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40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按键帽、触发组件、开关电路板以及弹性元件。触发组件位于开关电路板上,而弹性元件位于按键帽以及触发组件之间,其可因应移动的按键帽而推抵触发组件。弹性元件具有凹陷部,其位于该弹性元件的顶端,且可因应按键帽的推抵而发生形变,以增加按键帽移动的距离。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按键结构可改善使用者触压按键帽的触压手感。

Key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e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key cap, a trigger assembly, a switch circuit board and an elastic element. The trigger component is located on the switch circuit board, and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key cap and the trigger component. The trigger component can be pushed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movable key cap. The elastic element has a depressio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elastic element, and can be deformed by pushing the button cap to increase the distance of the button cap moving. Therefore,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ouch feel of the user touch button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具有轻薄外型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脑周边输入装置包括鼠标、键盘以及轨迹球等,其中键盘可直接键入文字以及符号予电脑,因此相当受到使用者以及输入装置厂商的重视。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包含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键盘。接下来说明包含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键盘中的按键结构的架构。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侧视示意图。现有按键结构1包括按键帽11、剪刀式连接元件12、弹性橡胶体13、薄膜开关电路14以及底板15,且底板15用以承载按键帽11、剪刀式连接元件12、弹性橡胶体13以及薄膜开关电路14。其中剪刀式连接元件12用以连接底板15与按键帽11。剪刀式连接元件12位于底板15以及按键帽11之间且分别连接二者。剪刀式连接元件12包括第一框架121以及第二框架122。第一框架121的第一端连接于按键帽11,而第一框架121的第二端则连接于底板15。弹性橡胶体13被剪刀式连接元件12环绕,而薄膜开关电路14具有复数按键接点(未显示于图中)。该按键接点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对应的按键信号。弹性橡胶体13设置于薄膜开关电路14上且一个弹性橡胶体13对应于一个按键接点,当弹性橡胶体13被触压时,弹性橡胶体13发生形变且触压薄膜开关电路14中相对应的按键接点而产生按键信号。接下来说明现有按键结构1被使用者触压的运作情形。图1中,当使用者触压按键帽11时,按键帽1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连接元件12使其运动,故按键帽11可相对于底板15往下移动且触压相对应的弹性橡胶体13。此时,弹性橡胶体13发生形变且触压薄膜开关电路14以触发薄膜开关电路14的按键接点,使得薄膜开关电路14输出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而当使用者停止触压按键帽11时,按键帽11不再受力而停止触压弹性橡胶体13,使得弹性橡胶体13因应其弹性而恢复原状,同时提供往上的弹性恢复力,按键帽11因此而被推回被触压之前的位置。上述为现有按键结构的结构以及运作情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者对于键盘的轻薄化日益要求,因此,市面上推出一种更具轻薄外型的键盘,其按键结构请参阅图2,其为另一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侧视示意图。现有按键结构2包括按键帽21、剪刀式连接元件22、金属触发件23、薄膜开关电路24以及底板25,且按键帽21、剪刀式连接元件22、薄膜开关电路24以及底板25的结构以及功能大致上与现有按键结构1相同,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现有按键结构2以金属触发件23取代弹性橡胶体13。金属触发件23设置于薄膜开关电路24上,其功能为被按键帽21推抵而发生形变,以触压薄膜开关电路24,使薄膜开关电路24产生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而当按键帽21不再被触压之后,发生形变的金属触发件23恢复原状,同时提供一往上的推抵力,以推抵按键帽21回到被触压之前的位置。其中,金属触发件23以金属制成,且其厚度小于弹性橡胶体13的厚度,故现有按键结构2的整体厚度小于现有按键结构1的整体厚度。另外,按键帽21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于金属触发件23的触压部211,以推抵金属触发件23,其中,触压部211与按键帽21一体成型,且触压部211以及按键帽21皆以塑胶材料所制成。然而,由于金属触发件23以金属材料制成,当使用者触压按键帽21时,金属材料所制成的金属触发件23会影响使用者触压按键帽21时的触压手感。因此,需要一种可兼具轻薄外型以及触压手感的按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轻薄外型以及触压手感的按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开关电路板、一触发组件、一按键帽以及一弹性元件。该触发组件位于该开关电路板的上方,用以因应一外力而触发该开关电路板。该按键帽位于该触发组件的上方,用以接收该外力而移动。该弹性元件位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之间,且分别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接触,用以因应移动的该按键帽而推抵该触发组件,以触发该开关电路板;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凹陷部,位于该弹性元件的一顶端,且与该按键帽接触,其可因应该按键帽的推抵而发生形变,以增加该按键帽往该开关电路板移动的距离。