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298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对泥鳅人工授精,泥鳅苗种培养,池塘养鳅,病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养殖的泥鳅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且泥鳅健康,泥鳅体内无化学残留,提高了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loac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loach. I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loach, cultivation of loach seedlings, pond cultivation of loac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loach cultured by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urvival rate, fast growth speed, high yield, healthy loach, no chemical residues in loach body, and improve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lo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泥鳅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又名鳅、鳗尾泥鳅、真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发展泥鳅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一条科学致富之路。泥鳅养殖方法,旨在确保泥鳅养殖的用水、用苗、用饵、用料等能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保证养殖质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要求,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索有“天上的斑鸦.地下的泥鳅”的说法。据分析,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左右,鳅肉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2.8%,磷、钙、铁的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泥鳅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本草拾遗》中记载:泥鳅性味甘平无毒,补气益中,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癖等症。《本草纲目》中也载有:泥鳅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皮肤搔痒、跌打损伤、乳痛等都有一定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吃泥鳅还可美容、防治眼病、感冒等。在国外,尤其是日本,泥鳅已成为一种营养滋补食品。泥鳅属于小型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其养殖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益高,特别适合农村家庭式专业饲养。近年来,为了扩大出口创汇,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泥鳅的人工养殖的试验研究。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吻端向前突出,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触须5对,服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头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腹鳍较小,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体背及体侧深灰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黑色大斑点,奇鳍上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泥鳅养殖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鳅养殖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人工催产,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注射药剂进行催产;泥鳅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步骤二:人工授精,将泥鳅的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步骤三:鳅苗下池;步骤四:池塘养鳅;步骤五:病害防治。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每尾雌亲用手轻压雌雄亲鱼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撤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泥鳅苗孵化的水温是18~31℃,优选水温是20℃~28℃,最优选水温是25℃。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先将苗种培育池的水排干,暴晒,消毒,注入新水,并放少量的粪肥,在半流水池或静水池放养,施硝酸铵或尿素,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投饵,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开始时每日投饵量占放养总体重的2%~5%。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先将苗种培育池的水排干,暴晒4~5天,每亩用30~5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注入新水,深20厘米,;在半流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15~20万尾:在静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8~10万尾;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硝酸铵200克左右;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尿素250克左右。池塘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放养前,池塘保留水深6~10厘米,清塘,灌新水,放泥鳅种,施放动物粪肥,塘内设食台,食台上搭棚遮阳。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养殖方法实施例:人工催产繁殖,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其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泥鳅催产,一般采用一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注射。因泥鳅个体小,每尾雌亲鱼注射0.2毫升,每尾雄亲鱼注射0.1毫升,注射前注射器和针头要进行煮沸消毒,为了有效地控制入针的深度,可把针头磨到0.2~0.3毫米长,或在针头的基部套亡胶管或塑料管(细电丝的塑料管),使针头露出0.2~0.3毫米,注射时,注射器与鱼体呈30度的角度注射,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注射为好;经过注射的雌雄泥鳅亲鱼,放入产卵池中,水温20℃左右,经过20小时左右就会发情产卵。人工催产的泥鳅亲色可以自行产卵受精,还可以进行人工授精。在人工接精前,应碳备好色巢和其他授精所需的用具。先把授精用的工具清洗干冷,放在阴凉处,授精操作不要在太阳底下进行,以免杀伤卵子和精子。人工授精方法是:当泥鳅亲色发情剧烈时,将亲色捕起,用手轻压雌雄亲鱼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撤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泥鳅苗孵化的水温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最适宜水温是25℃。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先将苗种培育池的水排干,暴晒4~5天,每亩用30~5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深20厘米左右,并放少量的粪肥,等到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后,放入泥嫩苗进行饲养。泥鳅苗放养的密度,在半流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15~20万尾:在静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8~10万尾,在一个苗池中应放同一天孵出来的泥鳅苗,如果规格相差太大,就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泥鳅苗放入池塘后,要勤于于施肥,培肥水质,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硝酸铵200克左右;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尿素250克左右。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看水质肥度进行迫肥。在施化肥同时,结合施有机肥料效果更好,还应做到勤投饵,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开始时每日投饵量占放养总体重的2%~5%,以后随着苗种生长,日投饵量可增加到放养总体重的10%。泥鳅苗长到4厘米左右要进行分池,以减少密度,加快生长。用夏花网(布网)将苗种捕起放人网相中进行锻炼,然后再放人另池饲养,分池后的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50尾。再经过3个月的饲养,当泥鳅体长到10厘米,体重达10克时,每亩可产泥嫩鱼种100千克。鳅种体长为10厘米以上时,即可进入成泥鳅饲养阶段。池塘养鳅:以1~2.5亩的水面为宜,要求塘底平坦,进出水方便,出水处的深度要低于进水处,便于水量的交换和清塘。进水处,要设过滤设备,以防野杂鱼进入,一般用聚乙烯网布安装在进水口过滤即可,出水口要设不锈钢金属网栏设施,以免泥鳅逃走。放养前15天左右,池塘保留水深6~10厘米,每亩用10~15千克漂白粉或50~70千克生石灰清塘,过5~6天后,灌新水,然后在塘的四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人工催产,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注射药剂进行催产;泥鳅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步骤二:人工授精,将泥鳅的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步骤三:鳅苗下池;步骤四:池塘养鳅;步骤五:病害防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人工催产,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注射药剂进行催产;泥鳅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步骤二:人工授精,将泥鳅的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步骤三:鳅苗下池;步骤四:池塘养鳅;步骤五:病害防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每尾雌亲鱼注射0.2毫升,每尾雄亲鱼注射0.1毫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用手轻压雌雄亲鱼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撤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兵冯碧凤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万山区水产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