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286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操作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1)包括框架(10)、履带(20)以及转弯单元(30)。框架(10)组装有驱动单元(11)。一对履带(20)设置在框架(10)的左右侧方,并由驱动单元(11)驱动。转弯单元(30)具有车轮(31)。车轮(31)围绕沿着升降装置(1)的左右方向延伸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旋转轴(A1)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沿旋转轴(A1)排列配置。另外,车轮(31)被设置为,在位于行驶于平地上的状态下的履带(20)的下表面的下方的突出状态、与侧视观察时位于履带(20)的外周面内侧的收纳状态之间移动自如。并且,升降装置(1)在转弯时,通过使车轮(31)处于突出状态来利用转弯单元(30)。

Lif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which can be easily operated. The lifting device (1) comprises a frame (10), a crawler (20) and a turning unit (30). The frame (10) is assembled with a driving unit (11). A pair of tracks (20)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ame (10) and are driven by the driving unit (11). The turning unit (30) has a wheel (31). Wheels (31) are freely supported by rotation around a rotating axis (A1) extending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of the lifting device (1) and orthogonal to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nd arranged along the rotating axis (A1). In addition, the wheel (31) is set to move freely between the protruding state a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track (20) in the state of running on the flat ground and the receiving state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rack (20) during side-looking observation. Moreover, the lifting device (1) utilizes the turning unit (30) by making the wheel (31) in a protruding state when 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往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具备左右一对的履带(crawler)式无限轨道(以下简称为履带)、和具有驱动履带的驱动源的车体。另外,在升降装置的前部和后部设置有向履带的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的脚轮(caster)。并且,在平地行驶时,通过这些前后的脚轮来行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95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升降装置中,前部的脚轮是万向轮,后部的脚轮是固定轮。在这种情况下,转弯(转换方向)时,以后部的脚轮的左右的中央附近为中心进行转弯。也就是说,需要将从后部的脚轮的左右的中央附近到前端部的长度作为转弯半径。因此,在狭窄的地方难以进行转弯。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来的,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操作的升降装置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包括框架(frame)、履带和转弯单元(unit)。框架组装有驱动单元。一对履带设置在框架的左右侧方,并由驱动单元进行驱动。转弯单元具有车轮。车轮围绕沿升降装置的左右延伸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沿着旋转轴排列配置。并且,车轮被设置为,在位于行驶于平地上的状态下的履带下表面的下方的突出状态、与侧视观察时位于履带的外周面内侧的收纳状态之间移动自如。并且,升降装置在转弯时,通过使车轮处于突出状态,来利用转弯单元进行转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以具备把手(handle)。把手配置于升降装置的后部。另外,转弯单元可以具有操作杆(lever)。操作杆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把手的前方,通过使操作杆向前方移动来使车轮从突出状态转换到收纳状态,并且通过使操作杆向后方移动来使车轮从收纳状态转换到突出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中,转弯单元可以分别在下端部配置有车轮,在上端部配置有操作杆,并且围绕配置在该车轮与操作杆之间的、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转动轴转动自如地被框架支承。另外,升降装置可以具备施力构件。施力构件配置在框架与转弯单元之间,并且对转弯单元赋予作用力,该作用力朝向使车轮从收纳状态的位置向突出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以具备缓冲构件。缓冲构件配置在框架与转弯单元之间,当车轮从突出状态的位置向收纳状态的位置移动时,使阻尼力作用于转弯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以具备配置在框架的上方并用于放置装载物的货架。并且,车轮可以在突出状态下,处于在货架上放置有装载物的状态并且处于被置于平地上的状态时,位于整体的重心位置的后方。在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中,车轮可以在突出状态下,处于在货架上放置有装载物的状态并且处于可转弯的状态时,位于整体的重心的铅垂下方附近。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以具备照亮车轮的照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中,可以设置有多个车轮,并且该多个车轮中位于两端的车轮之间的间隔可以是整体的宽度的0.25倍至0.5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楼梯升降时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并且是用于说明车轮的收纳状态和突出状态的转换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并且表示车轮处于突出状态且前端部接地的状态。