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开关电路板、一触发组件、一按键帽以及一弹性元件。该触发组件位于该开关电路板的上方,用以因应一外力而触发该开关电路板。该按键帽位于该触发组件的上方,用以接收该外力而移动。该弹性元件位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之间,且分别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接触,用以因应移动的该按键帽而推抵该触发组件,以触发该开关电路板;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推抵部,设置于该弹性元件的一内表面上且持续与该触发组件接触,用以因应该按键帽的推抵而推抵该触发组件。简言之,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采用触发组件取代传统的弹性橡胶体,故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所形成的键盘的厚度较小,亦即较为轻薄。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更于按键帽与触发组件之间设置以软性材料所制成的弹性元件。使得使用者触压按键帽时,弹性元件受到推抵挤压而发生形变,以产生供按键帽继续移动的空间,故可增加按键帽移动的距离,而改善使用者触压按键帽的触压手感。其中,弹性元件的推抵部持续与触发组件接触,以避免推抵部与触发组件之间发生撞击,而可降低触压按键结构所产生的碰撞声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2为另一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被触压的局部结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侧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2、3、4按键结构11、21、31、41按键帽12、22、32、42剪刀式连接元件13弹性橡胶体14、24薄膜开关电路15、25、35、45底板23、33、43触发组件34、44开关电路板36、46弹性元件121第一框架122第二框架211触压部331、431薄片332、432包覆膜333、433金属触发件361、461凹陷部362、462承载部363、463推抵部464弹性薄片4641开孔W1、W3凹陷部的宽度W2、W4推抵部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维持轻薄外型,且可提升触压手感的按键结构,且,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请同时参阅图3以及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而图4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侧视示意图。按键结构3包括按键帽31、剪刀式连接元件32、触发组件33、开关电路板34、底板35以及弹性元件36,底板35连接于剪刀式连接元件32,且其功能为承载按键帽31、剪刀式连接元件32、触发组件33以及开关电路板34于其上。开关电路板34设置于底板35上且位于触发组件33的下方而与触发组件33接触,且开关电路板34具有对应于触发组件33的按键接点(未显示于图中)。位于开关电路板34上方的触发组件33伸入剪刀式连接元件32,其可因应外力而触发开关电路板3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开关电路板34为薄膜开关电路。按键帽31连接于剪刀式连接元件32而位于触发组件33的上方,其可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关电路板;一触发组件,位于该开关电路板的上方,用以因应一外力而触发该开关电路板;一按键帽,位于该触发组件的上方,用以接收该外力而移动;以及一弹性元件,位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之间,且分别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接触,用以因应移动的该按键帽而推抵该触发组件,以触发该开关电路板;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凹陷部,位于该弹性元件的一顶端,且与该按键帽接触,其可因应该按键帽的推抵而发生形变,以增加该按键帽往该开关电路板移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关电路板;一触发组件,位于该开关电路板的上方,用以因应一外力而触发该开关电路板;一按键帽,位于该触发组件的上方,用以接收该外力而移动;以及一弹性元件,位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之间,且分别与该按键帽以及该触发组件接触,用以因应移动的该按键帽而推抵该触发组件,以触发该开关电路板;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凹陷部,位于该弹性元件的一顶端,且与该按键帽接触,其可因应该按键帽的推抵而发生形变,以增加该按键帽往该开关电路板移动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弹性元件还包括:一承载部,位于该弹性元件的一底部,且与该触发组件接触而固定该弹性元件于该触发组件上;以及一推抵部,设置于该弹性元件的一内表面上,用以因应该按键帽的推抵而推抵该触发组件;其中,该推抵部持续与该触发组件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推抵部以及该承载部中的至少一者粘贴于该触发组件上,以固定该弹性元件于该触发组件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触发组件包括:一薄片,设置于该开关电路板上,且与该承载部接触;一包覆膜,位于该薄片上对应于该弹性元件之处,且与该推抵部接触;以及一金属触发件,被包覆该包覆膜内,用以于该包覆膜被推抵时发生形变;其中,当该按键帽不再接受该外力时,该金属触发件由形变恢复而提供一金属弹性力予该弹性元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弹性元件还包括一弹性薄片,连接于该承载部,使该承载部以及该弹性薄片与该触发组件接触而固定该弹性元件于该触发组件上;其中,该弹性薄片具有一开孔,使该推抵部穿过该开孔而持续与该触发组件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板,用以承载该开关电路板以及该触发组件;以及一剪刀式连接元件,连接于该按键帽以及该底板,且该弹性元件伸入该剪刀式连接元件,用以摆动而使该按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安潘锦松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