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柱以及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158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溶液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柱以及使用该液化柱的气体中有机溶液的回收系统。液化柱中填满导热性良好的颗粒物,增大与待处理气体接触的表面积,提升冷凝液化效果。一种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系统,它通过制冷装置分别向第一液化分离系统、第二液化分离系统提供低温环境,第一液化分离系统先行对所排放的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冷凝液化,防止水汽进入第二液化分离系统,避免冰堵以及冷凝液化效果下降;第二液化分离系统对所排放的气体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冷凝液化以及收集,最后再次通过吸附柱对第二液化分离系统排出气体中微量有机溶剂进行吸附,最大程度减少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柱以及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溶液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柱以及使用该液化柱的气体中有机溶液的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分析以及化工产品生产等环节,需要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后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常常以气体的形式向环境中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破环,为了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气体的排放量,需要对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当前主要使用的回收技术包括以下三种:(1)吸附法;通过吸附材料对所排放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进行吸附回收,从而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排放量,该技术的优势是回收率较高,但是当气体中挥发性有机溶剂浓度较高时,容易饱和,需要频繁更换碳材料,成本较高。(2)吸收法;将排放的气体通入相应的液体中,由液体将气体中挥发性有机溶剂进行吸收,该方法需要依据需要回收有机溶剂的性质选择吸收液,不具有广普性,且回收率较低。(3)冷凝法;将排放的气体通入一个低温腔体中,由低温腔体将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冷凝液化,从而达到回收的目的,但是现有冷凝法为原理的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导致回收率较低:1)低温腔体与排放的气体的接触面积不够,导致大部分气体中挥发性有机溶剂无法被冷凝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化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柱为空心腔体结构,腔体内设有上筛网(18)以及下筛网(19),所述上筛网(18)与所述下筛网(19)之间装填有用于增加气流接触面积的颗粒物(20),所述颗粒物(20)具有高导热性;所述液化柱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顶部,所述液化柱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柱为空心腔体结构,腔体内设有上筛网(18)以及下筛网(19),所述上筛网(18)与所述下筛网(19)之间装填有用于增加气流接触面积的颗粒物(20),所述颗粒物(20)具有高导热性;所述液化柱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顶部,所述液化柱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20)为金属、陶瓷或玻璃材质。3.一种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系统,它使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化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气泵(1)、制冷装置(13)、第一液化分离系统、第二液化分离系统以及吸附柱(12);所述液化柱包括:第一液化柱(2)以及第二液化柱(7);所述第一液化分离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液化柱(2)、第一蒸发器(14)、第一气液分离器(3)以及第一液体收集瓶(6);所述第一蒸发器(14)与所述制冷装置(1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液化柱(2)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的顶部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内部设有第一微孔过滤器(4),底部与所述第一液体收集瓶(6)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化柱(2)的出口处连接;所述第二液化分离系统包括:所述第二液化柱(7)、第二蒸发器(15)、第二气液分离器(8)以及第二液体收集瓶(10);所述第二蒸发器(15)与所述制冷装置(1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液化柱(7)进行冷却;所述第二液化柱(7)的入口处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8)的顶部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内部设有第二微孔过滤器(9),底部与所述第二液体收集瓶(10)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8)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液化柱(7)的出口处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龙孙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澳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