端与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增压装置包括主储气罐和副储气罐,所述主储气罐一端设有进气端,且进气端连通进气口,所述主储气罐底部出气端通过增压泵连接副储气罐,副储气罐的下出气端与主气室连通。所述叶轮组件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所述隔板的两侧面固定有隔音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结构原理简单,能实现对气体的快速增压、增压效率高,且可提高压气机效率。其中,在压气机的进气口与主气室之间安装增压装置,可实现对气体增压,且增压过程稳定,能耗较低,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较高的增压。本专利技术压气机采用的叶轮吸气量大,噪音小,工作效率高,且不易变形损坏,工作使用寿命长;能实现对进气和出气的均流处理,确保外壳体内的气压平衡。本专利技术压气机采用的导流叶片结构简单,导流叶片中部的减震凸台与叶片装配后,可连成环状,彼此制约,增加刚性,改变叶片的固有频率,降低叶片根部的弯曲扭转应力。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接合面相互摩擦,可起阻尼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叶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叶片及减震凸台部位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主气室5.副气室6.第一叶轮仓7.第二叶轮仓8.隔板9.第一导流叶片10.第二导流叶片11.增压装置12.叶轮组件13.叶轮本体14.出气通道15.转轴16.进气通道17.主储气罐18.副储气罐19.进气端20.出气端21.增压泵22.下出气端23.导流叶片24.减震凸台25.进气单向阀26.出气单向阀27.气压传感器28.转速传感器29.控制器30.隔音棉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由机体组件、增压装置和伺服电机组成;其中,机体组件还包括壳体1、主气室4、副气室5、第一叶轮仓6、第二叶轮仓7、隔板8、第一导流叶片9、第二导流叶片10、叶轮组件12、增压泵21、叶片23、减震凸台24、进气单向阀25、出气单向阀26、气压传感器27、转速传感器28、控制器29和隔音棉30。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壳体内腔设置主气室4、副气室5、第一叶轮仓6和第二叶轮仓7,主气室4与进气口2相连通,副气室5与出气口3相通;第一叶轮仓6和第二叶轮仓7位于主气室4和副气室5之间,第一叶轮仓6与第二叶轮仓7之间设置有隔板8分隔,隔板8上端部位于主气室4与第一叶轮仓6、第二叶轮仓7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流叶片;隔板8下端部位于副气室与第一叶轮仓6、第二叶轮仓7之间安装有第二导流叶片10;隔板8的两侧面均固定有隔音棉30。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叶片9与第二导流叶片10结构相同,叶片23上距榫根部位60%处设有减震凸台24,减震凸台为小圆弧体状,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接合面相互摩擦,起阻尼减震的作用。第一导流叶片9与第二导流叶片10上带有减震凸台的叶面相对安装;本实施例中,导流叶片结构能实现对进气和出气的均流处理,确保壳体内的气压平衡。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位于壳体1顶部的进气口2与主气室4之间;控制器29固定在壳体1外侧壁上,两气压传感器27分别位于主气室4和副气室5的侧端,且与壳体外壁上的控制器相连,在壳体1顶部进气口2处安装有进气单向阀25,壳体1底部出气口3处安装有出气单向阀26。第一叶轮仓6和第二叶轮仓6内分别安装有两组叶轮组件12,且两组叶轮组件12分上下设置;叶轮组件12包括叶轮本体13、出气通道14、进气通道16和转轴15,叶轮本体13中心设有转轴15,且转轴15与设置在壳体1外壁上的伺服电机连接。出气通道14竖直贯穿于叶轮本体13内,叶轮本体13体内设有多层进气结构,每层进气结构有多个进气通道16,进气通道16的内侧壁呈弧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组件、增压装置和伺服电机,机体组件包括壳体、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隔板、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叶轮组件、增压泵、叶片、减震凸台、进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气压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控制器和隔音棉,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腔室设置有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和第二叶轮仓,主气室与进气口相连通,副气室与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一叶轮仓和所述第二叶轮仓位于主气室和副气室之间,所述第一叶轮仓与所述第二叶轮仓之间有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端部位于主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流叶片,隔板下端部位于副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结构相同,导流叶片上距榫根部位60%处设有减震凸台,所述减震凸台为小圆弧体状,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起阻尼减震的作用,第一导流叶片与第二导流叶片上带有减震凸台的叶面相对安装;所述增压装置位于壳体顶部的进气口与主气室之间,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外侧壁上,两个气压传感器分别位于主气室和副气室的侧端部,且与壳体外侧壁上的控制器相连,所述壳体顶部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单向阀,壳体底部出气口处安装有出气单向阀;所述第一叶轮仓和所述第二叶轮仓内分别安装有两组叶轮组件,且两组叶轮组件分上下设置,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叶轮本体、出气通道、进气通道和转轴,所述叶轮本体中心设有转轴,且转轴与设置在壳体外壁侧的伺服电机连接,出气通道竖直贯穿于叶轮本体内,叶轮本体内设有多层进气结构,每层进气结构有多个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内侧壁呈弧线状,进气通道一端为吸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出气端与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增压装置包括主储气罐和副储气罐,所述主储气罐一端设有进气端,且进气端连通进气口,所述主储气罐底部出气端通过增压泵连接副储气罐,副储气罐的下出气端与主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减震凸台导流叶片的压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组件、增压装置和伺服电机,机体组件包括壳体、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隔板、第一导流叶片、第二导流叶片、叶轮组件、增压泵、叶片、减震凸台、进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气压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控制器和隔音棉,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腔室设置有主气室、副气室、第一叶轮仓和第二叶轮仓,主气室与进气口相连通,副气室与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一叶轮仓和所述第二叶轮仓位于主气室和副气室之间,所述第一叶轮仓与所述第二叶轮仓之间有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端部位于主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流叶片,隔板下端部位于副气室与第一叶轮仓、第二叶轮仓之间安装有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结构相同,导流叶片上距榫根部位60%处设有减震凸台,所述减震凸台为小圆弧体状,减震凸台结合面上喷涂耐磨合金,当导流叶片振动时起阻尼减震的作用,第一导流叶片与第二导流叶片上带有减震凸台的叶面相对安装;所述增压装置位于壳体顶部的进气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永强冯鲁文董泉润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