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并且表示车轮处于突出状态且前端部悬空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关于将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的方向,将在楼梯上下降移动时的行进方向(图1中的左方)定义为升降装置的前方,将上升移动时的行进方向(图1中的右方)定义为升降装置的后方。另外,关于上下的方向,将图1和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原样定义为升降装置的上下方向。<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升降装置1是在楼梯上升降的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升降装置1包括框架10、履带20、转弯单元30、货架40、把手50以及支承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力构件和缓冲构件而示例。)60。如图1至图3所示,框架10包括水平部10A、倾斜部10B、电机(motor)安装部10C、履带引导(crawlerguide)部10D、前方轴承部10E、后方轴承部10F以及把手支承部10G。另外,框架10中组装有驱动单元11。水平部10A左右平行地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构件。倾斜部10B从水平部10A的后端向后方侧斜上方延伸形成。电机安装部10C设置在水平部10A的前端部上方,并安装有下述的驱动单元11的电机11A。一对履带引导部10D设置在水平部10A和倾斜部10B的左右侧方。履带引导部10D形成有向下方开口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如图1所示,履带引导部10D在侧视观察中,沿着水平部10A及倾斜部10B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前方轴承部10E从水平部10A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前方轴承部10E轴支承下述的驱动单元11的驱动轴11B。后方轴承部10F从倾斜部10B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后端沿着倾斜部10B的延伸方向朝斜上方延伸形成。后方轴承部10F轴支承下述的从动单元12的从动轴12A。把手支承部10G设置在倾斜部10B的上端部上方,并且支承下述的把手50的下端部。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单元11包括电机11A、驱动轴11B和驱动带轮(pulley)11C。电机11A是履带20的驱动源,由未图示的电池(battery)进行驱动。驱动轴11B被框架10的前方轴承部10E轴支承。驱动轴11B通过链轮(sprocket)和链条(chain)被传递电机11A的动力从而进行旋转。驱动带轮11C是卷挂履带20的带齿的带轮。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从动单元12组装在框架10中。从动单元12具有从动轴12A和从动带轮12B。从动轴12A被框架10的后方轴承部10F轴支承。从动带轮12B上卷挂着履带20。一对履带20设置在框架10的左右侧方并由驱动单元11驱动。如图1所示,履带20在侧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的环状,被卷挂在驱动带轮11C、从动带轮12B和履带引导部10D上。履带20是橡胶(rubber)履带。履带20在其背面设置有规定间隔的多个齿,这些齿与驱动带轮11C的齿啮合并传送电机11A的动力从而驱动。另外,在履带20的表面(在楼梯上升降时与楼梯接触的面)上形成有波状的起伏。如图4所示,履带20在楼梯S上升降时,在由履带引导部10D进行引导的一侧(图1所示的下侧)的部位,与楼梯S的角部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驱动单元11动作来驱动一对履带20,由此履带引导部10D在履带20的背面上滑动,从而使升降装置1在楼梯S上升降。以在楼梯S上升降时成为接地面的部位跨越楼梯S的至少2个以上的角部的长度,卷挂各履带20。转弯单元30具有车轮3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弯单元30具有两个车轮31。各车轮31围绕旋转轴A1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沿着旋转轴A1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该旋转轴A1沿着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及图3的左右方向)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这两个车轮31之间的间隔D被设为升降装置1的左右宽度W的1/3左右。车轮31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其组装有驱动单元;一对履带,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侧方,并由所述驱动单元驱动;以及转弯单元,其具有车轮,所述车轮围绕沿左右延伸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沿着所述旋转轴排列配置,并且被设置为,在位于行驶于平地上的状态下的所述履带的下表面的下方的突出状态、与侧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履带的外周面内侧的收纳状态之间移动自如,在转弯时,通过使所述车轮处于所述突出状态并接地,从而进行转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0 JP 2017-028792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其组装有驱动单元;一对履带,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侧方,并由所述驱动单元驱动;以及转弯单元,其具有车轮,所述车轮围绕沿左右延伸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沿着所述旋转轴排列配置,并且被设置为,在位于行驶于平地上的状态下的所述履带的下表面的下方的突出状态、与侧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履带的外周面内侧的收纳状态之间移动自如,在转弯时,通过使所述车轮处于所述突出状态并接地,从而进行转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后部的把手,所述转弯单元具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前方,通过使所述操作杆向前方移动来将所述车轮从所述突出状态转换到所述收纳状态,并且通过使所述操作杆向后方移动来将所述车轮从所述收纳状态转换到所述突出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单元分别在下端部配置有所述车轮,在上端部配置有所述操作杆,并且围绕配置在所述车轮和所述操作杆之间的、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泽武志关根伸一片原伸郎丰内敦士太田晶久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