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有利专利>正文

伞骨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9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伞骨结构改良,其上蜂巢固设于伞中棒上,中及下蜂巢滑动置于伞中棒上,顶骨架内端枢接于上蜂巢,底骨架外端枢接于顶骨架中间,底骨架内端枢接于中蜂巢,补强骨架内端枢接于下蜂巢,补强骨架外端枢接于底骨架中间,中蜂巢及下蜂巢之间设一弹簧;中蜂巢与每一底骨架之间各设有一中空体的第一补强件,其内端及外端分别枢接于中蜂巢及补强骨架外端,底骨架用玻璃纤维制成,内端固定于补强件内部,其强度佳,不易断裂、损坏。(*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骨结构改良。参照附图说明图1,其系习知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尤适用于自动伞上,包括一伞中棒10a、一上蜂巢11a、一中蜂巢12a、一下蜂巢13a、多数支顶骨架14a、多数支底骨架15a及多数支补强骨架16a所组成,该伞中棒10a系为中空圆管体,该上蜂巢11a系固定设置于伞中棒10a上端,该中蜂巢12a及下蜂巢13a系滑动设置于伞中棒10a上,该中蜂巢12a位于上蜂巢11a下方,该下蜂巢13a位于中蜂巢12a下方。该顶骨架14a各以内端枢接于上蜂巢11a,该等顶骨架14a系呈辐射状排列,伞布40a则可覆盖设置于顶骨架14a上,井将伞布40a及顶骨架14a予以适当的结合一体。该底骨架15a各设置于顶骨架14a下方,每一顶骨架14a各配合有一底骨架15a,该底骨架15a各以外端适当枢接于顶骨架14a中间,该底骨架15a各以内端适当枢接于中蜂巢12a。该补强骨架16a各设置于底骨架15a下方,每一底骨架15a各配合有一补强骨架16a,该补强骨架16a各以内端枢接于下蜂巢13a,该补强骨架16a各以外端枢接于底骨架15a中间,井于该中蜂巢12a及下蜂巢13a之间设有一弹簧17a,可用以提供伞骨自动撑张的力量。当下蜂巢13a于伞中棒10a上作上或下位移时,可带动中蜂巢12a、底骨架15a推动顶骨架14a作掉开或收合,俾用以控制伞布40a的撑张及收合,且在伞骨收合时可利用适当的卡扣装置18a扣接定位,以避免伞骨在不使用时自动撑张。但,上述习知的伞骨结构,其底骨架15a系以金属材料冲制而成,经久使用后,该底骨架15a容易发生断裂、损坏等现象,尤其是底骨架15a与中蜂巢12a及补强骨架16a连接处更为严重,使得伞骨乃至于整个伞具的使用寿命大幅的降低。虽然目前已有将玻璃纤维材料应用于伞骨结构,但受限于玻璃纤维材料应用于伞骨时只能呈圆杆状,且元法进行冲孔、弯折等加工,因此至今仍无法将玻璃纤维材料应用于伞骨结构的底骨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骨结构改良,其藉由补强件的设计,使得底骨架可利用强度较佳的玻璃纤维制成,该底骨架得以藉由补强件枢接于中蜂巢及补强骨架外端,可使得底骨架与中蜂巢及补强骨架连接较为强固,不易发生断裂、损坏,使得伞骨乃至于整个伞具的使用寿命可大幅增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伞骨结构改良,包括一伞中棒、一上蜂巢、一中蜂巢、一下蜂巢、多数支顶骨架、多数支底骨架及多数支补强骨架,上蜂巢固定设置于伞中棒上,中蜂巢及下蜂巢滑动设置于伞中棒上,顶骨架内端枢接于上蜂巢,底骨架外端枢接于顶骨架中间,底骨架内端枢接于中蜂巢,补强骨架内端枢接于下蜂巢,补强骨架外端枢接于底骨架中间,中蜂巢及下蜂巢之间设有一弹簧;该中蜂巢与每一底骨架之间各设有一第一补强件,该第一补强件为一中空体,其内端及外端系分别枢接于中蜂巢及补强骨架外端,底骨架用玻璃纤维制成,底骨架内端固定于补强件内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知伞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伞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伞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补强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伞骨结构改良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各相关参考图式,该伞骨结构尤适用于自动伞上,包括一伞中棒10、一上蜂巢11、一中蜂巢12、一下蜂巢13、多数支顶骨架14、多数支底骨架15及多数支补强骨架16所组成,其中的伞中棒10系为中空圆管体,该上蜂巢11系固定设置于伞中棒10上端,该中蜂巢12及下蜂巢13系滑动设置于伞中棒10上,该中蜂巢12位于上蜂巢11下方,该下蜂巢13位于中蜂巢12下方。顶骨架14各以内端适当枢接于上峰巢11,该等顶骨架14系呈辐射状排列,伞布40则可覆盖设置于顶骨架14上,井将伞布40及顶骨架14予以适当的结合一体。底骨架15各设置于顶骨架14下方,每一顶骨架14各配合有一底骨架15,该底骨架15各以外端适当枢接于顶骨架14中间,该底骨架15各以内端适当枢接于中蜂巢12。补强骨架16各设置于底骨架15下方,每一底骨架15各配合有一补强骨架16,该补强骨架16各以内端适当枢接于下蜂巢13,该补强骨架16各以外端适当枢接于底骨架15中间。另于该中蜂巢12及下蜂巢13之间设有一弹簧17,该弹簧17为一压缩弹簧。当下蜂巢13于伞中棒10上作上或下位移时,可带动中蜂巢12、底骨架16推动顶骨架14作撑开或收合,俾用以控制伞布40的撑张及收合,且在伞骨收合时可利用适当的卡扣装置28扣接定位,以避免伞骨在不使用时自动撑张;因上述伞骨结构概与习知结构相同,故不再予以赘述。本技术主要系于中蜂巢12与每一底骨架15之间各设有一第一补强件18,该补强件18以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系为一断面概呈「」型的中空体,其内端两侧壁设有第一枢接孔19,其外端两侧壁底部设有第二枢接孔20,该第一枢接孔19系藉铁线21穿设绑系于中蜂巢12上,使该补强件18各以内端枢接于中蜂巢12,该第二枢接孔20系藉枢轴22穿设枢接于补强骨架16外端,使该补强骨架16外端得以藉由补强件18间接枢接于底骨架15中间。本技术藉由补强件18的特殊设计,使得底骨架15可利用玻璃纤维制成,该以玻璃纤维制成的底骨架15系呈圆杆状,其内端系设置于补强件18内部,并将补强件18夹扁,使底骨架15内端得以固定于补强件18,使该底骨架15内端藉由补强件18间接枢接于中蜂巢12。本技术藉由补强件18的特殊设计,使得底骨架15可利用强度较佳的玻璃纤维制成,该底骨架15得以藉由补强件18枢接于中蜂巢12及补强骨架16外端,由于底骨架15系利用玻璃纤维制成,且搭配有补强件18的补强作用,故可使得底骨架15与中蜂巢12、补强骨架16连接较为强固,不易发生断裂、损坏,使得伞骨乃至于整个伞具的使用寿命可大幅的增加。另,本技术底骨架15外端亦可藉由一第二补强件23及一第三补强件24枢接于顶骨架14中间,该顶骨架14内端亦可藉由第四补强件25枢接于上蜂巢11,该等补强件23、24、25以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系为一中空体,该第四补强件25内端系藉铁线26穿设绑系于上蜂巢11,该顶骨架14可利用玻璃纤维制成,该以玻璃轩维制成的顶骨架14系呈圆杆状,其内端系设置于第四补强件25内部,并将第四补强件25夹扁,使顶骨架14内端得以固定于第四补强张件25,使该顶骨架14内端藉由第四补强件25间接枢接于上蜂巢11。底骨架15外端系设置于第二补强件23内部,并将第二补强件23夹扁,使底骨架15内端得以固定于第二补强件23。第三补强件24系跨设于顶骨架14上,且将第三补强件24夹扁,使第三补强件24固定于顶骨架14上,另将该第二补强件23外端以枢轴27枢接于第三补强件24,使该底骨架15外端藉由第二补强件23及第三补强件24间接相接于顶骨架14中间。本技术的优点是强度较佳,不易发生断裂、损坏,使得伞骨乃至于整个伞具的使用寿命可大幅增加。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结构改良,包括一伞中棒、一上蜂巢、一中蜂巢、一下蜂巢、多数支顶骨架、多数支底骨架及多数支补强骨架,上蜂巢固定设置于伞中棒上,中蜂巢及下蜂巢滑动设置于伞中棒上,顶骨架内端枢接于上蜂巢,底骨架外端枢接于顶骨架中间,底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骨结构改良,包括一伞中棒、一上蜂巢、一中蜂巢、一下蜂巢、多数支顶骨架、多数支底骨架及多数支补强骨架,上蜂巢固定设置于伞中棒上,中蜂巢及下蜂巢滑动设置于伞中棒上,顶骨架内端枢接于上蜂巢,底骨架外端枢接于顶骨架中间,底骨架内端枢接于中蜂巢,补强骨架内端枢接于下蜂巢,补强骨架外端枢接于底骨架中间,中蜂巢及下蜂巢之间设有一弹簧;其特征在于:该中蜂巢与每一底骨架之间各设有一第一补强件,该第一补强件为一中空体,其内端及外端系分别枢接于中蜂巢及补强骨架外端,底骨架用玻璃纤维制成, 底骨架内端固定于补强件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有利
申请(专利权)人:游有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